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三、对当代集邮研究的思考与前瞻集邮研究发展到现在,让我看,整个集邮研究的领域,分五大版块比较全面: (1)邮品研究——传统集邮研究,或叫它“微观研究”。(2)邮史研究——各类邮政史(含邮驿史) 邮票发行史集邮活动史(3)专题、专史的邮品运用研究——包括选题与邮品的收集、运用。(4)集邮的社会功能研究——对个人,对社会。(5)集邮发展战略研究——目标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笔者涉足文献集邮的时间较短,对这项较高层次的集邮活动认识浮浅,在对集邮文献的研究和利用中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想对文献集邮与集邮文献的收集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研究文献集邮,首先应弄清何为“集邮文献”。“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字资料,现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用电影来比喻,文献记录片是较完整的展现某一历史事件始末或某一人物生平的记录片,既有史料性又具有权威性。不是任何一部记录片都可称文献记录片的。而集邮文献,首先应对集邮者在研究工作中有指导  相似文献   

3.
细读《2005全国文献集邮论坛获奖论文集》,感到这个“论坛”、这本《论文集》不啻是一场“及时雨”,中华全国集邮联牵头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集邮文献与集邮活动宛如“孪生兄弟”,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陈志川说:“现在国内第一流的邮票研究家,那一位不是从先研读邮学书籍而来。”其实,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又何尝不是读了集邮书刊才认识集邮、热爱集邮和走上集邮研究之路的呢?而“文献集邮”作为新兴的一种集邮方式与类别,在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及时以一个全国性“论坛”,让大家认真、深入地议一议,给“文献集邮”一个科学的定义和定位;对“文献集邮”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实质性探讨;确保这项集邮文化活动健康、有序、深入开展,的确是非常及时、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收集与集邮有关的各种文字资料。如报刊、书籍、论文等,被称为“文献集邮”好还是“集邮文献”好,集邮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使用上有时也相互替代。“文献集邮”(或者“集邮文献”)源于集邮,是从集邮活动派生出来的。现代邮政诞生于国外, 集邮活动也是由国外兴起的,因此伴随着集邮活动而产生的“文献集邮”(或“集邮文献”)也带有舶来品的味道。我们从国际邮展的评审规则对“文献类”展品的描述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外来词的特点。实  相似文献   

5.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7):1-1
为集而研 本期“学术研究”栏两篇文章都是前文的延续。《朱家角邮路之沿革》可视为上期《清末至民国朱家角邮局的变迁》的姐妹篇,它们是今年上海集邮节青浦区邮协和华东师大邮协分会场的宣读论文,师大的教授们利用图书资料丰富的优势,结合实地考察,为地  相似文献   

6.
“集邮”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特别是对于那些从事过与“集邮”有关的活动的人,更是感情尤深。他们曾经为“集邮”狂热过,沸腾过,也为“集邮”伤心过,失望过。“集邮”也就从原本简单的收集、鉴赏与研究,已变得关系到个人命运、企业存亡了。我不得不承认社会确实在发展,对现在的“集邮”有一些新的想法,源于“集邮”最源头的目标与动机。现在的集邮队伍看似很庞大,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队伍的组成,我们不难看出,是一支畸形发展的队伍,是头重脚轻的大头娃娃。初期的集邮队伍的组成人员,都是集邮爱  相似文献   

7.
“立体集邮”乃我新创的一个名词。何谓“立体集邮”?是相对于邮票——邮册——邮集的“平面集邮”而言。何谓“平面集邮”?邮折上、邮册里的邮票、邮品,不论你怎么摆放,都是平面的、二维的;邯集贴页上的邮票、邮品,不论你如何展出,也是平面的、二维的。常规的集邮,不论是传统集邮的方式,还是专题集邮的方式,不论是搜集、整理,还是欣赏、研究,基本上是静态的“平面集邮”,只有少数集邮类别如极限集邮、原地集邮和某些需要实地考查邮路邮史的例外。“立体集邮”就是让邮票立起来,让集邮者走近邮票、走进邮票。  相似文献   

8.
1988年,中华全国集邮联与首都新闻出版界集邮 联举办“首届全国最佳集邮文章评选”,一篇题为 《爱邮票,就爱出名堂来》文章名列榜首,作者是国 家级邮展评审员,西北师范大学赖景耀教授。从此, “爱就爱出个名堂”开始在集邮界中流传,成为集邮 者对集邮热爱并执着追求的名言。邮人因此而认识了 赖景耀,开始关注他在集邮研究、集邮教育、集邮宣 传和集邮活动创新等方面的“名堂”。  相似文献   

9.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2,(10):29-29
全国集邮联纪念成立20周年,举行了一系列活动,表彰了全国集邮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上海市邮协荣列先进单位,而先进集体的数量又与8个兄弟省并列首位,这是对上海集邮活动与集邮工作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唯有奋发有为,再创上海集邮事业的新辉煌,方能与时俱进。上期本刊恢复了“邮史研究”和“采珠撷玉”,本期又恢复了“精思深研”,都望读者和作者不吝赐稿。本期“邮史研究”的2篇文章不仅史料翔实,而且还  相似文献   

10.
一、文献集邮,是个全新的概念文献集邮与集邮文献,不是随意的名词颠倒,不是文字游戏。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集邮文献是“物质”,是集邮知识的物质载体;文献集邮是“活动”,是一种集邮活动。两者互相依存,互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9,(3):4-4
上海集邮界一年一度的节日——上海集邮节,又将在3月5日拉开序幕。今年集邮节同时也是“华诞六十邮情天下——中国2009世界邮展全国60城市巡邮”活动上海站的活动,以宣传和普及集邮文化,迎接在洛阳举行的中国2009年世界邮展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3.
《上海集邮》2006,(3):5-5
本刊讯由《上海集邮》读者俱乐部、虹口区集邮协会联合举办的2006年上海集邮节虹口分会场——“会员邮品竞卖交换活动”将于3月19日(星期日)下午1时在飞虹路528号虹口区工人文体活动中心4楼“劳模之家”举行。  相似文献   

14.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4,(11):48-48
今昔比较城市人口正在迈向老龄化,集邮界的老龄化更趋明显。坚持集邮五六十年以上的老人现已并不罕见,他们容易本能地比较过去和现今的集邮活动,在理念、方式和内容方面的种种不同。本期“海外网讯”栏刊出资深集邮评论家回顾美国集邮60年的变迁,列出十项可喜的和十项可悲的变化,启发读者支持和发扬前者,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上海市虹口区职工文体协会、虹口区集邮协会为配合虹口区总工会开展“劳模精神永放光芒,创新发展建功立业——虹口职工庆‘五一'主题系列活动”,4月28日下午在虹口职工文化团队活动中心举办“虹口职工文化大讲堂——集邮家丁劲松伦敦获奖邮集《中国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票》学术报告会”(右图)。上海市集邮协会羌陆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开展集邮活动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产业促进集邮活动的开展:这就是“双向促进”的中心思想和本意。集邮的定义可以表述为:“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的活动。”它是一种高尚的文化活动,也是一项有广泛群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两位为美国集邮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的集邮家。 集邮报刊的宣传家 在“美国航讯9”一文中,我对世界最大的集邮周报——《林氏  相似文献   

18.
3月5日至15日举办的’98上海集邮节已经落下帷幕,它给广大集邮爱好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综观本届集邮节,除市集邮协会在中心会场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外,20多个基层邮协分会场举办的各项活动也是精彩纷呈,颇具特色,尤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总的感受是充分展现了“集邮——文化与友谊的使者”这一主题。集邮节期间,笔者有机会参加了其中的部分活动,现采撷一束花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 5月26日,上海市行知初级中学举办“书上海思先烈明志向——庆祝上海解放60周年主题集邮活动”。来自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邮政局,上海市集邮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当年在淞沪抗战中牺牲的烈士家属,与学生们一起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文献集邮是对集邮内容的拓展和集邮活动方式的创新,是集邮活动与书刊收藏活动结合的产物。文献集邮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推动集邮研究的深入和集邮文献创作的繁荣,也是集邮研究的新思路、新课题。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