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琳 《现代语文》2009,(5):144-145
对于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用生活激活作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华 《师道》2008,(2):49-52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出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的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  相似文献   

3.
说到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当今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们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升学生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因此,老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找准作文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之色变,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5.
有人归纳了当今中学生作文的三大问题:即学生知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知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知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  相似文献   

6.
杨冬梅 《师道》2006,(10):49-50
“咬笔头,皱眉头,千难万难难开头。”这是学生作文中常见的一幕!初中学生由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知识层次不够丰富,阅读面狭窄,往往对作文的兴趣不大,而且作文的结构乱、词汇贫乏、内容空洞、矫情做作。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只要能够从以下几点进行指导,中学生也能写出漂亮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学生普遍厌烦作文,作文内容贫乏,究其原因何在?——“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笔者认为,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现在不少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的苦恼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乏”,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有人分析当今学生的作文心理,归纳为“三乏”状态。即学生词语积累贫乏、生活体验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并不奇怪,孩子终归是孩子.正因为有不足才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词语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不但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更是感到难写。每次教师一出题布置作文,学生们便望题声叹,感到无从下手,始终解决不了“作文难”的老大难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际,对如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作文批改难"是让所有语文教师困惑的问题。对于作文难改,很多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作文差,而造成学生作文差的原因是生活积蓄贫乏、思想贫乏、缺乏成功快感、作文教学成人化等。实际上,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差,作文难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批改的积极性,没有培养起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2.
汪春秀 《湖南教育》2005,(20):32-32,30
一、教师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平等者中的首席” 低年级多是看图作文,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内容写话,一般都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也不难写。但是一到三年级不以看图写话为主,需要学生自己选择材料、组织材料,他们就会觉得难,甚至无从下笔。为什么呢?原因固然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成为评判作文的权威。其实,教师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不是权威,而应成为学生“平等者中的首席”。如何体现“平等者中的首席”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作文难,难在老师没有系统教本,当然每位教师的手头上肯定有两三本作文指导书,但都不统一,老师们只好各显神通,勉为其难了;难在不少学生生活经历贫乏、阅读积累太少,老师一布置作文,就急着翻找作文书。前些年,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中看过介绍活动作文的文章,说活动作文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没有内容写的难题。我很想尝试,却苦于没有这类书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许多孩子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已成为制约语文学习的一个瓶颈。作文难,究竟难在哪里?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其写作本身的难度,但也存在诸多原因。其一,多年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小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其二,语文教学困于课本本身,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学生感到有话不会表达;  相似文献   

15.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畏惧作文。有人概括当今学生作文“三贫乏”,即学识贫乏,生活积累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这种说法,我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累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17.
自主作文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何让作文不再难,在作文自主学习方面我作了些尝试。 一、在“奇”字上下功夫,让学生自主引出课题。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作文课如何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呢?兵法曰:“出奇而制胜。”如能冲破框框,以“奇”引题,就能唤醒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快乐的一件事》作文题时,教师闭口不提作文的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教师苦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难于应付这项“苦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随意出个题目让学生做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作文的评价更是满足于自己的评头论足,无视学生对作文评判的权利。批改中模棱两可的评语“语言较好”、“中心不很突出”、“结构比较完整”比比皆是,而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作文教学就应该教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冥思苦想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框架,编排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应付了事。要让学生懂得当我…  相似文献   

19.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学生的一句口头语。现代社会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开阔,为什么教作文、写作文还越来越困扰着中小学师生?经过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导致“作文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常见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和许多教师一样,我常常会遇到教学上的尴尬: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厌写、怕写文章;二是有不少学生作文说的不是心里话,是空话、套话、大话。是自己教学无方,还是现在的学生情感本来就贫乏?带着这个疑惑,我请教了一位在作文指导方面有专长的同事。他诚恳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砥砺的过程,不能指望在一篇作文练笔中完成自己教学的所有设想,因此有时不妨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片段式的随感,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先敲开学生的“金口”,让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让我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