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声屏世界》2013,(4):155
近日,视频网站PPTV宣布实现跨平台云同步的消息,可谓打响了视频网站移动突围的头炮伴随版权价格滑落以及各大网站自制内容的崛起移动领域的竞逐则更偏向于技术与用户体验的较量。今年年初,PPTV网站即全面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不同屏幕之间的内容切换和分享,成为行业首家实现全平台整体多屏互动的视频企业。目前未来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给移动视  相似文献   

2.
刘一 《视听》2022,(3):138-140
竖屏视频凭借其更适配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的使用需求,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上.作为竖屏视频领域的典型代表,抖音平台上的竖屏视频所发挥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视频的传统功能,而是扩大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等更大的范畴.竖屏视频呈现出的人性化、重视用户感官体验、追求用户心理平衡等特性,也是在将竖屏视频的社交属性放大...  相似文献   

3.
赵宁  宋戈 《青年记者》2015,(5):84-85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由多方混战逐渐形成合纵连横、强强联手的格局。目前,行业进入良性竞争发展阶段,网络环境的良好发展、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视频网站在移动客户端的推动,共同促进视频网站快速发展。PC端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趋于稳定,观看视频移动化和观看时间碎片化已成了用户的观看习惯。多屏时代的到来正在引发用户更多的需求,同时也为视频网站行业如何探索新的营销策略提出了要求。不过应该看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媒科技》2014,(17):11-11
<正>PPTV目前在网络视频市场的广告份额约占6.6%,其桌面PC端的用户规模达2.7亿用户,截至2012年末,日UV达到3400万人,移动端布局约为7000万用户。去年年中,PPTV将绝大部分股权卖给了苏宁和弘毅。知情人士透露,苏宁曾希望通过并购PPTV,利用其视频资源打造苏宁的OTT盒子,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目前来看,这一计划并未实现。另外,湖南卫  相似文献   

5.
单晓蕾 《声屏世界》2013,(3):118-119
全网一体化强势布局伴随2013年到来,聚力传媒(PPTV.com,以下简称"PPTV网站")第一季度发布了最新版本iPhone客户端。新版iPhone客户端最大亮点就是可支持多屏互动功能,这也正式意味着PPTV网站客户端多屏互动功能在PC、平板、iPhone、Android Phone等平台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覆盖,将互联网视频服务发展带入崭新阶段。PPTV网站的一个理念是让屏幕围着人转,在  相似文献   

6.
移动传播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成为信息传播与接收的重要载体,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以及用户的新闻消费习惯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梨视频作为资讯类短视频行业的"领头羊",改变了新闻生产的话语模式,提升了新闻的传播效率。主流媒体纷纷使用微视频来进行政务报道,在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对短视频领域也无法视而不见。在移动传播时代梨视频的发展经验或能为主流媒体的再造升级与资讯类短视频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移动网络上,随着各种增值业务的不断丰富,在移动网络的后端,已经积聚了丰富的资源,如铃声、图片、歌曲、视频等。这些资源如何通过移动终端展现给用户,或者用户如何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课题。另外,随着移动带宽的逐渐增大,特别是3G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用户通过移动网络获得互联网上丰富的内容成为可能,并且带来越来越好的用户体验。因此伴随着手机成为人们常用的信息工具,通过手机搜索信息也快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姚忠呈 《传媒》2019,(14):51-53
据CNNIC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12月,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已经达到了6.12亿,手机网络视频用户人数高达5.9亿,两者的整体占比分别达到了73.9%、72.2%。可以说,移动视频行业正在逐步释放其巨大的市场潜能,并开始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的全新“领跑者”,尤其是在5G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移动视频发展必然会出现全新态势。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信息技术加持的因素,又有信息生产流程改变的作用,同时有受众视觉文化消费升级的驱动。但无论如何,移动视频的崛起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而如何顺势而为,抓住时代机遇,在全面把握移动视频发展生态新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全新支点,进一步撬动媒体行业的创新转型发展,成为媒体人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使竖屏模式更能满足手机用户的习惯及碎片化阅读和传播的需求,同时,竖屏模式的广告转化率也更高。随着竖屏在国内外视频网站的应用越来越火爆,以信息和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开始向竖屏剧迭代,虽然竖屏不会完全取代横屏,但竖屏剧必将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0.
《声屏世界》2013,(4):111
随着中国媒体数字化进程的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仅次于传统电视,并从之前的电视补充媒体逐渐发展为广告的主流投放媒体,视频已成为网民第一大网络服务选择。而内容版权上的精品化、自制项目的多元化呈现良好趋势,特别是手机视频成为增长最快的移动应用,使得视频网站在内容营销上有了更大的市场,目前爱奇艺移动客户端总用户数已达到1.12亿,在多屏时代将会创造更多无缝化的精彩视觉生活。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的应用日渐普及,新闻传播的视频化、移动化特征日益明显。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网络视频凭借其便捷直观的特性,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智能手机使用率的不断提高,使移动终端迅速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媒介。这些都使得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遭遇重大挑战,迎来深刻变革。新闻传播日渐采用视频形式,移动终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普及,视听传媒迅速进入多屏时代,电视视频、网络视频、移动网络视频、户外视频、楼宇液晶电视、车载电视等等,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渗入到受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发展,电视媒体如何应对挑战,如何通过版权运营实现成功转型,为广大观众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升级服务,是每一个电视人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一、多屏时代的媒体特点(一)移动终端大量分流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13.
林雍  王兴华 《今传媒》2016,(5):88-89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迅速,如今在线观看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移动端口网络视频用户也在不断增加,网络视频行业中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逐渐被挖掘,成为网络视频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本文试以商业系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探讨中国网络视频的产业化发展成因及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移动端的智能化、超清的屏显、流畅的移动网络,助力移动端视频不断发展,资讯类短视频发展得如火如荼,内容生产方式以PGC第三方专业化短视频制作团队的内容生产方式和UGC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内容传播方式为主,在过去的发展阶段,这两种方式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及短板,今后将规避短板,更倚重专业化的平台搭载以及平台用户内容自制的方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出版广角》2013,(17):30-33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了内容传播形态,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移动互联网高于桌面互联网的用户群体,意味着数字移动出版业将比传统出版业拥有更为广泛的受众。数字出版的移动化转型成为环境驱使之下的必然选择。手机视频是指基于移动网络,通过手机终端,向用户播放的视频。传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视频是以光盘  相似文献   

16.
数字图书馆嫁接于移动平台,无疑将成为个人应用的一大亮点,完美地展现出网络+移动平台+图书馆三者的无缝融合与功能巧用。移动数字图书馆,顾名思义,即为基于移动平台下,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络,所开展的一项以提供数字图书馆各类信息与操作的服务。现代意义上的移动终端,多指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终端。这些设备以其体积小易于携带、内存大适于存储、可移动便于随时随地使用等特点,深得用户的喜爱。而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加载于这样的终端,对于知识的传播、用户的个性化应用,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优酷发布的统计数据报告,来自移动终端的日视频播放量(VV)率先突破1亿。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优酷在移动端保持强劲优势,继续领跑中国视频行业,且直接反映了用户对优酷移动互联网产品、应用的认可度及喜好度。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用户已习惯通过移动终端观看视  相似文献   

18.
正多屏互动内容为王网络争霸的新媒体时代4G时代无疑宣告了移动互联视频传输技术的成熟,多屏互动与内容交互已经在技术上完全成熟,通过快捷的移动互联接入技术,手持终端APP的丰富完善,受众日益碎片化和专业化,观众总是用最便捷的方式获取最时效的资讯、最有吸引力的内容,多屏互动将对传统电视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网络效果评估体系的日趋完善也让广告主对于网络新媒体广告投放信心日增。在这样的基础上,传统电视媒体不得不投入巨资进行内容生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国内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和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长,用户终端对多屏互动的消费需要急剧增长,跨界内容融合的进程被迅速激活,一种新的OTT①服务产品——互联网电视在国内终端用户应用中呈现迅速扩张的态势。所谓OTT广义上泛指基于互联网而开发的各类应用业务,包括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消息等数据应用服务。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致力于发展和提供OTT业务,尤以网络视频、苹果APPS、Apple TV和微信等产品成长迅速。而互联网电视是指利用有线电视网或电  相似文献   

20.
肖迪  强月新 《传媒》2018,(3):44-47
国家对版权管控的有意强化、用户付费习惯的逐渐培养以及视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在线视频产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高度.与文本和图片信息一样,智能化设备终端使视频内容更高效地生产、输出、分享、交互,令视频基因属性不再局限于大屏内容输出框架,转而衍生出与大屏视觉体验平行,但朝向相对的,便携、实时、移动式的内容开发.在这一形势下,相对于机构化、专业化的视频内容制作,用户的分享内容得以更快速的发展.但即便如此,不论是拥有版权壁垒的PGC平台,还是基于上述理念打造的UGC平台,或是二者并存,基本都面临着巨大的运营管理难度和自身视频业务体系内紧绷的资金流转问题.因此,网络视频业务需要借助其他业务资金输入,或者是通过融资合作的方式维持运营.但是随着互联网视频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后移动互联时代更丰富的视频传播解决方案,视频行业的消费能力将逐步被激活,视频内容也将可以预见地代替或是集图片、文字、语音等传播形式于一体,成为集成化的、最常见易用的动态信息共享媒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