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基督教的眼里人是罪恶和堕落的,而作为评判人性本恶的全知全能全善的造物主上帝则代表了正义的终极指向。正因为有了基督教的超验正义作为先在约束,宪政正义才得以具备绝对意义上的终极合法性基础。而超验正义向宪政正义地成功对接与过渡,更昭示了超验正义对宪政正义的剥离与支撑、约束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理性对"终极关怀"的追求构建了西方本体论哲学的传统,但本体论哲学囿于其终级思维,关注的主体在哲学研究的历程中表现出在超验和经验的世界中游离的特质,反映了本体论哲学的终极思维嬗变的轨迹及其近代趋向。  相似文献   

3.
理性对“终极关怀”的追求构建了西方本体论哲学的传统,但本体论哲学囿于其终级思维,关注的主体在哲学研究的历程中表现出在超验和经验的世界中游离的特质,反映了本体论哲学的终极思维嬗变的轨迹及其近代趋向。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和胡塞尔都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事物和事物的本质存在着差异,另外,也认为这种差异同时指出了认识这种差异的“条件”的心智能力,但是,他们对于心智“如何”表达认识这种差异的“条件”和不同事物的差异的能力,却有很大的差别,德里达指出了胡塞尔现象学中存在的两种危险,分析了这两种危险所导致的结果,正是这两种危险阻止了现象学作为作出哲学结论的哲学入门,但是德里达也并没有摆脱哲学的终极目的,而现象学与超验论假定都是极其丰富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与佛教精神作为中西方文化与文学的灵魂始终显示着其深厚的意蕴,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西方作家们的创作,从原罪说以及忏悔意识两个主要方面分析宗教对曹禺与奥尼尔两住剧作家的影响,从而指出宗教文化与作家们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权的基本组成,诉权是公民权利救济的司法途径,也是公民接近正义的基本保障.少数民族由于各种限制性因素使其诉权的实现不能与国家法制化进程同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规定的平等权、自治权、立法权是少数民族诉权实现的宪政基础,民族语言、诉讼费、起诉权、应诉权是少数民族诉权实现的主要内容.民族立法、法律援助、民族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诉讼解决纠纷的基本定位是少数民族诉权实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类面临终极武器1945年原子弹爆炸后,世人认识到原子武器发生裂变或聚变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杀伤、破坏力大。此后,大规模毁灭性核武器被称为终极武器。核武器由当政者掌控,世人如何面对终极武器呢?正如有正义的挪威律师弗雷德里克·赫弗梅尔说:"在核武器时代,如果人类要存活下来就必须发展深度互信。军事力量游戏在国家之间播下了互不信任和相互担心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惠继超 《科教文汇》2011,(19):72-73
柏拉图的正义原则是三个等级的人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每个人必须在国家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罗尔斯将正义的对象定位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社会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前者是一种主体道德自律机制,后者是一种制度约束机制。现代性的扩展与张扬破坏了传统道德的作用机制,制度约束机制则成为实现现代社会正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程雨丝  王彦军 《科教文汇》2008,(22):228-228
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独特的,其直接在文学上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本文分析了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在《自然》中的体现,从而肯定了在当时美国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爱默生的超验主义思想体系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海波 《学会》2010,(6):11-14
该文总结了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简称SYMCA)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取得较大成就的三个经验:(1)把握时代脉搏,探索组织定位;(2)持守博爱理念,延伸服务意识;(3)提升专业能力,塑造组织品牌。文章认为,SYMCA创造性地将基督教背景转化为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实际引导功能的组织要素,从而突破了基督教背景所带来的约束,使基督教界的精神、价值与资源获得了在当前环境下对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化参与路径,提供了将宗教背景与现代非营利组织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1.
从代际储蓄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教育公正问题。文章认为,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所谓"作为公平的正义"就是意味着任何社会合作都是在公平的条件下达成契约,然后相应的产生一种公平的结果,强调公正平等。而教育的公平与正义正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构成之一。代际储蓄作为代际正义问题中的一部分,与代际教育公正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对于现代社会教育领域而言,做到教育的公正是重中之重,所以不能忽视代际储蓄对代际教育公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作为当代政治哲学的奠基人,几乎所有的当代政治哲学研究者——不论是赞成罗尔斯还是反对罗尔斯——都以他为坐标展开各自的理论建设.而罗尔斯将正义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在他所建构的正义理论中,平等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所以,这就使得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中,“平等”的话题逐渐成为一种热点和难点.英国伦理学家,政治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提出了一种探讨平等主义的不同的视角.因之概括出了对于三种不同平等主义的区分,为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研究提出了一个较新的途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13.
刘小枫作为研究基督教文化的新锐,带着对西方基督教文化极度崇尚的情感与价值取向而对中国文化精神"天人合一"与"适性逍遥"进行非理性贬斥,这是无视历史事实与文化差异的文化虚无主义在作祟。对刘小枫的回应,本文将着重强调陶渊明"超世不绝俗"这种"即世间而出世间"的理想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权利的距离     
作为社会的主要人物群体.政府、企业、公民构成了社会系统的三大权利主体。社会结构中的宪政、市场两大主线直接受制于三者的关系形态,其模式和水准折射出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体现着社会的发展水平。从终极意义上说,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解决三大权利主体的权利;中突,实现三大权利主体权利的公正配置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界在论及基督教与科学之间关系时,尽管大多持批判性立场和否定性观点,但事实上除了起消极阻碍作用的一面以外,基督教对近代科学的生成、发展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一面.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基督教与科学在自然观上存在着学理的一致性;二是基督教对古希腊哲学的存续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为科学生成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助力.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正义论》实现了契约论在西方道德哲学史上的复兴.契约论作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证成方法,继承并发展了以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契约论,具有可欲求性与可行性的双重特征.在罗尔斯的理论中,契约论是政治正当性的证明手段而非合法性的证明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进化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普兰丁格在"第十届中美哲学与宗教学研讨会"(2004年10月,北京大学)上的演讲,主要阐述他对现代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的看法,牵扯到他与几个当今大人物(包括道金斯、丹尼特、E.O.威尔逊等人)的争论.他认为,基督教信念与科学本身(如进化论)并无冲突,而只跟对于科学的"形而上自然主义"解释不相容.科学本身不必预设"形而上自然主义"(不存在超自然),但它确实需要一种"方法论自然主义"(不假设超自然),后者在说明人的特性(如道德原则)时,对相关研究作了一种"条件化限制",因而其结论不能恰当地用来反驳基督教信念.在一种扩大的"认识基础"上,基督教信念包容并且修正了所谓的"西蒙式科学".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人类对自然认知不足,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社会产物,而基督教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影响程度,在我国与西方是不一样的,本文在充分分析宗教对中西方社会影响差异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督教在遵义市的影响,旨在引起更多学者专家关注基督教对我国局部地区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工业化带来美国社会的重组,众多利益集团开始出现,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宪政体制改革根本动力,而1929—1932年经济危机又使这种调整变得迫在眉睫。在宪政体制的调整中,罗斯福新政与相对保守的最高法院发生了冲突,爆发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宪政危机"。然而,罗斯福改组法院的方案忽视了民众支持他的最终底线,即对宪政体制本身的信念。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美国的宪政机制成为了协调各种利益集团要求的平台,最终化解了危机,实现了国家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法律人肩负着捍卫社会正义和保障人权的重任。法律伦理教育是大学法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当前高校法学教育忽视了法律对人终极关怀的法律伦理教育,未将公平和正义的价值理念放在首位。针对法学教育中法律伦理教育的弱势现状,最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强化法律伦理教育。具体来说,必须正确树立法律伦理教育目标,完善法律伦理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