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恋爱中的女人》对两性关系的探讨具化为小说人物的出走与追寻行动.主人公的出走与追寻,表现了对社会性死亡和对自然性自我新生的追求.劳伦斯试图通过独立、完善的自然性自我的复活,探寻和谐的两性关系,并通过和谐性爱的复活,实现人类的新生与拯救.  相似文献   

2.
莫里森在她的小说里呈现了极为纠结和充满矛盾的黑人两性关系:他们既彼此吸引又相互排斥;他们渴望携手前进却又相互伤害。她的小说显示出对于理想黑人两性关系的期待,那就是在经历了对立和冲突后能达到融合,最终能建立相互理解、尊重和扶持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3.
虽然两性关系书写是中美自白诗的共有主题,但面对美国自白诗对峙甚至充满复仇与杀戮的男女两性关系叙事,中国自白诗人却没有盲目地跟风或复制,而是实施了与美国自白诗迥然不同的言说策略。他们对两性关系的不平有批判,但态度是温婉的,坚守的是在两性和谐及平等对话基础上的两性关系重建策略。中国自白诗的这种书写方式,一方面是基于美国自白诗基础上的创新,一方面又是中国阴阳和谐潜意识的美学表现和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4.
张连桥 《文教资料》2008,(26):23-24
<虹>就是一部颇具争议性的作品.劳伦斯大胆地讨论有关性和爱的心理问题.作品以家族历史的方式铺开,讲述了布莱文一家三代人的心路历程.作家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三代人正常与非正常的两性交往,探讨了建立自然和谐两性关系的可能性.论文试图通过对<虹>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男女两性关系为契合,分析造成男女两性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及劳伦斯是如何主张两性关系的和谐的.  相似文献   

5.
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6.
运用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对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对比,探寻当前女性解放时代两性问题的出路。自由女性主义和激进女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女性受歧视的命运,但二者都只强调女性单方面做出努力,却忽视了男性在提高女性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女性要想在不破坏两性和谐关系的条件下获得平等权利,必须争取男性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领域,涉及两性关系的作品大多是以传统的男性视角来叙述,然而多丽斯?莱辛却大胆的从女性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莱辛在两性关系的认识上摆脱了传统的性别模式,使女性处于话语中心,解构了男性中心论。她不仅看到了当代西方社会两性关系的病态,意识到缓和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对两性关系的积极看法,主张建构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虹》以布朗温家族三代人的婚姻追求为主线展开,劳伦斯在这部作品中主要描述了布朗温三代人在两性关系探索中遇到的迷惑,反抗,堕落和憧憬。他旨在通过恢复人性来解救工业文明压抑下残缺的社会,达到精神与肉体的完美统一。文章通过分析布朗温家族他们各自对婚姻的追求来探索劳伦斯心中对两性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沉没之鱼》独到而细腻地描写了在美国东方旅行团成员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两性关系,集中表达了主人公陈璧璧以及其他人物内心情感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他们身上独特的性心理,表现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从性爱的困惑到性爱的和谐的伦理关系过程。从此我们可以发现,谭恩美的创作理想是要以自己的故事说明,在当代社会中婚姻生活的和谐与完美是至关重要的,和谐的两性关系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沉没之鱼》独到而细腻地描写了在美国东方旅行团成员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两性关系,集中表达了主人公陈璧璧以及其他人物内心情感的巨大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他们身上独特的性心理,表现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从性爱的困惑到性爱的和谐的伦理关系过程。从此我们可以发现,谭恩美的创作理想是要以自己的故事说明,在当代社会中婚姻生活的和谐与完美是至关重要的,和谐的两性关系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从既定秩序中异化,选择孤独作为生存方式:挑战既定秩序,建立女性话语;唤醒被责任,道德和义务压抑的男性内心世界,培育他们对女性的同情心;和男性合作,在差异和平等基础上寻求伙伴式两性关系,而不是缔结传统婚姻关系。萨拉主体性消除和建构模式体现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男性文化,建立女性话语:反对二元论,探索多元模式;在平等和合作基础上建立伙伴式两性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美国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仰望上苍》与黑人作家爱丽丝.沃克的《紫色》关注的都是黑人女性的觉醒以及她们与父权社会的抗争。因此,爱丽丝.沃克在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主题思想的基础上,在其作品《紫色》中阐述了三方面的主题,即:女性的经济独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两性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神话是先民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头脑中的艺术再现。文章试从女性占主要地位时期、女性占次要地位时期、向往平等地位时期三个方面加以探讨,通过分析女神神话所产生的时代以及古代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来探讨中国神话的两性关系,从而折射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两性关系的演变过程,为我们今天建立和谐的两性格局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海峡两岸女作家笔下,一直不乏弱女子的身影,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与大多数男作家以批判社会为主不同,女性作家在探寻和思索弱女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时,主要是从两性关系入手。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她们笔下的弱女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但究其实质始终未曾改变。如果不彻底改变女性的依附地位,那么弱女子的悲剧还会上演。  相似文献   

15.
探寻幼儿园职初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帮助他们解决成长困惑,让他们在"适宜策略"外部促进中不断思考、反思,助推职初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莱辛的新作《裂缝》讲述了一个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追溯了两性关系的发展史。本文从叙述线索、男性对史源文件的叙述语气及首尾主题的呼应三个方面来分析男主女从关系的形成,追溯两性关系发展的痕迹,展示莱辛对现代文明中两性关系的深刻思考和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两性关系是劳伦斯创作的永恒主题,但它又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型的人际关系.文章通过对小说文本的解读,揭示其多元复杂的两性关系所蕴含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所作的一部在黑人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作品.它不但塑造了新的黑人形象,而且避开了种族压迫与歧视的主题,把视角转向了反映全面的、更具普遍意义的两性关系和女性出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D.H.劳伦斯是20世纪西方文坛争议颇多的作家,他终生热衷于探索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强调爱情的肉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神圣与世俗的契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我们通过对其小说《儿子与情人》、《虹》和《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等作品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分析,可以看到他对两性关系的看法及对理想爱情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 twood)是加拿大当代文坛享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其第一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反映出消费社会中女性丧失自我,无所适从的主题.本文从消费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探讨小说中消费与被消费、支配与从属的两性关系以及作者对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初次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