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外文化交流》2010,(11):95-95
10月2日中国国家林业局发布消息称,在日合作繁殖大熊猫“龙龙”(日本名“兴兴”)死亡原因为:在采精麻醉恢复过程中,因呕吐使胃内容物被误吸入肺。导致窒息死亡。据介绍,在日大熊猫“兴兴”于2010年9月9日在日本神户王子动物园死亡。  相似文献   

2.
詹姆斯笔下的不幸者丧命的可怕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在伪造的灵柩内吓死的;有的是吃了大量带毒食品而被毒死的;有的是喉咙被割开而死去的;也有的是头部中弹而身亡的,这类不幸者几乎面目全非,只有“那深凹的双眼因极度恐惧还在呆  相似文献   

3.
歌星凯特·史密斯于1986年6月17日去世,享年七十九岁。她所演唱的《上帝祝福美国》使她成为一个不朽的爱国主义的象征。史密斯小姐因多年患病医治无效,死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的一所医院里。  相似文献   

4.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人的死亡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自然死亡似乎顺理成章,因疾病、灾难等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则往往让人难以接受,因而谁也不会在自己好好活着的时候,去考虑什么时候赴那个死亡之约。而事实上,死亡离我们却一点都不遥远。  相似文献   

5.
在沙皇黑暗统治下: 诗人普希金死于决斗,三十八岁广 诗人雷列耶夫被处纹刑,三十一岁。 剧作家格里鲍耶陀夫遇害,三十四岁。 作家别斯士舍夫被押当兵死亡,四十岁。 诗人奥托耶夫斯基被押当兵死亡,三十七岁。 诗人波列查耶夫被折磨而死,三十三岁。 诗人莱蒙托夫死于决斗,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6.
李敏 《大理文化》2021,(5):85-87
2020年春因疫情的原因,好多人的外出游玩计划也因此被搁浅.只能通过"云旅游""云赏花"等方式,聊以慰藉那颗想要出游的心. 宅在家里,写下很多文字,表达着自己想出去走走的心情.漾濞,之前已去过多次,但依然心向往之.我想去漾濞石门关,因为那里有雄奇的高山峡谷、险峻的悬崖峭壁、清澈的瀑布溪流,更因为那里有我们美好的亲子时光.听说光明村的建设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等疫情过后,我要陪着父母,带上孩子再去漾濞游玩.是的,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珍惜大自然的美好,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7.
南涧跳菜     
"跳菜"诞生于南涧,南涧因"跳菜"而出名,"跳菜"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艺术、粗犷豪放的舞步和震撼人心的场景而闻名于世,被喻为"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南涧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跳菜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8.
顺荡白语为“时同”,因出产井盐,故称“顺荡井”。元、明、清时期,顺荡井的盐巴从茶马古道上直接运往丽江、中甸、德钦、西藏和印度的噶伦堡。顺荡因盐业的发展而在当地建了大量的桥梁、驿站、店铺和庙宇;因盐井而流存有许多民谣、民歌和传说。  相似文献   

9.
"雪窦禅"因雪窦寺及其住持僧而确立,屡见于唐宋以后的诗歌作品。先后弘法于雪窦寺的著名僧人,自唐至清代不乏人。声名最著者当为永明延寿和雪窦重显,而"雪窦禅"却主要与雪窦重显有关。"雪窦禅"为僧人和文人所共参,而在文人的诗里,雪窦禅的内涵已被泛化为参禅悟道和回归自然两个层面的意义,遂成为文人修心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0.
当人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巨型十字架时,很容易联想到死亡。十字架对许多人来说,就像一个幽灵,伴随人的灵魂飞入永恒的天际。西方信仰耶稣基督的人对十字架的意蕴了如指掌,而东方人尤其是对基督教一无所知的人也许不太了解它的神秘。耶稣信徒们死亡后,十字架便伴随着亡者入土;罗马执政官克拉苏打败驰聘于亚平宁半岛的斯巴达克斯后,将“暴乱者”钉在大道上的成千上万的巨型十字架上。在公元4世纪以前即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前,十字架被称为“死亡之架”。这一时期,基督徒们痛恨十字架,一是因为它成了罗马帝国处死奴隶与基…  相似文献   

11.
客家花朝戏     
郑紫苑 《寻根》2012,(3):116-119
起源与意义 广东紫金县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而兴起于紫金县的花朝戏由于在展演的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客家元素,成为了该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它起源于一种被称为“神朝”的祭祀活动。从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创立“定长春”花朝戏班开始后,逐步形成了花朝戏,并于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陈敦平 《寻根》2007,(2):130-131
东汉末年,北方经济因战乱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待到西晋统一,稍见清平之象,可惜好景不长,“八王之乱”历时15年,又造成一场空前惨烈的大屠杀并招致五胡十六国的分裂割据。在这场长期的大破坏中,中国北部遭到极其严重的毁坏,使社会经济丧失了自我调整的机能,人口大量死亡南流。司马氏在中原无立足之地,只好逃亡江南。全国的经济中心也移向江南。  相似文献   

13.
木子 《世界文化》2005,(8):12-13
西班牙名画家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享年91岁。他的最后一幅自画像是在他去世前9个月完成的。在这幅蜡笔画中,毕加索创造了一个令人畏惧的形象:一双似乎因惶恐而睁大的眼睛,紧闭的双唇,憔悴的脸庞衬着鲜明凸出的颧骨——完全不同于他那实际上看起来像个保龄球的脸。这是毕加索对其内心的刻画,那是一个凝视着死亡深渊并带着悔恨思考自己生活的男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礼仪在变迁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重礼仪的时代而感到今非昔比。比如,18世纪的英国就因彬彬有礼的社交礼仪而著称于世。我们怀着留恋的心情回忆那柔和的烛光、那精巧完美的礼节以及那吻手礼,而对于今天动辄生死决斗、绅士们在桌子下边烂醉如泥的残酷现实颇感目不忍睹。礼仪在变迁。今天,爱干净被视作懂礼貌。的确,我们花去无数金钱制造种种产品来保证我们“干干净净”。但在18世纪却恰恰相反;大多数医  相似文献   

15.
“乐亭影”是中国北方的戏曲剧种,因诞生于乐亭而得名,为乐亭先民创造。乐亭县地处冀东,历史上先后隶属于滦州、唐山,因此也被人称“滦州影”、“唐山皮影”和“冀东皮影”。“乐亭影”的影人、道具,由驴皮雕镂而成。因而又有“驴皮影”的称谓。其显著特点是唱腔、道白,均是地道的乐亭方言语音。因人称乐亭人“老呔”,称乐亭的方言语音为“呔话”,因此,“乐亭影”又被称为“老呔影”。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老家在大理弥渡。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大项目之一,东川铜矿开发提速,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东川矿务局到弥渡招工。1960年,一心想到外面闯一闯的母亲,不顾父母反对,报上了名,招工进了东川矿务局,被分配到因民矿。从弥渡坝子来到乌蒙山区,还是被称为地无  相似文献   

17.
1950年,当尤·谢苗诺夫刚刚跨入莫斯科东方学学院深造之际,斯大林的秘密警察第二次逮捕了他的父亲——一位老布尔什维克。谢苗诺夫说:“我曾经为父亲而斗争,每月给斯大林写一封信。如果不是斯大林于1953年去世,恐怕灾难就要轮到我的头上,因当时我已被开除团籍和学籍。曾有人对我说,‘你势必要声明反对自己的父亲。’我说,不,我要站在父亲一边。”赫鲁晓夫1953年的大赦使数百万人获得了自由,谢苗诺夫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斯大林的错误虽然一直被否认,但那些年血的教训给谢苗诺夫留下一连串的问号,并反映在其早期作品中。60年代,不少苏联作家因直言不讳地反对斯大林的错误而遭迫害,索尔仁尼琴就是一例。而谢苗诺夫却成为苏联文化界出类拔萃的小说家。索尔仁尼琴认  相似文献   

18.
孟京辉:小剧场里掀大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时近岁末,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以下简称《无》剧)在北京海淀剧场上演。该剧是门9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意大利戏剧家、演员达里奥·福的代表作。此次在京上演的《尤》剧是由近年活跃于中国话剧界颇具影响而被人们喻为“着魔的实验者”的孟京辉导演的。孟京辉以其独特的视点,执导中央实验话剧院一个强大的班底向观众诠释着他们对于达里奥·福的戏剧精神及现实生活的理解。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翻阅着节目单等待演出开始,脑海里充斥和索绕着“无政府主义者、意外死亡、意大利喜剧、意大利幽默、达里奥·福”等…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死亡一般会使人联想到恐惧、悲伤、绝望这些黑暗的情绪.极少有人像泰戈尔那样吟唱:"因为我爱今生,我知道我也会一样地爱死亡."与死亡相关的职业如仵作、皮匠(缝合残破的尸体)、扎纸匠、赶尸匠、入殓师等也被置于社会的边缘位置,被人们蔑视或者贬低.然而死亡是人们无法逃脱的命运,因此世界文学史上死亡与爱情一样一直处于被书...  相似文献   

20.
<正>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经·新约》绝不流下卑微的泪水2014年8月9日,18岁的黑人青年布朗被一名白人警察连击数枪身亡,涉案警察却并未遭到起诉。该消息登上新闻后,引发了一系列骚乱事件。此后,愤慨民众在纽约时代广场发起抗议游行,呼吁"公正平等"。美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均以"悲剧"作为该事件的关键字。无独有偶,2015年4月27日,一场因非洲裔青年"非正常"死亡而爆发的骚乱,已经致使美国巴尔的摩市被迫进入长达一周的宵禁。而"据《华盛顿邮报》5月30日报道,今年前5个月,至少有385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