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邱晓玫 《科教文汇》2011,(26):160-161
本文主要根据汉语补语可能式"v不c"结构句式的主语特征,将主语分为动作主、事物、动词"V"的受动对象三类,这三类句子所表达的意义特征与日语有对自动词否定表现、有对他动词可能态否定表现句子的意义特征有共通之处,成为中日互译之间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
宋蕊 《科教文汇》2010,(2):118-119
日语指示词种类多、用法广,按其词头音节大体可分为"こ系"、"そ系"、"あ系"三大系列;按其用法分为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在日语教科书中,开篇普及的通常都是日语指示词的现场指示用法。学生对此用法的理解和把握一般比较准确,而对实际对话和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指示词的另一用法文脉指示,则往往会混淆不清。我国很多日语语法书等也没有具体列举此用法。这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惑,在应用上成为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俄语中,无论是就语法范畴,还是语法形式而言,动词词类都是最丰富的词类,动词构词较其它词类构词复杂、多变,不同的前缀赋与动词不同的词汇涵义。本文分别就带前缀πo-的动词构成、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有选择地、慎重地、概括地归纳和总结,力求做到典型、扼要。  相似文献   

4.
霍国宏 《科教文汇》2010,(31):134-135
日语中的"思う"与"考える"是表示思考的动词,都是表示为了理解或感受事物而进行的精神活动[1],均可译为汉语的"想、认为"等。但这两个词的用法存在着不同点。文章从词义本身及其前接成分两个角度对它们的用法区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敬语是日语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日语敬语的使用规则严格,并有多种表现形式.敬语接头词、接尾词是日语敬语表现形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表示尊敬,自谦,美化等意义.在有关日语敬语的研究中,关于固定句型、敬语动词、助动词、补助动词的研究较多,而关于敬语接头词、接尾词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着重论述了日语敬语接头词"お"的意义,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了"お"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6.
陈林 《内江科技》2012,(12):27-28
通过汉日语"吃"的隐喻表现探讨了两种语言中"吃"的意义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各自的语义扩展模式,揭示了两者各自的内部结构。汉日语"吃"在表现形式和意义扩展上有共性,也有一定差异。在表现形式上,两者都可以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只是在语序上存在差异。其次,日语中的"吃"也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食い残す"(吃剩)、"食い尽くす"(吃光)、"食い入る"(吃进),这和汉语中表示变化、消失、趋势等动词相似。另外,日语的"吃"词尾富于变化,通过词尾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而汉语的"吃"如果想实现不同的意义,一般要改变和其搭配的词语。在意义扩展上,汉日语"吃"的主要意义扩展都由生活依赖及生活状态、生存竞争等隐喻而来。从整体上看,语义扩展模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只是在具体意义的扩展上还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刘兆芳 《科教文汇》2008,(6):174-175
日语中表示授受含义的动词共有七个,用法复杂多变,这给学习者带来许多麻烦,而且难以理解。本文着重分析一下日语授受动词作为补助动词和以及其他一些结构联合使用的情况,目的在于使学习者加深对授受动词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动词不定式与动名词都属非谓语动词,用法复杂且灵活,不受人称和数的限制。都可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等,但也有不同,动词不定式还可作补语、状语,而动名词可作介词宾语、短语动词等。本文就它们在语法、词法、句子结构中的异同作了详尽的比较,提出此看法。  相似文献   

9.
曾露璐 《科教文汇》2013,(11):113-114
本文将日语的形容动词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形容词、动词分别在形态、意义、语法功能、活用上进行对比,对形容动词是否为单独的词类进行了界定。形容动词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可单独成为一个词类;但与形容词语法功能一致,因此也可纳入形容词类。  相似文献   

10.
动词不定式与动名词都属非谓语动词,用法复杂且灵活,不受人称和数的限制.都可充当主语、表语、宾语、定语等,但也有不同,动词不定式还可作补语、状语,而动名词可作介词宾语、短语动词等.本文就它们在语法、词法、句子结构中的异同作了详尽的比较,提出此看法.  相似文献   

11.
日语指示词种类多、用法广,按其词头音节大体可分为こ系、そ系、あ系三大系列;按其用法分为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在日语教科书中,开篇普及的通常都是日语指示词的现场指示用法。学生对此用法的理解和把握一般比较准确,而对实际对话和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指示词的另一用法文脉指示,则往往会混淆不清。我国很多日语语法书等也没有具体列举此用法。这给学习者带来很大的困惑,在应用上成为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郑丹 《科教文汇》2007,(11X):194-194
助动词“たい”接意志动词的他动词表示愿望时,动作的对象用格助词“が”还是“を”,是日语教学中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迄今日本中学语法教科书中认为“が”是规范的说法,但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中,“~を~たい”似乎占了多数,而且有的情况下还只能用“を”。在 此,对日语学习中什么时候用“を”什么时候用“が”略做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陈磊  王克禹 《科教文汇》2014,(34):143-144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日语进行学习。在日语的语法当中,评价形容词研究成果不多。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日语评价形容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煜  张小柯 《科教文汇》2012,(14):163-164
众所周知,授受体系是日语中最难掌握的语法体系之一,它跟中文不同的是,它不是靠人称代词来表达授受关系的,而是靠授受补助动词来表达各种恩惠授受关系,并且基本常用的授受动词有七个之多。授受体系的难点并不止于此,授受动词还能叠加使用,也即通过叠加会产生多重的授受关系。像这种多重授受句,对于日语学习时间不够长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本文针对日语授受动词的性质以及多重授受关系所派生的几个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于日语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授受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深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日语进行学习。在日语的语法当中,评价形容词研究成果不多。有鉴于此,本文针对日语评价形容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日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6,(12):36-38
从语法与词汇界面的双向互动角度,通过"一+V"二字汉字动词后接"~テイル"形式的体意义之实例,就综合使用电子辞典所搭载的资源,论述电子辞典在日语语法自主学习中的可能性和实施路径。认为电子辞典的特点和所收录的内容有助于日语语法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同时仍有进一步开发出日语例句查询功能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因"に"和"で"在日语中使用的广泛性,想必日语的学习者对这两个词都不会陌生,然而正是因其广泛性、加之日语语言之微妙性,"に"和"で"的正确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に"和"で"在很多方面都有类似但又必须严格区分的用法,比如表达场所、时间、原因、提示主语,以及用在被动句中等多种情况。主要就其中较为重要,使用较广泛的表达场所、原因两方面对"に"和"で"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对日语爱好者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寺村语法"的日语教育理论进行了梳理和介绍。主要从教学语法的角度论述了"寺村语法"的"解释语法"属性和"表达语法"属性。又分别具体介绍了这两种语法属性下的句型。即:结构句型和表达句型  相似文献   

19.
戴莹 《科教文汇》2008,(7):170-170
“かもしれなしっ”是在初级日语学习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语法项目,是日语中的一种推量表现形式。除了表示推量的用法以外,“かもしれなしっ”还有表示委婉的用法,会话中使用可以使语气变得柔和、婉转,为人际交往创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倩卿 《科教文汇》2020,(4):181-183
日语中“可能表达”的教学,一般会与动词的自他特征相联系,让学生来判断是否使用可能形式。但自他特征局限于形式,而且对于非日语母语者来说,自他性质有时很难准确判断,仅以此作为可能表达的使用规则来导入,并不十分可行。本文使用学习者作文语料库,证实了汉语母语者在日语可能表达的实际使用中,主要问题是由于汉语和日语的视点差异导致的。在教学中,应将看待事件的视点分为“人”和“物”,再来判断是否使用可能形式,更有利于从根本的认知方式上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