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1年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承办的“光影纪年——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晚会,旨在以回顾中国纪录片的百年辉煌向先辈致敬的同时,勉励当代纪录片人,向社会展示其奉献精神和纪录片的真实力量。  相似文献   

2.
淮茗 《寻根》2010,(4):42-47
作为一种极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曲在华人社会文化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他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伴随着海外华人移民的步履,中国传统戏曲也陆续出现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据相关文献记载,华人在国外演出中国戏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  相似文献   

3.
《中外文化交流》2014,(6):26-27
4月15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首映式举行,引起不小关注,也让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发展问题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据统计,2013年我国共生产纪录片约11000小时,其中自制纪录片约5000小时。可以说,中国纪录片产业已经由萌芽期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同时问题也不少,产能不足、人才匮乏,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也不完善,这些都对纪录片产业升级造成阻碍。接下来,中国纪录片如何向成熟产业进一步蜕变?4月15日,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受邀做客人民日报第24期《文化讲坛》,讲述他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国的心脏,拥有无数珍宝和古迹的东方古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纪录影像,忠实地呈现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5000年历史文化载体的形象。在所有的纪录影像中,北京形象的凸显与中国纪录片的进程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纪录片逐步摆脱曾经单一的政治属性,终  相似文献   

5.
潮汕文化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潮州人在港澳和海外华人社会中确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海外的潮州人有1000万人,差不多占了海外华人总数的1/3。潮州人有强烈的群体认同意识,共同使用着一种汉语方言——潮汕话,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看潮州戏、演奏潮州音乐、喝工夫茶、喜欢吃很稠的白粥,而...  相似文献   

6.
海外华人文化的基本特征原理海外华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的逐步深入,海外华人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取得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并归纳海外华人文化的某些基本特征。特征之一:海外华人文...  相似文献   

7.
新春佳节,金蛇狂舞。为庆祝2013年中国春节的到来,洛杉矶地区的中国文化节目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支持与驻洛杉矶总领馆的组织安排下,堪称好戏连台,一系列原汁原味的“欢乐春节”主题庆典活动持续半个月之久,令海外华人在浓郁的中国文化元素中过了中国味儿醇厚的农历新年。回顾2013年“欢乐春节”活动,之所以比往年更加抢眼红火,是因为形成了规模与声势,具体涵盖了更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8.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中国对外化交流协会于1999年9月7日在北京举办了《海外华人歌唱家颂祖国音乐会》,邀请了曾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奖,为祖国赢得荣誉,至今仍然活跃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名华人歌唱家胡小平、梁宁、汪燕燕、杜吉刚、莫华伦、蔡大生等回国演出,  相似文献   

9.
潘少红 《寻根》2012,(1):136-141
在海外,华人社团种类众多,以地缘为纽带成立的同乡社团就是其中之一,同乡社团及其所构成的社会网络是海外华人社会的重要支柱。在泰国,华人同乡社团巳发展为华社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社会团体,也已成为泰国文化资源中不可多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法国南部风景胜地莱波的一座巍峨山岩下.我随着众人跨入一扇中国式的朱漆大门,谁知这步,竟让我梦幻般地回到了中国。中国——多少海外华人魂牵梦荤、日思夜想的故乡。在心里,她是那么地亲近,实际上,她却遥远成万里之外一片不可触及的生机勃勃、色彩斑斓。今天,我们遥远的  相似文献   

11.
戚蒙 《世界文化》2012,(4):48-50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缩影,而纪录片本身的发展及演变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点息息相关。因此,重溯纪录片发展的历史,就可以明显看出,纪录片不仅记录及探索着社会本质及其影响,其本身亦由社会所塑造。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189年,电影产生初期,这时的电影都是以其最基本的记实面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戚蒙 《世界文化》2010,(10):18-20
<正>《和巴什尔跳华尔兹》是以色列导演阿里·福尔曼2008年的作品。此作一经上映便在纪录片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除了影片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部动画纪录片,其革命性的表现方式也成为了评论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的大胆革新预示着纪录片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3.
展览·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2009,(1):92-96
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汶川震灾展;英国特纳奖揭晓;中国纪录片《瓦全》获大奖;第四届连州摄影年展亮相;在“中国虚拟博物馆”办联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活在海外的华人约有5500万。老一辈的华人、华侨与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的学子,虽然本身受过良好的汉语教育,具有较高的中文水平;但其第三代或子女由于在国外没有中文学校可以就读,或者即使有一些国家开设了中文学校而因缺乏科学的方法与系统教材,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年轻华人后代与留学生子女在当地学校学习西语,汉语这一母语在他们当中有渐渐被淡忘的危险。这种情况引起了海外华人的忧虑,并强烈要求祖国提供教育其子女学习中文的教材。以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为读者对象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为适应这一需要,从1995年…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4,(6):36-37
始自2014年4月18日晚,备受瞩目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II》登陆央视,以每周一集的频率再度引爆荧屏。据统计,《舌尖II》播出刚刚过半,前三集在全国上星频道的所有节目中,便已超越同时段其他电视剧、综艺节目而成为收视率第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缔造第三盛世(新加坡)柯木林今年四月,中国举行公祭黄帝陵典礼。来自世界各地一万多名炎黄子孙,聚集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前,献花篮,诵祭文,以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美国华裔科学家张良洲代表海外华人宣读祭文,当他读到"登桥山,看盛世,梦...  相似文献   

17.
去年金秋10月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洋溢着一派浓厚喜庆的中国气氛,在以表演艺术为主的规模空前的“中国化节”上,推出了8项视觉艺术展示。包括来自西安的秦兵马俑原件3尊,由范迪安教授策展的雕塑与装置艺术展“移植的风景”,叶锦添的灵感来自中国剪纸的布幔和拼贴装置“中国红”,由谭燕玉、王薇薇等海外华人设计师共同策划的“新中国时尚”服饰展以及蔡国强的爆破装置“龙卷风”……其中最具特殊意义的,当属由中央美术学院孙景波教授设计完成的两幅壁画作品。  相似文献   

18.
国际电影海报的集藏。主要集中于故事片、美术片领域。纪录片往往不受重视。然经研究发现,我国纪录片海报颇具时代和政治特色,其中不少甚至是名家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中国著名导?菟镌-鎏锼纳愕募吐计蹲嫖荨坊竦?4届美国国际影视节“银屏奖”等奖。这是一部讲述中国福建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世代耕读传家、勤俭崇文的黄氏大宅院故事的纪录片。至今,这个大宅院依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家族礼仪。《祖屋》的获奖,国内引起广泛争论。人们对《祖屋》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祖屋》回避生活矛盾,投外国人所好,缺乏纪录片应有的真实性;有人说《祖屋》体现了“跨国文化”,面对“怎样用纪录片向世界介绍中国”时,《祖屋》给予人们很好的启示;有人说《祖屋》是一部真正通过市场运作的片子,从一开始目标就是要进入市场,要有资本投入,要面对特定的受众。如片中对神秘性的解释,显然其理想的受众对象便是西方观众。也有人肯定《祖屋》叙事方式巧妙,很简单的叙事镜头就把要说的问题都说清楚了。可谓众说纷纭。一部《祖屋》分为几个故事性主题:《祖宗风水》、《族里人物》、《仁者爱人》、《红白喜事》等。《仁者爱人》被认为是对于西方观众的最大卖点。这一节讲述的是主人公对待捡来的孩子比亲生孩子还要好的故事;另外,《红白喜事》中对死者的叩拜,以及兄弟两人与一个女人和平相处的故事……都引起了美国观众的好奇。这些充满传奇、神秘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潍坊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潍坊三件宝,风筝、王辉、郑板桥。最近,我有幸采访了“三宝”之一的王辉。王辉是位根雕和书法艺术家。早在1983年5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就为他拍摄了专题纪录片;他的根雕作品曾多次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展出,并连续在中国首届及第二届根艺优秀作品大奖赛中获优秀奖。他的书法作品蜚声海内外,先后在“琴岛杯”、“正大杯”等全国及国际性大展赛中13次获奖,并且被收入(中国当代书画家全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帼际现代书法集人《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他本人也被编川国际现代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