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墓葬的形制与结构判断,西高穴大墓应该是一座东汉晚期的高等级贵族墓;由出土的圭可以确定其是一座东汉晚期的某一个王的墓;由出土的具有“魏武王常所用”铭文的石质器物,可以进一步确定西高穴大墓的墓主人是东汉晚期被封为魏王、死后曾被谥称为魏武王的曹操.因此,考古学界对于西高穴大墓即曹操高陵的判断正确,定性准确.以两宋为界,北宋以前,曹操高陵的所在,文献中一直有明确的记载,不存在疑问,更没有所谓疑冢之说.自南宋始,曹操“七十二疑冢”说产生并流布开来.究其原因,这主要与曹操高陵的西晋被盗以及后来北宋的修复有关.曹操墓在西晋被盗后,墓葬暴露,其所在成为尽人皆知的事实.北宋对曹操墓的修葺与保护,使曹操高陵因被盗而形成的识别标识湮灭;加之地表植被的恢复,原本“不封不树”的曹操墓与周边环境统一,外表已难辨识;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北宋灭亡,守冢户逃离,曹操墓就渐渐成为人们不知所在的疑问.  相似文献   

2.
武官村大墓     
初中《中国历史》(修订本)第21页“武官村大墓”,是中国科学院考古工作者1950年和1976年两次在河南安阳市洹水(安阳河)北岸的武官村北面约一公里处,发掘的一座商代晚期墓葬。以前的教材或一些参考书上称它为“商王大墓”。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简史》第33页图一八,就还是称“商王大墓”,两者实际是一个墓葬。为什么改名称呢?这是因为解放前后在安阳和全国其它地方还有一些发掘,在殷商王陵墓中,武官村墓葬还不算是最大的,只能算是个中型墓,就武官村发掘的墓葬,它算是较大的,故改名武官村大墓。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50年代,豫北辉县固围村发掘了3座大墓,关于其墓葬的年代和国别问题,由于各方面认识上的原因至今悬而不决。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辉县发掘报告》的材料,在研究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基础上,以东周时代大量年代相对确切的墓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从固围村战国大墓出土的遗物、墓葬形制、墓道墓向等方面深入探讨。结合文献记载,认为这几座大墓为战国中期魏国仅次于王以外的高级贵族或王室成员墓,而非学术界普遍认为的魏王之墓或赵王之墓。  相似文献   

4.
酒泉市肃州区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距离酒泉市城区以西约 8km处 ,抢救性地发掘出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魏晋墓葬 ,推测这座墓可能是西凉王李的墓。此魏晋墓葬距地表 2 0m ,前后两个墓室 ,还有 1个较大的侧室和 3个耳室 ,墓室长 2 2m ,墓室总面积有95m2 。墓道长近 70m ,墓道两壁呈 3层台阶状。下部两层台阶上两侧各有 5个小龛。由于前代盗墓者的盗掘破坏 ,此魏晋墓仅存 2 0余块彩绘画像砖。根据这处墓葬的规模巨大及周围地区已发掘的魏晋墓 ,这么大的墓葬可能是“王”一级的墓 ,据史书记载 ,在酒泉地区的王只有西凉王李。酒泉魏晋墓的墓…  相似文献   

5.
洛阳北魏墓属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墓葬,从北魏墓的墓地、北魏墓的发现概况,北魏墓的墓葬形制等为基本内容,对洛阳的北魏墓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从而对洛阳北魏墓及其相关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洛阳虽然见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仅20余座,但墓主人涵盖了从皇帝在内的各个阶级的人物,有王和官吏、庶民,对于研究洛阳各阶级墓葬及其相关问题都是十分珍贵的材料。这批墓葬,出土墓志的就有7座之多,这些墓葬不仅对于研究墓葬本身,而且对于研究北魏的政治、经济、社会都非常有用,同时对于其他地区北魏墓的断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借鉴材料。从发表资料的北魏墓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之彻底。洛阳的这些北魏墓除墓地制度具有鲜卑文化的一些特征外,其他方面如墓葬形制,随葬品、葬俗葬具、壁画内容等等都完全是对汉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1987年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小马庄村发掘隋代史射勿墓。该墓葬壁画以侍卫、武士持仪刀为主,所绘侍卫形象所表现的北魏旧制武士持仪刀的作法,明显承袭了北周。这类执刀形象在隋朝初唐有着广泛的影响,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武士形象。同时为研究古代服饰提供了实物资料。1986年固原市原州区南郊乡羊坊村发掘唐梁元珍墓葬。壁画主要分布在天井、过洞、甬道及墓室。该墓壁画以牵马图为主,其内容与以往的唐墓出土的壁画完全不同,这一差异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骆驼城前秦墓出土的3件墓券文书进行了释读,根据墓券内容考证了河西骆驼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十六国时期带有浓厚道教色彩的丧葬风俗.骆驼城遗址周嗣墓葬出土的十六国墓葬文书提供了传世文献所不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是研究汉晋以来河西地方建制与民间丧葬风俗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8.
敦煌佛爷庙湾墓群发掘的6座唐代模印塑像砖墓中,其中弧方形的墓葬形制参照长安地区唐墓可知属高等级墓葬。文章分析了墓葬年代、墓葬等级及P.2523《敦煌名族志》的编撰年代,认为两者均为开元年间,因而认为M123、124、125等墓为外任归葬的敦煌望族——阴氏家族墓葬,其中阴稠或阴仁协以及阴仁希可能与M123具有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认为只有趙敬肃王刘彭祖及其子孙才能形成大型墓群。通过对邯郸周围三处可能是西汉时期墓群的分析判断:插箭岭墓群不是西汉时期的王室墓葬;北张庄墓群10号墓可能是刘彭祖的墓葬;认为车骑关1号墓墓主人是赵共王刘充。  相似文献   

10.
天水棺床墓年代定为北周至隋初较为合理;天水棺床墓及出土石棺床与北朝隋初入华粟特人墓葬、石葬具差异明显,墓主人可能不是入华粟特人,其族属需要进一步探讨;据文献记载,北周鲜卑贵族宇文广葬于上邽(今天水市秦州区),南北朝诗人庾信为宇文广撰写的《墓志铭》与天水棺床墓、屏风画多处吻合,棺床屏风画与庾信《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中的8首诗作高度契合,为深入研究天水墓葬的族属、墓主人身份和屏风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1986年夏,笔者等在调查沂南县阳都故城时发现,沂南北寨汉画像石墓与诸葛亮家族有关。鉴于北寨墓发掘于建国初期,墓葬的研究专刊发表于1956年春,今人多不熟悉,为方便读者,本文在探讨该墓墓主的同时,着重对北寨墓的有关方面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前三代西汉楚王年龄的相关推算,第二代楚王刘郢 (客)年龄与狮子山楚王墓墓主较为相符,狮子山楚王墓有大规模的守陵建筑和守陵户,亦符合第二代楚王刘郢 (客 )墓葬陵园规划,狮子山楚王墓墓主应为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相似文献   

13.
纪年墓是出土带有明确纪年文字载体的墓葬.它们能够作为一种准确的时间标尺,来探讨不同时期墓葬在各方面的变化,并直接反映各时期社会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晋南地区宋金两代纪年墓的墓葬形制、墓葬装饰、随葬品等方面的承袭与变化,分析了晋南地区在宋金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郧县唐王家族墓是李唐王朝远离帝陵而葬于贬谪之地的特例,共发现发掘了四座墓葬,即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濮王李泰墓、嗣濮王李泰长子李欣墓、李泰次子李徽墓和李泰妻阎婉墓。墓葬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当时朝廷的政治斗争不仅改变了李泰及其家人的命运,也是造成这一墓葬特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地处豫北腹地的鹤壁地区汉画像石墓葬发现比较少,相关研究也相对薄弱.建国以来,鹤壁地区发现的画像石墓葬共有四处,其中1999年发掘的浚县贾胡庄汉画像墓发掘资料最完整.本文从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画像石内容、制作工艺等方面入手,对该墓葬的年代、风格进行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政法学院西汉张汤墓发掘简报》和《赤仄五铢钱的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两篇文章公布资料和论证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墓葬方向、甬道的概念、年代论证、论据与结论无因果关系等。该墓出土的五铢钱应是武帝时期的三官五铢,而不是所谓的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钱,这就从时代上排除了该墓主为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的可能性。再从墓葬年代、墓葬出土铜印章等探讨该墓主不是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两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文末探讨了赤仄五铢钱的相关问题,如其铸造年代、御史大夫张汤是否参与赤仄五铢的铸造,是否为专用钱以及所谓的新标准问题等。  相似文献   

17.
孙坚"治兵鲁阳"是东汉末年特殊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一桩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军事政治事件。孙坚因"治兵鲁阳",而得以创下打败董卓收复洛阳的丰功伟业。正是孙坚"治兵鲁阳"所锻炼出来的基本武装力量,凝聚起来的核心人才群,赢得的良好政治声誉,构筑起了孙吴立国江东的根基。  相似文献   

18.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文王墓的发现,是岭南考古的重大成果。墓葬出士随葬物一千多件,有的给史汉的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有的却又给研究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根据《西汉南越王墓发掘初步报告》(《考古》,1984年第3期)首次披露的材料看,南越文王墓实际上是南越国时期岭南开发史的实物展览馆,研究南越国史的历史橱窗。因此,就其历史价值而言,它完全可以和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驮侯墓媲美。  相似文献   

19.
墓葬中设置腰坑、殉狗、殉人等习俗是商文化的特征之一。东周时期秦贵族墓中也流行这些习俗。本文考察泾河流域西周时期腰坑墓的分布、年代、墓主族属、身份等特征,确认其墓主属于殷遗民,首次辨认出其中两座属于西周早期秦族先祖的墓葬,证实了秦族来自东方。本文还提出一条区别关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商代和西周考古学遗存的断代标准。认为高领袋足鬲及相关遗存的年代下限已经进入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20.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