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篇文章从上一段到下一段怎样自然地衔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要解决的问题。过渡,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段落衔接紧凑,前后连贯,在文章的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好像桥梁一样,把河两岸连接起来。常用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1) 用过渡词。课文《海上日出》第三段写日出时的情景,这一段开始用了“果然”一词,便是承接上段:“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然后用这句话过渡到“太阳果然升起来了”这层意思。除此以外,用“因为”“所以”“然而”“但是”“那么”等关联词语来过渡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2) 用过渡句。课文《太阳》由前三段介绍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等情况以后,第四段的开头写到:“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  相似文献   

2.
文章中的过渡句,有的单独作为一段,称为过渡段;有的在一段的开头,也有的在段中,是段的一部分.过渡句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认识过渡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过渡句:1.承接式过渡句.第八册课文《颐和国》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 句承接式过渡句.它点明了地点的变换,观察点的转移.这一承接过渡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楚.它还有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即写万寿山为一段,写昆明湖为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雪梅 《高中生》2008,(10):40-41
运用过渡手段过渡使得句子之间、句群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相互关联、前后贯通,引导读者的思路自然地从上文转到下文。过渡形式有过渡词(词组)、过渡句和过渡段。其中前两种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4.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层次各个段落组成的。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承转的方式。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能使相邻的两个内容,两层意思或两个段落彼此衔接、上下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而不感到中间有什么阻隔。 一、用关联词语过渡 有时,文章为了说明原因或转入相反的意思时,常常用“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关联词语来过渡。如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一开始,作者交代了写作动机,紧接着回忆了自  相似文献   

5.
段落突破式例谈江苏金湖县实验小学殷光黎以课文的某一段落作为教学的突砷破口,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常用的段落突破式有:1.上挂下连式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之间连接转换的绪构方式。许多课文段与段之间巧妙地运用了过渡段,不仅勾连上下,使文章结构严谨,而...  相似文献   

6.
关联是指从某一位置或阶段向另一位置或阶段的一种过渡。在写作上,关联是指将两个相关的语言单位(句子或段落)之间的联系加以明显化。它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更具连贯性。 关联可以粗略地分成两大类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周启群 《初中生》2013,(23):20-22
批改手记写文章,若能天马行空、行云流水,可谓达到佳境。于是,很多同学模仿起来。批改时,我发现,"模仿"之作大多让人觉得云里雾里、一团乱麻。同样是思接千载,为什么有"东施效颦"之感呢?其实,这是文章缺乏必要的过渡造成的。所谓过渡,是指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转换。它犹如桥梁,有了它,文章承接紧密、文路清晰。需要过渡的地方有:内容转折、时空  相似文献   

8.
要想使文章前后连贯通畅、行文衔接自如,只有完整的句子和段落还不够,还要通过一些词句进行恰当的过渡与衔接。教师应有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学会恰当使用过渡词语过渡,巧妙使用过渡句过渡,合理使用过渡段过渡。  相似文献   

9.
如同渡江河需要舟桥一样,写文章也需讲究过渡的方法和技巧。只要细心研究就会发现,我们学过的课文用过许多种过渡方法。揣摩这些过渡的方法和技巧,借鉴并运用它们,对同学们的写作是很有益处的。下面就概括几种常见的过渡方法,供大家参考。承前启后式这是写作中最常见的过渡方法。承前即承接上文、上段,启后即引出下文、下段,常常由一两个句子或一个段落来将上下文联系起来。由一个段落作为过渡的例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  相似文献   

10.
分析文章的结构,领会作者的思路,宜从段落入手。而段落是文章根据内容划分成的部分,它既包括那些把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阐发完整的一般性段落,也包括那些只提出某个意思而不作发挥的特殊段落,诸如总提段、过渡段、总结段、强调段等。这就是意义段与自然段的  相似文献   

11.
段落     
段落一、双基训练提要(一)理解句与句之间、句与段之间的联系,掌握自然段和逻辑段的基本构段形式。(二)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能在作文中学习使用过渡方法。(三)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会分析自然段的层次。(四)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给...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短小的自然过渡段。它们好比一舟一桥,把文章的段落层次恰到好处地联系起来。过渡段一般不大引人注目,易为教者所忽视。实践证明,研究文章段落过渡的奥妙所在,对搞好过渡段的教学和段落结构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过渡段教学,有课堂讲读问题,也有段落划分和写作练习问题。这里只就前者举几个例子来谈谈。一般过渡段都比较短小、简练、概括,意义显得抽象。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解,丰富内容,疏通渠道,添设跳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相似文献   

13.
文章的每一个段落,好似一列火车的每节车厢。车厢之间需有“搭钩”连接。为了使文章的段落之间能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也需要“搭钩”,即文章的过渡。 文章中事件与事件、层次与层次之间,往往有过渡。有的单独成段,有的出现在一段的开头,有的出现在一段的末尾,也有的出现在一段的中间。  相似文献   

14.
张超 《中学生英语》2014,(28):38-41
要想写出文笔犀利、清晰流畅的书面表达,需要把文章中各部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意义连贯,逻辑严密,行文流畅,自然别致,并能层层展开主题句,完整地表达中心思想。而连接词恰恰正是连接这些部分的纽带,它不仅可以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使句子、段落和语篇保持逻辑上的关联与语义上的连贯。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五法安徽/陈恒友一、假设。我在指导学生分析、鉴赏文章时作了三个方面的假设。第一方面是删减假设。对不影响情节完整的段落,能否把它删去?第二方面是增加假设。探讨一下在有些段落之间,加上一些过渡段或过渡句好不好?第三方面是改动假设。对课文有...  相似文献   

16.
张超 《中学生英语》2014,(10):38-41
要想写出文笔犀利、清晰流畅的书面表达,需要把文章中各部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意义连贯,逻辑严密,行文流畅,自然别致,并能层层展开主题句,完整地表达中心思想。而连接词恰恰正是连接这些部分的纽带,它不仅可以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接,还可以在段落与段落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使句子、段落和语篇保持逻辑上的关联与语义上的连贯。  相似文献   

17.
文章的过渡问题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无论哪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紧密相关的。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层次连着一个层次反映出来,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便是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这种“连”和“接”,有的紧密无缝,成一条直线;有的便不那么笔直,中间有转折,有跳跃。在这些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转折或有跳跃的地方,作者常常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过渡,承上启下,使层次之间、段落之  相似文献   

18.
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连缀文字叫过渡,记叙文正确使用过渡语言,可以帮助读者迅速理清文  相似文献   

19.
在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经常要通过词语、句子、段落和其他事物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过渡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过渡,才使得一篇文章环环相扣、自然完整、浑然一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过渡有两种方法:明过渡和暗过渡。所谓“明过渡”,指的是在文章中通过一些词语、句子、段落把上下文连接起来,而这些词语、句子、段落又都是很醒目地出现在课文里的,让人一看便知。明过渡有三种形式:1郾过渡词。就是在相关的上下文之间插入一个起连接作用的词语,这类词语常见的有“此外”、“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中年级作文着重进行段的训练,其最终目的,不在训练写段,而是训练写篇。训练写篇的核心又是要切实解决好内容与中心的关系,达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段落分明。这些任务不能全留到高年级完成,而应在段的训练一开始,就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地逐步完成,以顺利实现由训练写段到训练写篇的自然过渡。不致于使学生到了高年级还要花很大的气力进行连段成篇的训练。那么。如何在中年级做好由段到篇的过渡训练呢?笔者认为:把篇的训练浓缩在段的训练之中进行,不失为较好的方法之一。文章的段,有总分关系的,有因果关系的,有并列关系的,还有承接关系、递进关系等,不是所有的段都能承担得了篇的过渡训练,必须有所选择。相比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