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学,是相对于汉民族文学而言的。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兴盛,都必定有其民族历史文明的显著标志。也就是说,民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直到走向成熟和繁荣,都无一不是民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方面。民族文学,又只能蕴含于民族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并没有导致一体化,相反,它是一个始终伴随地方化、充满差异与断裂的过程,更加凸显并加剧了全球性的身份认同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发了少数民族文学身份认同的问题,如何消除"影响的焦虑",给予少数民族文学的合法性地位,建构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探索多民族文学共同繁荣的道路,积极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本人认为,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主要欣赏方法大致包括通过作家创作主张欣赏作品、通过文学思潮欣赏作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欣赏作品、通过少数民族文化欣赏作品与通过文学接受欣赏作品,这些有助于当代各族大学生提高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对于少数民族的关照愈加浓烈,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开创了璀璨的文明世界。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人民的辛勤劳作与创造智慧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生态体系,文学创作不断发展,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存在价值及形态的独特探讨上,缺乏整体上的客观、全面认知,影响了其在更大范围内大众价值肯定,文学教育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视角。本文基于对少数民族文学价值构成的解析,将之置于文学教育语境下进行了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西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地域。在此文化基础上产生的西域文学也形成了多元性特征。西域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第二,诗歌创作的异常丰富;第三,多种宗教思想的呈现;第四,多种语言文学创作的并存;第五,翻译文学的异常发达。  相似文献   

6.
以年代作为文学史划界的分期,严重地忽略了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性。虽然沈从文、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具有某种不谋而合的倾向,但是,这并不抹除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裂缝。沈从文、老舍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不仅突出了两者之间文艺观念上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划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阈限。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就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合谋,从而为短期的目标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之所以为少数民族文学,显然是在与主流文学的互动关系中显现出来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放弃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包括对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手稿、创作理论、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对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资源和遗产进行收集和珍藏,这对于今后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对文化和文学资源的积累,以及从多角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少数民族文学的地位成逐年下降趋势,少数民族文学的不受重视已然成为事实。少数民族文学抢救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文学历史观、少数民族文学主体地位缺失的表现、如何构建和稳固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特点建设科学的“多民族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新疆当代文学的背景,从文学接受史的角度对艾特玛托夫在新疆少数尼旗文学中的译介、研究和影响情况进行梳理。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探讨艾特玛托夫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接受情况及其文学影响,以及造成这种文学影响和接受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舍和少数民族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贫民的出身对老舍日后的生活、文学创作的倾向和整个人生观都有决定的作用。他早、中期的作品中,许多主人公是“隐蔽的”旗人,被文学史研究者称之为“隐式满族文学”。新中国成立后,老舍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他首次全面反映满族人在清末时的全景式生活的作品,堪称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硕果。他在作协分管少数民族文学工作期间所做的两次重要报告成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其基本精神和组织措施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多民族性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点的命题,近年来曾进行过比较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应该说,在理论上这已不成问题了。但是,因为还没有来得及搜集、整理和出版丰富的民族文学作品资料以资证明,因此,在实际的文学史的教学和研究中,还留着一个不大不小的疑问。以少数民族的现代文学为例,我们发现,在已出版的大量现代文学史著作中,除高等教育学院协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设有“现代少数民族短篇小说”和“现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两个专节外,其他所有的都没有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立地位。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这种状况都归结为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歧视,这更多地是历史的认识上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逐步稳定,经济进一步发展,思想文化得到了大解放,这些都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出版发展的有利因素。从《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来看,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出版较之前取得显著进步,表现在出版数量增多,出版质量提升、出版影响力扩大。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出版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出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策扶持的特殊性以及经验借鉴的先进性,体现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出版的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半个世纪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和文艺方针的指引下,大潮涌起,波澜壮阔,成就斐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了自己的作家。他们中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数在整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总数中占11.1%,远高于少数民族总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这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已基本形成繁荣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们,以状写各民族社会现实的和历史的生活内容作为作品民族化的首选手段。在他们笔下,一个个被民族文化所浸染的人间事物、生活场景、民风民俗,以及特定的历史进…  相似文献   

14.
梁明先生近作《回顾与展望——新时期红河少数民族文学探微》以饱满的热情、深刻的剖析和令人信服的阐述,对红河新时期近30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进行了梳理和探析,对其特性和发展路向以及如何走出困顿蛰伏状态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精到的分析,是一部站在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和文学的宽阔视野上反思地方性少数民族文学发展路向的力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霍米·巴巴后殖民主义体系中混杂性理论,以贵州少数民族仡佬族作为研究个案,分析其民族文化自身的混杂性,以及民族文学主体文化身份的"混杂性"特性。  相似文献   

16.
要探讨本题标示的文学现象,必须了解它所处的时代环境。二十世纪的今天,出现了多元文化并存又互相融合的趋势,跨文化现象是世界的潮流,现代人形象逐渐模糊化,具有一种跨文化心态。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精辟地预见到:“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许多种民族的文学成了一种世界  相似文献   

17.
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走过了萌芽诞生、蛰伏沉寂、发展壮大、繁荣兴盛等阶段。当我们尝试着对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作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时,"文化认同"、"代际转换"、"文学生态"这些关键词成为参考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可以看作是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萌芽诞生阶段,陈英雄、曾月娥等作家借助汉语这一语言工具作为载体,为少数民族开启了书面文学这一有力的自我"发声"时代。进入1980年代,以拓拔斯塔玛匹玛、莫那能、瓦历斯诺干、孙大川等为代表的一批少数民族作家相继发表大量作品,从此迎来了文学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1990年代中后期,重返部落,回归传统,文化寻根成为一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郑重选择,代表作家有夏曼.蓝波安、亚荣隆.撒可努等。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队伍又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山海文化》杂志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学的出现则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书写空间,更日益成为新生代作家一个重要的创作阵地。  相似文献   

18.
在多个民族共存的国家中以各少数民族文学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跨文化、跨民族跨语言研究特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归纳总结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取得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诗人、编导等,但将其放在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过程来看,还处在边缘化地位。只有加强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敢于正视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代少数民族文学边缘化。  相似文献   

20.
南方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南方神话在各民族生活中长期流传,在"俗"与"圣"两种领域继续发展,具有对外是协调自己族类以至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抵御灾害性自然现象的旗帜和幻想的武器,对内起凝聚族类意识、调理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的作用.研究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对构建颇具东方色彩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史观和审美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