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王民 《当代传播》2000,(4):60-62
一、港报副刊在香港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 ,香港报纸竞争愈演愈烈 ,各大报纸纷纷用增加版面等手段来吸引争取读者。在各行各业新闻与过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香港报纸增加版面的做法 ,大都是一方面将新闻细分 ,一方面做大量的副刊。随机查阅2000年1月4日的几家港报 ,《东方日报》已有8叠116个版 ,其中 ,副刊占整张报纸的3/5强 ;《星岛日报》有4叠100多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 ;《太阳报》有7叠90个版 ,副刊约占整张报纸的2/3。粗略翻阅香港报纸 ,可以发现港报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介绍报道 ,已经到了详尽的…  相似文献   

2.
据安徽日报1996年10月9日报道,安徽日报定于10月14日再次改版,主要措施是将对开八版的报纸,以六个半版的篇幅刊登新闻,特别是加大对全省各地市县的报道。该报为此发表的《本报再次改版告读者仲说,改版对原有的专刊进行大幅度压缩,以腾出更多的版面让新闻唱“主角”。专版专刊从原来的33个减至22个;三个特刊除保留“周末”外,经济特刊撤销,生活特刊与周末特刊合并。改版后的版面安排是;一版为要闻,二、三版为安徽新闻,四版为省城新闻,五版为国际、国内新闻,六版为社会新闻、体育新闻,七版为各种专栏、专刊,八版为特稿和广告…  相似文献   

3.
各地的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版面和新闻中,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是时事版,人们读报时最关心的新闻是时事新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了适应新时期的这一变化,许多有眼光的报社“老总”纷纷开办时事版,扩大时事版,加强时事新闻报道尤其是国际新闻报道,强化时事新闻报道力度,并以此作为创办开放型报  相似文献   

4.
要闻版既是报纸的“门面”和“脸面”,又是直接体现报纸形象、特色、风格和品位的重要版面;要闻版既是政治版,又是新闻版;既担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又承担报道国际国内地方要闻及重大典型等职责;要闻版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高文化读者最关注的版面,又是具有政治政策影响力和时政新闻吸引力的版面,因而,办好要闻版是地方党报给读者的“第一印象”.版面需要激活精编,规范简洁,展现党报的品位和特色。展现吸引和感染读者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厦门晚报》"厝边新闻"版是2007年年初试探性地设立的,运行不足3个月,它就成了吸引厦门市民眼球的版面,至2007年10月,它已成为报纸与读者互动最频繁、与读者联系最紧密的版面。  相似文献   

6.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32):38-39
在当前这个快得让人窒息的时代,普遍陷入情绪焦虑的大众最希望看到积极向上、带给人希望和向善力量的故事.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Jonah Berge与同事Katherine Milkman于2013年对纽约时报为期6个月邮件分享次数最多的报道进行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读者最愿意浏览和分享的是能唤起人们积极情绪,追求真善美,充满正能量和人情味的暖新闻.2016年1月15日,中国青年报创办《暖闻周刊》,主打向上向善好活法,做有温度的新闻,开始了这张传统大报在报纸、PC端和移动端的暖新闻实践.在报纸端,《暖闻周刊》每周五出版,包括封面、在线故事、圈里圈外、青年之声四个版面,封面设有该报第一个全媒体专栏“暖心”,每期刊发一个由该报记者独家采写的暖闻故事,并关联相关的H5和视频作品.  相似文献   

7.
最贴近城市市民生活的晚报能否吸引受众的眼球,除整体风格和“好看”的内容外,很大程度取决于读者拿到报纸的“第一印象”和“第一眼”感受,也就是晚报的版面视觉效果,而这个视觉效果的关键就是新闻图片的运用。读者透过版面上有视觉惊喜和视觉冲击的“新闻图片”,感受到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感情,以及这张报纸的特色与个性。  相似文献   

8.
一项调查表明,在报纸众多的版面和新闻中,最受 读者欢迎的是时事版,尤其是国际新闻。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地市晚报的国际报道承受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本报从创刊之初就常年聘请成立了一支评报员的队伍,给各个版面打分,国际新闻版《五洲风云》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读者欢迎。本报国际新闻版在7年多的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地市级晚报的做法,即把握几个“度”。 一、广度。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为了强化地市级晚报国际新闻版在覆盖范围内的局部优势,应加大投入,拓宽国际新闻供稿渠道。这种“大投入才有大产出”的现…  相似文献   

9.
富有特色的“追尾”新闻专版——记香港《东方日报》“探射灯”版陈力丹用一个版的篇幅集中地深入报道一件新闻,提供大量的彩色图片和背景材料,这样的报道不少报纸几乎都做过。但若每天固定编排这样一个专版,五六年保持及时、图文并茂的特色,并因此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每月视窗     
新闻线人网的架构及维护新闻线人帮助媒体将触角伸向社会各个层面,是媒体新闻线索源的重要补充,他们的报料,极大地丰富了报纸版面内容,改变了报纸的信息结构。那些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把新闻热线当作自己的生命线,把新闻线索当作新闻生产的源头活水,为此成立专门的热线部门,组建专门的新闻线人网络,并设置相应的版面,如热线新闻版、读者点采版、市民诉求版、新闻现场版等。  相似文献   

11.
某报作为中央军委机关报和最权威的军事新闻媒体,堪称可靠的“军方发言人”和军内外读者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她从以前的4个版面扩为现在出8个版后,内容充实,版面有特色,所报道的国内外时政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社会新闻等,深受读者欢迎。阅读这样的军报,有关军内及国内外时政热点新闻、焦点新闻、社会新闻等内容构成信息的文字尽收眼底。但也有道憾,该报常常出现文字缺漏等错误,让我们这些热心的读者心里很不舒服。2003年5月16日该报《文化周刊  相似文献   

12.
当今纸媒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好的新闻、好的报道很难能够吸引读者眼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报纸版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报纸版面同样不断发生变化。在报纸的经营中经济特刊类版面的求新、求变就成了重中之重,“瘦”版、多图成为了很多主流媒体争相效仿的典范,缩短读者阅读时间,吸引读者焦点最显著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好图片。  相似文献   

13.
一张报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不仅要报道出好新闻,以满足读者求新求奇求知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口,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可以说,版面是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的展示。  相似文献   

14.
郭磊 《新闻实践》2005,(7):51-51
5月13日是英文周报《今日北京》创刊4周年纪念日。该报借此机会推出全新“圈子”等16个时尚英文版面。“圈子”版是一个以外国人在京生活状态为报道对象的版面,外国朋友希望读者通过这个版面了解他们在北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身边的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15.
1991年3月14日,该报被英国出版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出资购得。这家报纸于1919年创刊,是美国东部地区保守派的主要喉舌,也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大量刊登图片和照斤,社会新闻较多,版面大小为其它报纸的一半,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下层市民。该报与芝加哥财团有联系,原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出版。易手之前,由于经营不善,加之报社职工4个半月的罢工而  相似文献   

16.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17.
徐启超 《青年记者》2007,(14):69-69
报纸版面是与读者交流的一种传播语言,是编辑奉献给读者的一道新闻大餐,它需要“色”、“香”、“味”俱全,给读者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时事新闻版作为报纸版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自己的特性,这就要求时事编辑更应努力报道好“天下事”,为读者提供一道“全营养型”的精神盛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雪奇 《新闻界》2003,(5):54-55
现代报纸越来越注重视觉冲击效果,版面的“视觉冲击中心”是现代报纸发展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美国报纸设计师马里奥·加西亚认为,视觉冲击中心要在一瞥之间吸引读者的视觉注意,它可以放在版面的任何位置,都能成为引导读者进入版面的焦点。①“视觉冲击中心”可以由一篇文章或者一组报道构成,也可以用图片或者图表等视觉元素来表现,作突出处理而形成版面的“视点”。报纸的组版和设计就是把编辑对新闻的理解通过视觉的艺术式样传达给读者。版面的视觉冲击中心是视觉效果最强势区域,它体现了编辑所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而版面的平衡不是削弱这…  相似文献   

19.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今年6、7月间去台参加中文传播研讨会时,与台湾新闻界有所接触,现写下对台湾新闻界的粗浅印象,供朋友们参考。 媒体大膨胀 自台湾当局1988年元月宣布解除报纸登记和张数限制(即“开放报禁”)以来,台湾报业获得了大发展,目前报纸总数已由当初的31家发展到288家,5年间增长了8倍多。报纸版面也大幅度增加,报禁期间规定每种报纸每天最多只能出3大张12个版,现在一些报纸出好几大张,像联合报、中国时报这样的大报有时一天出20张80个版,一份报就是一大摞,看都看不过来,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湾多家报纸的地方新闻版,并不是各地新闻的拼凑,而是分别编印、自成体系的“地方报”,也就是说,专供台北地区读者阅读的是专登台北新闻的“台北版”,专供高雄、屏东一带读者阅读的是专登高雄、屏东地区新闻的“高屏版”,如此等等,这些地方版几乎涵盖了台湾的每个县市,使各地每天发生的新闻都得到充分、及时地报道池。因为这样,台湾报纸多集中于台北,其他城市报纸很少。众多地方版无形中加大了报纸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