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昆 《今传媒》2006,(9):7-8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不仅是当今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总纲领,也是新闻传播工作者的道德建设指南,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落实“八荣八耻”的精义,对于提升新闻传播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对于履行新闻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对于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媒介的建设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在工业化时代,虽然新闻传播事业出现了超越国界的全球化趋势,但是,新闻工作者都拥有自己的祖国。祖国的山水滋润了他,祖国的文化教化了他。在他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包含共同民族文化基因的血浆…  相似文献   

2.
陈忠勇,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执著追求20多年,发表了千余篇新闻稿件,荣获各类荣誉证书、获奖证书、锦旗、牌匾等70余个。他被蓝田县委宣传部授予“优秀基层通讯员”。剧作家周锁奇还以他的经历为背景创作秦腔戏。蓝田县委、县政府重奖他一辆价值5000元的摩托车。2002年6月,他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2003年1月,他又当选为县政协委员。这一块块奖牌、一面面锦旗、一张张奖状、一系列的殊荣里浸透着陈忠勇的大量心血和汗水。现年41岁的陈忠勇,出生在蓝田县旱塬岭区华胥镇陈家坪村。1980年高考落榜后,他回到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的村庄。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忠勇爱上了新闻写作,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为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他先后自费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和通讯员培训;购买了《新闻采访学》、《新闻知识》等书籍和新闻刊物;为了方便采访,他用打工挣的钱购买了一辆梅花牌自行车,戏称为“梅花采访车”。白天,他骑着“梅花采访车”,深入农家、学校、田间地头采访;晚上,人们进入梦乡时,他常趴在县城租住的房内昏暗的灯光下以床代桌,通宵达旦。一天晚上,陈忠勇骑车返回时,汽车刺眼的灯光,照得他看不清道路,加之下坡车速较快,他连人带车摔在路边沟壕中...  相似文献   

3.
两会期间,《中国环境报》发表了200字消息《总理记者招待会请柬采用再生纸》。消息虽短,却蕴含了重要信息:总理心系环保,最高决策层对环保的重视细致入微。作为有20年"跑口"经验的环境记者,笔者见证了政府部门的环保举措、百姓的理念提升,也见证了环境新闻的"热"与"冷"。环境新闻热的背后曲格平,原全国人大环资委的主任委员,也是我国第一任国家环保局(现国家环保总局的前身)局长。说起环境新闻,不能不提他。  相似文献   

4.
1996年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卡莱 (Jamesw Carey)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出了其备受争议的“新闻三原则” ,他强调新闻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 ,成型于特定的历史时刻 ,绝不可与其他相关但不同的社会实践相混淆 ;新闻在哪里及如何生产是重要的问题 ;新闻是民主的另一个名称 ,或者说 ,没有民主就没有新闻 ,就没有新闻得以实践的内在理由———新闻得以实践的理由只能来自它的社会后果 ,即成就民主的社会秩序。① 纽约大学的罗森教授 (JayRosen)作为会议的评议员 ,高度赞赏卡莱的观点 ,认为他强调的新闻与民主的勾连不仅抓住了当代新闻业的…  相似文献   

5.
"政治家办报"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7年6月。毛泽东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他说,写文章尤其是社论,一定要从政治上总揽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这叫做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对政治家办报的首次阐述。1959年6月,毛泽东对吴冷西谈话时。强调了“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思想的重要性。他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有些人是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刘备、孙权、袁绍都有这个缺点,曹操就多谋善断”,“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6.
李向阳 《青年记者》2006,(11):30-30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2004年2月20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钢走进教室,开始了他第一节<新闻写作>课的教学.他把三天前中国媒体发布的一条新闻展示在屏幕上--<温家宝:按"四个不放过"原则处理已发生事故>,然后开始读这条新闻.还没念几段,课堂上就骚动起来,学生有的交头结耳,有的打哈欠.紧接着,高钢又把另-条新闻展示在屏幕上--<多起重大人命伤亡事故惊动中国最高领导层>,他仍旧朗读起来.结果,教室里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大家逐渐开始平静了,目光也都集中在了屏幕上.  相似文献   

8.
普利策曾经在《北美评论》上写到:“一个人的‘新闻鼻’可以在摇篮里诞生,但是他的新闻直觉却不可以是天生的。跟许多伟大的素质一样,新闻直觉需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来嗅出和判断善恶、是非、真假、美丑、成功失败。”他所强调的是在新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安冬 《青年记者》2006,(11):26-27
新闻职业规范要靠他律,但更根本的还要靠自律。以自律求自由,可以为传媒赢得较多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本期“新闻茶座”特别邀请陈力丹教授探讨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中的自律问题。他是一个在危机事件中“自己跳出来的记者”,在第一次为凤凰卫视做现场记者时,3天内他从一个非职业记者变为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驻莫斯科记者、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在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中,他从前线传来了惟一一个华人记者的声音。“传媒骄子”聚焦《卢宇光:恐怖现场跳出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误会"人生     
《传媒》1999,(2)
王建男原本是学版画的.1966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险些"成为画家.10年后,1976年,也许画家的情结起了作用,插队返城的他考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此后又事隔20年,1996年,<王建男眼中的美国>摄影展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行.1997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向其颁发证书:"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摄影展览的中国新闻摄影家".  相似文献   

11.
张蕾 《新闻知识》2007,(7):8-10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闻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他论述的最多的是新闻出版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12.
郝雨 《今传媒》2006,(4):15-16
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的问题,以及“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上引起了一场争议。这最早是由尹连根博士发起的。2001年,他在《新闻传播》上发表文章,提出“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观点;接着,《新闻界》刊载了季为民的文章,呼应尹连根的观点;此后,陈力丹又在《采·写·编》上发表了题为《用事实说话是宣传方法而不是新闻写作的规律》的文章,从更高的层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到2003年,《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还连续发表争鸣文章,前者如何光珽的《论“用事实说话”》,后者如李时新…  相似文献   

13.
朱立教授曾经担任过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院长,两年前回到台湾供职于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在香港、台湾30多年的从教经验使这位新闻学者对新闻与传播学的教育和研究有着更为成熟的思考。2008年10月,笔者受邀到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得以遇到这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的新闻学者,并就新闻教育、学术评估和研究规范等问题聆听了他的意见,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4.
胡耀邦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 ,作风既严肃又平易 ,待人既民主又亲切 ,给我们这些常采访他的活动写新闻的记者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他要我们把新闻写得幽默活泼的意见 ,更是令人难忘。他是我们这些“老记”的良师益友。据我们所知 ,耀邦同志一般是不在外边就餐的 ,工作完了都是回去吃饭。1985年初夏的一天中午 ,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客人 ,谈完后他在大会堂一楼西大厅宴请客人。本来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遇到这种情况 ,都是在大会堂食堂里买点工作餐就行了 ,可是这次耀邦同志留话 :“安排新闻记者们一起入席。”吃饭时 ,因为是内…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说法,记者抓新闻,脑要往高处想,脚要往低处走.这个观点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我们现在有些记者,是"脑往高处想"而"脚不往低处走",除了跑机关,跑部门,开新闻发布会,用材料写稿子,几乎眼里没有"活"的新闻.一旦你告诉他某某报登了一条什么新鲜事的报道,问他为什么没有抓到,他会回答:"这是个小事情,不值得我们大报来报道."  相似文献   

16.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7.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驻川某团有份对越作战中“出了差错”的阵亡名单,里边有位活着的“烈士”,他就是被誉为西南战区“新闻怪才’的原四川省军区新闻中心主任梁峰。 多年来,他带着残疾之躯,以坚强的毅力,独特的写作风格,成功采写了大量优秀军事报道,囊括包括‘中国新闻奖”在内几乎所有国家、军队级新闻奖项,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新闻传奇。 勇士意外成“烈士” 梁峰出生于四川雅安一个干部家庭,1976年来到军营。从军尚武的痴迷挚爱,拼命三郎似的疯狂训练,使他军事技术突飞猛进,两年后,成为师团有名的全能标兵和省“新长征突击手”。 19…  相似文献   

19.
刘飞锋 《青年记者》2007,(15):63-63
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名新兵,范敬宜先生是我非常敬仰的新闻界前辈和名家。我一直想读到他的著作,但跑了许多家书店都未能如愿,直感叹他的书为什么这样难  相似文献   

20.
恐怕很少有哪个“笔杆子”能够这样牛气冲天:他敢于派员追到北京将央视记者的录像带夺走,敢于对“找茬”的检察官大发雷霆,能够快刀断乱麻将所有的新闻危机事件一一摆平……他就是令海南新闻界敬畏的“新闻强人”鹿松林。前不久,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百万巨贪鹿松林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尘埃落定之际,许多人困惑不解:在官场和新闻界呼风唤雨的原海南电视台台长、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的鹿松林,怎么可能中箭落马?2006年3月20日,记者飞抵海口深入采访,首次揭开了这位腐败新闻官的神秘面纱——锋芒毕露:“笔杆子”修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