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世界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问世了多部或者多卷本的世界史论著和高等学校教材。然而,这些成果中的世界上古史或者世界古代史部分涵盖的领域大多仅限某些地区或者某个地区的大国的历史和文化,其他一些地区的文明史少有甚至根本没有关注和研究,以往见于某些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也被删除。因此,这样的成果如果再冠以世界史或者世界文明史显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新的世界史体系问题,已经成为中外世界历史工作者所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撰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提出一些好的意见。遗憾的是这些讨论没有深入下去,更没有写出一套真正的名符其实的世界史。到八十年代初,建立世界史新体系,编写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卷本《世界通史》,又重新提了出来,并做了一些准备。值此之际,我们愿意发表自己一点肤浅看法,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教授吴于廑、齐世荣担任总主编的《世界史》(6卷本)经历近10年的编撰,将于1995年秋季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齐。这套书以200多万字的篇幅反映了我国80年代以来世界史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成果,突破以往国内外世界通史编撰的模式,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当代一些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成分,以中国人的视野和思辨,探索人类自诞生以来至本世纪90年代初这一历史长河的源流及其走  相似文献   

4.
(五 )世界史研究进入新的时期。新时期世界史学界在认真批判和清理“左倾”思想、教条主义对历史研究消极影响的同时 ,逐步清除了前苏联十卷本《世界通史》的简单化、公式化倾向对我国世界史研究产生的不良影响。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开始形成自己的新的学科体系。对此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吴于廑。吴于廑在一系列论作中提出 ,世界史研究的主题应是“历史是怎样发展为世界的历史” ,其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论述”① 。他的自成体系的见解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世界史研究。罗荣渠…  相似文献   

5.
19世纪40年代前后,世界史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到20世纪初期,我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学习研究世界史。但是,他们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从事世界史研究、教学的人员才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我国的专家、学者大约又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辛勤耕耘、奋力开拓,才创建了中国世界史学科,最终使它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仅就中国世界史的初创时期进行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长期的闭关自守,切断了我国与海外的联系,人们对海外的了解甚少,自然也缺乏对外邦探寻的愿望。大约在1840年前后,西方传教士和学者将西方世…  相似文献   

6.
一门学科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者的探索而不断得到拓进 ,这是学科发展史意义上的“与时俱进”。世界史学科也是如此。在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一次世界古代史研讨会上 ,吴于廑先生曾经对世界史学科作了回顾与展望 ,从 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世界史研究发展的前景 ,包括学科性质、历史观念、统一性与多样性 ,以及世界史研究的主题 ,认为应当积极吸收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促进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因为这门学科“确实需要有所开拓 ,有所跨进”① 。他还在《自传》中谈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史学在专门研究上的多方面的积累 ,已经为世界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高福进  蒋雪 《历史教学问题》2010,(3):138-140,78
2009年上海市世界史学会年会暨第四届世界史研究青年论坛于初冬的11月29日召开,来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各个高校历史系学科及科研机构的世界史工作者以及部分中学的世界史教师代表50余人齐集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人文楼,来自上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余人参加了本次年会和青年论坛,  相似文献   

8.
问:《小学课本历史》下册由试用本改为正式本以后,在总的体例编排和课题内容上有那些重要变动和增删? 答:这次小学历史下册的修改,变动比较大。与试用本比较,正式本有如下不同处理: 首先,从整册课本的编排上,将中国史部分和世界史部分分开。按照新的正式本,中国史部分包括十五课,内容自鸦片战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就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全部历史。世界史部分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即自1640年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中国和世界历史下限的安排,和现行中学课本是一致的。为什么正式本小学历史的下册,把中国史部分和世界史部分分  相似文献   

9.
四、“世界史B”科目的课程内容基本构架 “世界史B”学习世界历史的主要进程及各时代、各地区的重要历史事项。与“世界史A”以近现代史为中心不同,“世界史B”将展开古代至现代的世界历史画卷,学生将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学习世界历史。为使学生能够较清楚地把握复杂多样的世界历史,“世界史B”将世界历史的时代和地区大分为五个项目:世界史入门、诸地区世界的形成、诸地区世界的交流与重构、诸地区世界的结合与变化、地球世界的形成。关于世界史的划分学术界有各种论说,上述的划分主要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把握世界历史的大的框…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世界史学者无不知道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四卷本),这是60年代初问世的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史著作。它比较系统地叙述了世界从人类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体现了中国学者当时对世界史的认识和研究水平。这部通史在培养新中国一代世界史学新人方面功不可没。时隔20余年,年逾古稀的著名教授吴于廑和齐世荣教授共同接受国家教委的重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的里程碑─—高教版六卷本《世界史》评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方宪我国的世界史学者无不知道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4卷本)。这是60年代初问世的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它比较系统地叙述了世界从人类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相似文献   

12.
高校当代世界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世情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世界史教学如何将世界相互交融、相互依赖的时代特征呈现出来,树立全球史观或全球化史观十分必要。从跨文化的互动角度梳理重点与难点,注重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并把世界现状这一最新当代史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是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利用多边教学档案,通过史料的相互佐证得出新结论也是当代世界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时,电脑网络技术的发达也为教师引导下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更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后,世界史上升为历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升格经历了漫漫长路。升格后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世界,会促进世界史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全面发展,世界史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将大有作为。同时,世界史学界在顶层设计、专业期刊建设、二级学科划分、院系教研室调整、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年来,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世界史学界召开多次会议,组织多次笔谈,就世界史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高中世界史教学的全局意识武汉市教学研究室宋思举世界近代现代史(以下称世界史)的整体观,决定了教学要以世界为全局,将具体历史纳入世界范围之中予以考察,论其演进,这就是本文所指的全局意识。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课本(人教版,以下称新课本)有叙述简明...  相似文献   

15.
时代的变迁和学术的演进,对现存传统的世界史学科结构提出了挑战。在新世纪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研究与探讨世界史学科领域拓展问题,文章认为既是世界通史教学改革的必需,也是世界史学科生存的必要,更是世界史学科发展趋势所必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创新基地和世界近现代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六十多所高校、研究所及出版社的近二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东北师范大学朱寰先生和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分别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历史系世界现代史教学出现了极为可喜的景象.一批世界现代史教科书和两本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已分别出版.从1985年起,三本战后世界史也先后和我们见面.此外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专著、文章、大事记、译稿等等问世.上述书籍或文章力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在观点、方法、材料乃至整个体系上给人以新的启发.这无疑对我们的教学和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衡哲是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先驱人物,她的《西洋史》是民国第一批世界史教材之一。她的世界历史观以主张世界和平为基础,强调文化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并认为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道路可以有多种选择。尽管她的世界史观存在凸显精英意识这一局限,但她的世界历史观念及其研究和教学实践,尤其是她对世界和平的执著追求和包含中国的世界历史观,对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意图说明二战后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美苏两极格局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冷战对峙局面出现,资本主义获得前所来有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并相继改革,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将这一时期世界史和中国史结合起来,便于完整而清楚地了解世界的发展趋势,也便于从世界史的高度把握中国史。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世界史本科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丰富了当前存在的世界史三大史观,拓展了视野。它在世界史学科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问题,为世界更好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理念可以用于世界史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在当前世界史本科教学改革中,有必要全面贯彻实施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