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光云  王志林 《海外英语》2014,(14):230-231
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发表,便受到读者的好评。斗风筝在阿富汗是一项主要的体育活动,喀布尔的天空一年四季都飘着形态各异的风筝。"风筝"这一意象具有文化隐喻性,是一个承载多元隐喻的载体。该文从阿米尔和风筝、阿桑和风筝、阿富汗和风筝三个方面来解读风筝的意象。  相似文献   

2.
(五册) 1.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空?(《放风筝》) 放风筝要选择风向一定、风力平稳的天气。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空呢?这是因为风从水平方向吹来,作用于风筝的表面,就分解成两个分力。一个分力跟拉线的拉力相平衡,另一个分力跟风筝的重量相平衡。这个分力如果超过风筝重量时,就能使风筝向上空升起并逐渐升高。 2.海龟到底有多大?它下蛋后为什么把蛋埋起来?(《海龟下蛋》)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2006,(5)
《放风筝》胡玥琪6岁指导老师林碧鹃《风筝节》吴虓8岁《放风筝》王子贤指导老师赵立明《福娃风筝上天空》马仕瑾7岁《我们站在大象身上放风筝》杨淋涛6岁指导老师林玫彤春天里,放风筝是最好玩的游戏啦!我们的小读者,也寄来了各种各样的风筝主题作品,真是有趣又漂亮!还没有参加我们主题征稿活动的小朋友,快行动起来吧!春风吹呀吹,风筝飞呀飞,带着我的梦想,飞向红红的太阳。上海市江月7岁今天,爸爸给我做了一只漂亮的蝴蝶风筝。我们两个一起来到公园里,爸爸举着风筝,我拉着线跑。可是,放风筝看着简单,自己放还挺不容易呢!后来在公园里一位伯…  相似文献   

4.
陈玉中 《现代语文》2003,(11):26-26
《风筝》是鲁迅先生写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一篇散文,它所闪现的“儿童教育”、“自我解剖”、“亲情温馨”及对“美好事物追求”等思想光芒,即使在今天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文中的映衬艺术,也是匠心独运,值得细细品味。以“寒威”与“温和”相映衬。在文章开头的第一、二小节中,“我”由眼前“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出现于远处天空中一、二风筝的浮动,”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春光明媚的图画:天空,抬眼看见的是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耳边听见的是沙沙的风轮声;地上,杨柳已经吐芽,山桃也多吐蕾。这就使现实中严冬的“寒…  相似文献   

5.
<正>"《风筝》一文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先生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吹奏出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作文课上,语文老师正循循善诱地辅导着作文《,我错了》,我的脑海里不由得显现出那年春风里放飞风筝的一抹光阴,透过心灵蔓延开来……那是初一年级下学期风筝飞满天的一抹光阴。天空蔚蓝得像一块巨  相似文献   

6.
看图学文《放风筝》中有这样的描写:“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显得更加鲜艳,更加美丽。”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对照插图,用语言描述了天空中的情景之后,又启发学生放飞想象,在插图上补画出一些美丽的风筝。当我把事先从插图上扫描下的图纸发给他们时,他们非常乐意。  相似文献   

7.
月亮童话     
当风筝遇上风,一颗心也都很重,愿能乘着狂风,天空中爱得英勇,冥冥中遇上风,擦过爱的天空,倦极也不痛。——歌曲《风筝与风》穷孩子,特别是孤儿,上学,也许是个奢侈的梦想,天方夜谭,可望而不可及。她,也许是  相似文献   

8.
理想的翅膀     
谁说风筝只能在春天放?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秋天也是放风筝的大好时节哟。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跳着;天空中,风筝迎着微风飞着、飘着。这一只只在天空中飞舞的风筝,寄托着我们的理想。每个人的理想不同,做出来的风筝也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正同样的文本,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感受。究其原因,是各人对文本的解读不同。语文课堂上的文本解读,应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深化阅读体验。一、走进作者,触摸人性《风筝》一课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想到故乡早春时节的放风筝,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深深的内疚与自责。然而,令他痛苦的是已无法求得宽恕,因为弟弟对往事已忘却。  相似文献   

10.
《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不断受到读者的好评。除了感情真实的故事内容,艺术手法作为行文组织框架的手段,在促进小说情节的发展与深化小说的主题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重复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通过实例,从重复的分类方式及表现形式上分析卡勒德·胡赛尼在《追风筝的人》一书中如何巧妙运用该艺术手法来促进故事情节发展与主题深化,从而为读者更好地欣赏这部作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风筝》写于1925年1月,在写该文的五年前,作者还写过一篇《我的兄弟》,发表于1919年9月9日的《国民公报》上。这前后两篇散文,虽字句有些不同,但所述反对小弟放风筝的事却是相同的。这就告诉我们,《风筝》不是毫无根据的艺术虚构。怪不得有人说:“这一篇……是在解剖自己,在深刻地批判自己。”穴李柯林《〈野草〉注释》雪《风筝》叙写了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感情折磨。作品中的“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认为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所以很是嫌恶,以至对小弟喜爱风筝采取了一种粗暴禁止的态度。可后来“我”看到了“一本外…  相似文献   

12.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处女作,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Amir)先是背叛自己的好友哈桑(Hassan),若干年后重新面对,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摆脱自责和愧疚,实现了自我救赎的故事。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为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上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该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追风筝的人》加以解读,旨在揭示伦理对阿米尔从背叛友情到最后走上自我救赎之路的影响,而且对综合诠释阿米尔的人物性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2012,(10):F0003-F0003
“风筝不断线”最初是吴冠中先生在1983年《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创作笔记的题目。吴冠中在文中借风筝谈了自己对抽象绘画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吴冠中艺术王国里那只“不断线的风筝”,风筝线连着艺术与科学两大领域,连着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无法割舍的家族亲情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2012,(30):65
"风筝不断线"最初是吴冠中先生在1983年《文艺研究》上发表的一篇创作笔记的题目。吴冠中在文中借风筝谈了自己对抽象绘画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与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才能把握观众与作品的交流"。吴冠中艺术王国里那只"不断线的风筝",风筝线连着艺术与科学两大领域,连着他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无法割舍的家族亲情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风筝     
看着风筝飘在高高的天空,我们都有了飞翔的梦想。放风筝可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有时看着别人把风筝放得高高的,真是叫人羡慕。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作家是怎么写风筝的吧,读完可别忘了把你放风筝的趣事告诉我。(小格子)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风筝》是一柄“双刃剑”:既解剖了他人,也解剖了自己。鲁迅的《风筝》是一出悲喜剧:既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毀灭了给人看,又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开了给人看。这柄艺术的“双刃剑”纵横捭阖,所向披靡:解剖自己淋漓尽致,剖析他人亦入木三分。这出人生的悲喜剧匠心独运,神采四溢:既升华了艺术真善美的意境,又揭示了假丑恶的本质。它们共同构成了《风筝》的艺术个性。 “双刃剑”的个性,是《风筝》这篇散文最引入注目的艺术内容。它不仅尽显了鲁迅一贯的精神品格:解剖他人,也  相似文献   

17.
《追风筝的人》是作者卡勒德·胡塞尼一部描写阿富汗社会现状的著名代表作,叙述了主人公阿米尔从被控制转向新生的成长过程。这部小说主要对现代阿富汗社会让人心酸的现状进行了深刻的描绘,阿富汗独有的穆斯林文化是这部小说的社会背景,通过对阿富汗斗风筝的描写来充分展现出风筝在阿富汗文化中的独特意义。作者还充分运用象征艺术手法来对阿富汗社会中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对《追风筝的人》的内容进行了大致的概括,并且对作品中蕴含的象征艺术手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进而对《追风筝的人》中的"风筝"一词进行作用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花祭 《八小时以外》2010,(3):122-122
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在读《追风筝的人》之前,大约有两年的时间没有买过单行本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是朋友推荐的,那是一本蝉联亚马逊排行榜131周之久,全球600万人追捧的书。看完后我不得不记住这个名字:卡勒德·胡赛尼。一个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四年后,他从《追风筝的人》身边轻轻走过,捧出了这颗《灿烂千阳》。  相似文献   

19.
<正>把梦想做成风筝,用朴素与善良捻成一条线,只要线不断,仰望天空,永远都有纯真与灿烂。——题记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选录了《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等,虽然隔时段选文有增删,但其中大部分一直保留着。在此,我重点赏析鲁迅先生文章中的绘画美与人情美,体会那天真烂漫的童趣与善良淳朴的乡情。一、绘画美——似一幅幅充满诗意的中国画,简淡、悠远  相似文献   

20.
风筝的故事     
又迎来了一个春天,一个放飞风筝的季节。窗外的空地上到处都有放风筝的人们。那些风筝高高地飞在天空,不住地摇曳。我眼前一模糊,又想起了我与一只风筝的故事。这个故事依旧发生在一个美好的春天。那时,我正在上学。有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大风筝。那是从小摊上买的,听人说它能很容易地升上天空。我拿过来细看,竟是一只再普通不过的四角风筝,上面排布着单一的条状色带,由几根毛竹支撑着,哪能与别人的蝴蝶、蜻蜓那花花绿绿的风筝相比呢?下午,我有些不情愿地带那风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