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夏芳 《中国考试》2006,(10):40-43
一、自然地理的特点及其在地理考试中的地位自然地理以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阐明自然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对象,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人类作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研究环境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对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是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融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为一体,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至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在社会生产力不足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人类对地理环境有着极高的依赖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步加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度逐步减小,但地理环境依然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体育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活动,其同样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研究地理环...  相似文献   

4.
任何生存者皆在生存于生存环境之中,生存环境对生存者具有绝大的、不可超越的制约作用,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同样对人类具有天然的、绝大的、不可超越的、千百万年来如一的制约作用,这应当是不难理解的客观真理。几千年来,不同时期、各种文化中的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论述了这一真理,但是直到目前,人类理性还很不完善,还不能对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事关人类生存的重要思想作出完整表述。面对日益严重的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理性正面临着一个必然的警醒:对于人类古老的生存信爷-地理环境决定论,清除迷雾,回归主题,是当前人类明智的也是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5.
地理环境是哲学用来表示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现实作用的各种自然条件之总和的概念。关于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与讨论,并于17世纪形成了理论上两派根本对立的观点。一派以孟德斯鸠为代表,他从特定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得出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结论。另一派以伏尔泰为代表,他从同一种地理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无关。二者各执一端,展开了长期的论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才为正确解决它提供了可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但是孟德斯鸠看到了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他学说中的合理成份,他的失误在于歪曲与夸大了这一影响。其实,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作用,而在于如何去理解与估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地理观念教学的意义地理环境提供了人类基本生活和生产资料,制约着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和延缓社会的发展。当然,我们必须明确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因为事实上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的变化往往滞后于人类社会的变化。但是绝不能忽视、更不能完全否定地理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关于地理环境作用问题的“结论”,否定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地理环境学说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斯大林之所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其原因在于他否认劳动对象是劳动的要素之一,而马克思、恩格斯正是把地理环境作为劳动对象加以考察,从而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是哲学用来表示与人类社会所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现实作用的各种自然条件之总和的概念。关于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很早就受到人们的注意与讨论,并于17世纪形成了理论上两派根本对立的观点。一派以孟德斯鸠为代表。他从特定的地理环境只能产生特定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得出了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结论。另一派以伏尔泰为代表,他从同一种地理环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一前提出发,断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无关。二者各执一端,展开了长期的论争,直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才为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地理环境为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站在历史的长河回顾过去,中华民族中的56个民族,他们文明的产生、发展和衰败都与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现在每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意识也与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地理环境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部分构成。其中的自然环境大多是先天形成并由人类后天加以改造的。贵州多元性的民族音乐文化极大多数原因都是来自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且一直被人类视为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0.
人类,作为地球的主人,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发生着密切的关系,见图1。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需要不断地向周围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又将废弃物排放于地理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地理环境根据自身的规律在不停地形成和转化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并不在乎人类的存在,不为人类的主观需求而改变其客观属性,也不为人类的有目的活动而改变自己发展的过程,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的条件,社会的发展依赖于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不同国家的社会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也会不同。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编订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阐明了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  相似文献   

13.
地理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域系统。一定地域上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称为自然地理环境;一定地域上民族和人口的构成、数量、分布,国民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性格特征,科技水平、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及与邻域的关系等人文要素的总和称为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也改造地理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的更替决定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这一更替的时间契机则在很大程度上受地理环境的限制。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二千余年,资本主义萌芽后商品经济没有多大发展,未能形成足以摧  相似文献   

14.
地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形势,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地理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在地理活动中,必须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做人、生存、学习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地图教学。地图是“信息的载体”,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古有“左图右…  相似文献   

15.
一、熟悉——8个名词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在不同的地区各有差异,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人类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塑造和发展了辉煌灿烂文明的一个篇章,是在原始人类对生存需求的探索和创造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汉民族服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体系完备.从古至今,汉民族服饰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7.
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当前我国协调人地关系的有效途径□张创业(山东沂南二中)地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协调好人地关系,即处理好人类生产、消费等各项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高中地理教育也肩负着这一重要任务。在进行高中地理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排放到环境中。不当的利用方式让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也导致了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尤其是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也促使人们思考建立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安强 《考试周刊》2013,(23):126-127
<正>大气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要素,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制约。大气循环与水循环、大洋循环等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大气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气候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影响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气象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将相关的地理原理以区域为载体,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大致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等阶段。人类要生存、要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作用于自然界、作用于环境。在不同的阶段,人类的生产活动对基因的多样性产生了程度不同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