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理的四季     
春之大理 最高的绿在苍山 雪化山不化十九座山峰葱茏叠翠 最翠的绿是麦田 风起时像绿绸一百二十里风中飘舞  相似文献   

2.
早春二月,北国还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色世界,坐落在巍巍苍山麓,浩浩洱海畔的古都大理却已是春早风和,气瑞祥凝,名冠天下的五色茶花染得千年名城条条街巷,家家古宅彩霞满苑.……  相似文献   

3.
汪沛 《华夏文化》2003,(1):37-39
我国是一个诗文大国。古代许多有才华的知识分子无论得志还是失意 ,都以诗歌为其精神归依 ,在诗的国度里寻找一个安顿身心、张扬自我的家园。沿着几千年来诗歌的脉络 ,可以清晰地读出历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以身殉志的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除了在文学上首开楚辞体并浪漫主义诗歌先河的巨大贡献外 ,屈原与众多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死。屈原的死是意味深长的 ,我国民间几大节日里就有一个端午节是特意为纪念屈原之死而设立的 ,它给后世留下的回响决不亚于他精彩的诗文。屈原可谓开古今诗人自杀先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本杰明·迪斯累里 (1804.12.21—1881.4.19) 我活得相当不错,不过我也不害怕死。录自W.F.莫尼彭尼和G.E.巴克尔合著: 《本杰明·迪斯累里传》(1929) 本杰明·迪斯累里于1881年4月19日在伦敦柯曾街他的寓所去世。他克服了由于自己的犹太血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他生长在犹太教徒家庭,于1817年受洗),摆脱了巨额的债务负担,他的名气也仅仅是思想活跃,穿着时髦。他在政坛上崛起,  相似文献   

5.
李开军 《中国文化》2013,(2):177-181
1937年9月14日,陈三立病逝北平。1938年3月5日,时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在《新民族》杂志上发表《民族的正气》一文,表彰"中国近代最伟大的诗人陈散原(三立)先生殉国了"。文章很短,大约四百五十字,除了略略提到陈三立在湖南赞助维新事业、辛亥后不为满清而死外,用一半的篇幅讲他"殉国"之情景:"这次北平沦陷以后,他因为是八十六岁的老人,身体多病,不便移居,所以隐没在一个小胡同里。不料惨酷无心肝的日本人,还想假借他的名义,派人和他接洽,他叫老仆连打带骂把那个人赶出去了。第二天,日本兵就到他门口站岗,说是来‘保护’他的。于是这位八十六岁老诗人五天不吃五夜不睡,绝粒而死!这是何等的英烈!这种‘不为不义屈’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正气!这种‘从容就义’的精神,比‘慷慨赴难’的行为,有过之无不及!他这一死,应当感动全国的青年、壮年和老年!他这一死,尤其应当感动全国的知识界!他死了,国家丧失一个环宝!政府不表彰这种人还  相似文献   

6.
顾农 《寻根》2010,(1):90-91
<正>鲁迅在杂文《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恨恨而死》中写道,对于那些一味愤愤不平、自暴自弃以致"恨恨而死"的人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知道北京离昆仑山几里,弱水去黄河几丈  相似文献   

7.
萧条异代却同时─—曹雪芹与袁枚童元方袁枚比曹雪芹只小一岁,可以说是真正同时代的人;可是我们好像总觉得袁比曹小了一代似的。原来袁枚为随园大兴土木时,正是雪芹潦倒西山,撰写《红楼梦}}之日,雪芹死後三十多年,袁枚才去世。如果不是从生年计起,而是由卒年倒算...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里一个患脑肿瘤的病人正躺在手术台上。一个新近毕业的外科实习医生迅速地在他的头骨上开了个口,把肿瘤切除。几小时后病人死了。那是一八九五年的事。在那些年代里动脑外科手术的病人十有八九都得丧命。二十五年后,就是那个年轻的实习医生——哈维·库欣,扭转了这种局面:十有八九动脑外科手术的病人都得救了,从而使他成为当代伟大的  相似文献   

9.
家居南国浅海拔地带,不免与雪少交缘.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雪,无例外是通过书页里"晶莹澈洁"这样的字眼和银幕上"铺天盖地"的画面来认知的.为此,我不知用心和笔抱憾了多少. 终于见到了雪.是1992年,我应聘至四川省会东县新马中心小学任教时.新马系金沙江北岸狭长台地,蔗甜谷香.我去那几日,虽时令已初冬,却依然暑意浓浓.  相似文献   

10.
早就想写点儿关于作家王蒙的字。可每每桌前提笔凝思时,此公就成朦胧状:时远时近,时大时小,时而云里,时而雾里,若隐若现,若即若离。我也曾写过些中外化名人的章,却从未像写他这么吃力和伤神。他忽而从云中探出头来,诡谲一笑;忽而就在身旁,同你促膝交谈。可拿起笔来,他一溜烟地隐去。实在让我琢磨不定。  相似文献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鄂木斯克监狱里的四年是怎样度过的呢?幸好他给我们留下了《死屋手记》一书。我们只消翻开它看看就可知道内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借用某一男子写手记的形式,把自己尝受到的地狱般的苦难生活,事无巨细地写了出来。在这部作品中,每逢写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时,他都  相似文献   

12.
医事记     
正她被几个儿女从几百公里外的大山里送来的时候,这个城市上空,正纷纷扬扬地飘着雪,无声无息,铺天盖地。仿佛是在一转眼之间,这个城市的房屋、道路,以及路旁裸露的巨石和四季常青的绿树,便与远处的群山和村庄一起,被厚厚的雪大衣覆盖起来了。她有五个儿女,他们当中有政府官员、警察、教师、医生,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办公室,和我交谈的是她在政府做官的大儿子。没办法呀,医生,他苦笑着对我说。他说的是他母亲的伤病。他  相似文献   

13.
多数人干事业大都从二十五岁开始。这里谈到的一个年轻人却在二十五岁便离开了人世。一个世纪以后,他成名了,成为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就是约翰·济慈。 1795年,济慈出生在伦敦的一个马房里,他是马夫头子和他的年轻妻子——马房老板的女儿的长子。以后的几年,有些文艺评论家总不能忘记他的贫寒出身,嘲笑他是“伦敦佬东区诗人”之一。是的,济慈有的只是贫困,且一直贫困到死。他无力上大学,随着岁月流逝,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八岁时,他被送到恩菲尔德一所有名的小  相似文献   

14.
陆向荣 《大理文化》2010,(11):52-53
已经好多年没见了。就像平静的池塘里,忽然扔进了一个石子,雪的到来,让山平静的心再次荡起层层涟漪。那一年的夏天,一所古色古香的中学。那么多的女生,像一只只漂亮的蝴蝶,在山的身边飞来飞去,雪是最安静的一只。山想,雪应该生活在唐朝、汉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如  相似文献   

15.
"雪窦禅"因雪窦寺及其住持僧而确立,屡见于唐宋以后的诗歌作品。先后弘法于雪窦寺的著名僧人,自唐至清代不乏人。声名最著者当为永明延寿和雪窦重显,而"雪窦禅"却主要与雪窦重显有关。"雪窦禅"为僧人和文人所共参,而在文人的诗里,雪窦禅的内涵已被泛化为参禅悟道和回归自然两个层面的意义,遂成为文人修心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6.
奥地利天才的作曲家莫扎特死于约二百年前。但关于他的死因的争论至今犹未平息。莫扎特之死众说纷纭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他死得很年轻,年仅三十五岁。至今仍流传着关于在奥地利宫廷供职的意大利  相似文献   

17.
门璐 《世界文化》2015,(2):28-30
<正>从聚会小酌到海滨旅行再到家庭聚餐,"埃里克·侯麦既有远见卓识又脚踏实地"。在英国电影协会筹备侯麦的纪念活动之际,迈克尔·牛顿对这位法国导演做出了如此评价。圣诞节前夜,一个热情而美丽的女人邀请一位男士与她共度良宵。那晚是两人初次见面。当他们在她房间里倾谈之时,窗外下起了雪。而在另一个房间里,她的小女儿正在熟睡。就在几天前,这个男人刚刚决定娶一位做弥撒时见过的年轻女人,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人。此刻,他不会动摇,更不会让事情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18.
关于这位诗人的死,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最早的说法,长期以来这也是唯一为公众接受的说法——诗人自杀身亡。第二种说法是不久前提出来的——他死于别人的枪杀。弗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生命的最后几分钟发生了什么事呢?早在1930年4月14日晚上列宁格勒的《红色报》就报道说:“今天10点17分,马雅可夫斯基在自己的居室里用左轮手枪自杀身亡……今天早晨他有事外出,不久即坐出租车返回,陪同他的有莫斯科高尔基模范剧院的女演员N。不久从马雅可夫斯基的房间里传来了手枪的射击声。女演员 N 随即从房里跑出来,呼唤紧急救护车,但是救护车未到,马雅可夫斯基就断了气。”  相似文献   

19.
萨福诗抄     
给所爱他就象天神一样快乐逍遥,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 好比音乐。听见你笑声,我的心就会跳,跳动得就象恐怖在心里滋扰;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热情象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比冬天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相似文献   

20.
一根红绳,两个玩偶,不停行走,串联起三段情感,历经四季变幻.他们走过樱花漫天的春天,走过玫瑰飘香的夏季,走过红叶尽染的秋天,走进自雪皑皑的冬季.不言不语,不知疲倦,从春到冬,从绚烂-直走到沉寂…… 北野武的影片素以暴力著称.<玩偶>是其拍摄的首部爱情片.片中没有迅捷凌厉的出拳动作,没有连绵肃杀的枪战场面,也没有血肉淋漓的骇人场景,但就是这部爱情影片,却被其认为是他所拍摄的最暴力的一部影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