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家庆 《考试周刊》2014,(26):30-30
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以职场为背景的小说。本文主要从小说人物、小说内容、小说启示三个方面赏析一部受众多网友追捧的小说——《办公室风声》。  相似文献   

2.
现代派小说中的读者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读者反应批评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种全新面貌的小说——现代派小说。该派小说相对传统小说而言,表现出人物形象塑造非个性化、故事情节平坦化、叙事的非逻辑性、叙事视角限制式这四个特点。运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从这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我们得知现代派小说的阅读将离不开读者的创造、重构。  相似文献   

3.
芦毅 《文教资料》2010,(25):19-20
本文解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此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英雄"式人物——简·爱这个形象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展示了其反抗性格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以揭示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一部美国成长小说,主人公伊萨贝尔为了见世面从新兴的美国来到古老世故的欧洲世界,经过天真——受骗——觉醒——成熟的成长过程终于完成了自己心理和道德的成长,从一个盲目追求自由的女孩蜕变成为一个心理和道德都十分成熟的女性。在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一些不可或缺的人物成为促使主人公成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祖友 《文教资料》2009,(26):33-34
杨仁敬等撰写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是目前一部比较详尽地阐释美国最有代表性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力作.<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开拓性意义,其出版标志着我国学者已走进了美国文学研究的最前沿,对于促进学界对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深入研究和推动高校英语专业的语言和文学教学,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的各种体裁文学作品中海洋一直都占据着主体地位。本文主要研究美国海洋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因为纵观对于美国海洋小说的研究发现,对于海洋小说的发展历程研究较少。美国海洋小说从无到有,经过了雏形期、成形期、繁荣期和稳定期这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创作极盛,《豆棚闲话》,则是其中较独特的一部拟话本小说,与传统话本相比,承现出变异趋势,本文从四方面试述之。一、独特,深刻的反思精神。二、尘世与幻想。三、“以不奇为奇”的新型叙事风格。四、“豆棚”意境-话本小说的新颖情境。  相似文献   

8.
《五号屠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其作者为美国著名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冯内古特为表达小说的反战主题,在《五号屠场》中运用了元小说,戏仿,拼贴等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正是这些后现代主义叙事方法在小说中的完美应用使得《五号屠场》成为了一部优秀小说。  相似文献   

9.
小说录,从明前的附庸经史到明代的顾身经史,以至最终别出四部,突破了传统的化价值观的束缚,超越了儒家诗教崇实用、重功利的观念,这大大拓宽了小说创作的思想领域,为小说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使人们更多地从学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定位小说。  相似文献   

10.
李贽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开创者,金圣叹则是明清时代小说理论的集成者。20世纪以来,学者们关于李贽小说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水浒》李贽评本的真伪问题;二是李贽的发愤著书说;三是李贽的小说本体观、功用观;四是李贽的小说创作观、批评观。纵观20世纪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初步成熟期(即世纪初到七十年代为前期)、辉煌成就期(即七十年代到世纪末为后期),并在20世纪初、中、末形成三次讨论高潮。描述李贽、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情况,会给今天的小说创作、小说理论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斯威夫特的成名小说《洼地》(1983)一直是当代英国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其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为能更好地解读这位文坛新秀的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探究《洼地》的不确定性——后现代派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入手,进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国内哥特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塞·享尼塞在其专著《哥特式小说》中指出:“哥特式”这个术语有三种主要含义:野蛮,如象中世纪的哥特部落;中世纪,和与之相联的城堡、带甲武士和骑士精神;超自然,和随之而来的恐怖、未知与神秘。[1]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1764年第一部哥特小说发表至1820年的60来年间,英国大约出版了5000部哥特小说。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从而出现了“心理哥特小说”、“科幻哥特作品”、“美国南方哥特流派”、“女性哥特”等现代哥特…  相似文献   

13.
《红色英勇勋章》首开美国现代战争小说先河,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细腻的心理分析,揭示了作家对生死命运的思索,提出了反战这一永恒的话题,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美国战争小说的创作。《永别了,武器》及《裸者与死者》是两部有代表性的美国现代战争小说,它们与《红色英勇勋章》有诸多相同之处,比较探讨这三部小说及其影响,可归纳出美国现代战争小说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私小说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均称私小说,又称心境小说。它是日本大正时代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在大正末期的文坛上占据统治地位,是日本纯文学的核心,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田山花袋的《棉被》被看作最早的一部私小说。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史西部小说是美国西部通俗小说演绎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主要阶段。美国历史西部小说连同其他通俗小说都是模式小说.其模式可分为两方面:文化模式和情节模式。本文分析了美国历史西部小说的模式,概括了该类通俗小说的起源和衰落.并介绍了其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6.
李莹 《现代语文》2007,(4):75-77
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伪币制造者》是当时少有的一部在小说中谈论小说自身的作品。它比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出现的在小说内部探讨小说理论、并对叙述本身进行评论的元小说要早30多年。《伪币制造者》通过介入叙述的议论,探讨一种新的小说观和“纯小说”概念,具有相当程度的元小说性。首先,小说通过对人物或作品的评价,传达了作者的小说价值观;其次,以爱德华日记和人物间谈话的方式谈论他的“纯小说”。谈论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他赞同的一些传统创作方法;二是他主张的“纯小说”;三是《伪币制造者》的创作论。  相似文献   

17.
本以90年代三部影响较大的少年小说为范例,从作品形象塑、主要提炼、风格形成和作品审美视域四个方面探讨了少年小说的典型性问题,认为少年小说应该也可以通过典型化而达到一般学作品所具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学流派纷呈;二是创作手法多样化;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在小说创作中的隐退;四是小说创作的个体化意识明显加强。新时期小说创作也存在不足: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独象”的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西方的摹仿多于作家的个人创造;如何在“穿越”政治的层面后,进一步“穿越”化的类的本质,探求人类共同的价值,进行更个人化的写作,还有待于作家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李渔有四部传奇改编自他的小说 ,本文以这四部传奇对小说原作的改动为切入点 ,参照李渔其他的戏曲和小说作品 ,发掘其戏曲与小说在创作动机、创作观念和创作状态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自传体小说从十八世纪初诞生以来,鲜有研究其叙事聚焦的历时性演变问题。本文以19世纪至20世纪的四部西方自传体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经典叙事学理论和修辞叙事理论,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间对比阅读两个维度,分析叙事聚焦与叙述者、作者、读者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西方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特征,以期丰富自传体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