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读音问题,由于古今音的差异和文字通假,稍不注意,就有读错的可能。又如实词教学。文言文里有虚词、实词,而实词占绝对多数。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变化,这又给我们在教学中正确理解文意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基于上述的考虑,笔者试就这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一、文言文教学的正音问题。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正音,应该与现代文教学的正音有着不同的要求。现代文中的字音,读字面音,而文言文中有许多字。不按字面读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语音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汉语的语音,不仅与上古汉语的读音差异较大,就是与中古汉语相比,其读音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稍不注意,就读错了字音。如何解决文言文的正音,确实是个难题。比如说查字典吧,在《辞源》、《辞海》中查出了这个字有时却读  相似文献   

2.
“嗟”字是文言文中用得较多的一个字,正确地理解其意义和掌握读音,对于学习古典文学、古代史学以及其他古代典籍,均有很大帮助。现就其意义和读音作如下探讨,以就教于前辈学者和同行。一、意义就意义而言,其用法基本上有以下两个方面,即作叹词与表示声音。(一)叹词:有单用和与其他词连用之分:1、单用:(1)表示感叹:如《易·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2)表示忧叹:如《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3)表示赞叹:如曹植《洛神赋》:“嗟佳人之信脩,羌习礼而明诗。”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字的产生几千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有些字读音变了,有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为此,《中国历史》一至四册的编写者对一些不常见的字,或古今读音不同的字注了音。如“耒”(lěi垒音)、“鲧”(gǔn滚音)、“颉利可汗”(kè hán克寒音)等等。这对帮助教师和学生读准字音大有益处。然而,教师仍不可掉以轻心。近年来,学生读错字音的现象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4.
高中课本第五册《治平篇》一文,其中“禁其浮靡,抑其兼并”中的“靡”,课本注释中注音为 mǐ,实为不妥。查《新华字典》和《辞海》,“靡”字系多音多义字:(一)mí,浪费;(二)mǐ,①无,没有②倒下。通读《治平篇》全文,“禁其浮靡,抑其兼并”应释做“禁止官吏浮华奢侈,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由此观之,这里的“靡”字应做“浪费”解释,因此读音为 mí而不读做 mǐ。  相似文献   

5.
“度”是个多音字,文题中第一个“度”字读duó(夺)音,二声,是推测、估计或计算的意思,常用词语有“忖度”、“猜度”、“揣度”、“度德量力”、“审时度势”、“以己度人”等。这个读音常被人读错,电视剧《三国演义》第24集中蔡夫人说“他人之心怎可度”时就把“度”字读错了。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常常遇到一些字,认识,但不敢读,因为没有掌握正确读音。现代汉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多义字是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本刊开办“有话好好说”的栏目,希望通过纠正常用错误读音的方式,使小朋友们避免成为“白字先生”。注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针对小学生特点写的。注音释义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海》(2002年版)为依据,大体按音序排列。  相似文献   

7.
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常常遇到一些字,认识,但不敢读,因为没有掌握正确读音。现代汉语中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多义字是学习和考试的难点。本刊开办“有话好好说”栏目,希望通过纠正常用错误读音的方式,使小朋友们避免成为“白字先生”。注:本栏目文章是《主持人、播音员正音必读》一书作者张忠宇针对小学生特点写的。注音释义以1985年国家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新华字典》(1998午修订本)、《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海》(2002年版)为依据,大体按音序排列。  相似文献   

8.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表现为枯燥无味的学习,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教学目标较困难。本文重点对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教学思路进行分析与归纳,为文言文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一、字音准确,读音与古相通读文言文一般应用普通话来朗读,要读正确,必须抓住古文的破音异读、通假异读与古音异读三方面,这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最薄弱环节。1.破音异读。它是指改变字词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尤其是一些在现代汉语中是名词而在古汉语中作动词的词,如“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衣”本应读“yī”名…  相似文献   

9.
在有些文章中常看到将字故意写错或人物将字读错的现象。例如:“他说:‘你爸爸这样关心天气?他干啥工作?’小孩骄傲地说:‘开仙(山)工!’”(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由于是一个小孩,有些话说不清楚,故把“山”读成了“仙”。像上面引文把“山”读成了  相似文献   

10.
识辨字能力是学好汉语的基础。由于汉字结构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读错写错。对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识辨字能力,减少或消灭他们读错、写错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字比照。就是字跟字的比照。到了职高,有些学生作起作文来,却连极普通的字也写错,要求他们写题为《看〈漫画〉有感》的文章,不少文章把“漫画”写成“漫话”。给他们指出来了,都哑然失笑。为了使学生读、写文章不至于把字读错写错,在讲课中,有意把某个字从课文中抽...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都有汉字读音的选择题,初三同学在系统复习时应该对1~6册语文课本中“容易读错”的字作个整理,初一、初二的同学要做有心人,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把它们收集的在专用本上,以便读后复习。所谓“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指以下四类:一是指“审音”后读音有变化的字。如:“确凿”的“凿”,审音前读 zuò,审音后读 záo;“拎东  相似文献   

13.
特别的老师     
张湘林 《初中生》2018,(9):34-35
(1) 早晨,阳光洒满校园,桂花香气四溢,一天匆忙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 第一节是语文课. “今天我们学习《美丽的颜色》,先请组长们检查预习.”代老师先安排了任务.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这几个字的读音:炽(chì)热、猝(c ù)至、踱(dúo)步、铀(yóu)矿.它们的发音与我们本地话的发音差别太大了.”代老师特别强调,生怕同学们记不住这些容易读错的字.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手段。要正确朗读文言文,必须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停顿及语调语气等。其中,读准字音不仅要认准生字,而且要注意常见字的“异读”现象。所谓“异读”现象,即一个字有几种读音。如何选择“异读”字的正确读音呢?应根据语境(主要是字义)推敲。文言文的字音“异读”,有以下几种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汉字由于繁而且多,要求常人一生不读错、不写错一个字的确不大容易。但要是将常见的字读错、写错尤其是非常人读错写错了,就不仅会贻笑当世,而且会遗臭万年。“弄獐宰相”与“伏猎侍郎”就是典型的例子。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有名的奸相。他是高祖李渊从父弟的曾孙,算得上皇族支庶,却不学无术,凭借着王爷、国公等关系网,不自科第进身,就由千牛直长而国子司业,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副校长了。后来再加上他会看风向、惯钻门子,于是扶摇直上,直当到一人之下兆民之上的宰相。固然宰相不必定是大学者,但他的水平却差到惊人的程度。平常公私文书往来自然有文士代笔,问题是别人代笔之后他却不认得。有一次,选人严迥判语有用“(木大)杜”二字,林甫问吏部侍郎曰:“此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中,如交际场合、演讲辩论、行书撰文、总结汇报等,常见读错字、写错字、用错字或词的现象,虽然有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但一般人很难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为此,本刊将开辟“咬文嚼字”栏目,辑录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和容易用错的字和词,供广大师生备查。我们将采用连载形式,陆续刊出,请大家注意。 在容易读错的字方面,按形声字、形近字,多音义字、同意多音、难读字、容易读错的常见专用名词(人名、地名、书名)分类介绍,各类又按拼音顺序列出,便于读者记忆辑录。  相似文献   

17.
《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望其旗靡”之“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新版《辞源》、《汉语成语词典》等都释之为“倒下”。许多散文选注本及中学语文的有关参考书亦如是说。近年有人撰文(见辞书研究编辑部编《疑难字词辨析集》)提出新解,释“靡”为“散乱”。我们认为,以“倒下”或“散乱”释“靡”不甚允当。《左传·宣公十二年》:“吾闻致师者,御靡旌摩垒而还。”此处“靡”字如解作“倒下”或“散乱”,也难惬人意:古代致师的目的在于镇慑敌军气焰、鼓舞本军斗  相似文献   

18.
在丰富多采的现代汉语词汇中,“啊”字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人们说话写文章,经常用它表达各种复杂的感情。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啊”的读音变化很多。如果弄不清它的音变规律,就会造成“啊”的变音的误读或误写,以致妨碍准确地表达感情。但是,在中小学语文阅读中,有些教师或学生往往不注意“啊”的音变,把“啊”的变音读错,甚至有的语文课文也把“啊”的变音写错(与“呀、哇、哪”混用)。所以,  相似文献   

19.
点睛之语: 高考中的字音题考查现代汉语中常见常用字的字音,有些书面语色彩强烈而又有生命力的词语也在考查之列。最后阶段复习时要特别注意容易读错的字(主要指形近字)的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注意成语中书面色彩极强的字的读音。大凡是题目中加点的字既不是难字,又不是多音字,而注音往往与声旁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的注音常常是错的,如历年高考中的“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作为普通话基础的现代汉语,却有许多字存在着异读(一个字有几个读音)现象。由于人们对汉字异读的知识不甚了解.常常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读错了音。为什么不能够统读(一个字只有一个读音)而使异读现象存在呢?大致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