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该文构思精巧,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小说写作技巧。本文从拟名小巧、闲笔生巧、情节巧合等角度对文本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与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题解及教学上海/唐王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九回,完整目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关于“风雪”两字的理解,翻阅《辞海》、《辞源》、《古代小说词汇释》、《古汉语词典》,均无“风雪”一词的解释。课题实际告...  相似文献   

3.
试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反墨效应周启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回书较《水浒传》其他章回在人物刻划方面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金人瑞语),我们不难看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借助“反墨”的描写手法,刻划出了鲜明独特的反映本质的个性;而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津津乐道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和简练的环境描写。而笔者以为这一节里,行文的交代照应也极富特色,尤其值得借鉴。标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其中的“风雪”、“山神庙”,文中就有多处照应。风雪———⑦段林冲去接管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  相似文献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字字珠玑,句句玉琼。可谓文约义丰,奇妙传神,颇具艺术匠心。其作用有三:  相似文献   

7.
渠慎松 《阅读与鉴赏》2006,(10):56-56,59
常言“无巧不成书”。正因为有了祥林嫂人生际遇的巧合,才使我们得以撩开封建礼教吃人的面纱;正因为有了华夏两家苦难的巧合,才让我们看到疗救社会的必要……一次次的巧合,才能使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曲折情节,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出自我国古代典型话本小说《水浒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在教学本文时,为引导学生更好地解读,提高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领略我国古典小说“巧”的魅力,我从“巧”字入手,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归纳体会以下“六巧”,并品味其在构思情节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文峰 《课外阅读》2010,(11):177-17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精彩篇章之一,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的环境描写在其中起了重要在作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环境描写简洁、传神、情景交融,不仅塑造典型人物,而且推进矛盾冲突,显示了主题思想。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一得江苏曹伯高学生的思维是一条河流。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学生积极思考,目的就是想让这条“河流”流得更有波澜、更顺畅,不至于凝滞而成“死水”一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过几次了,可意想不到的是,一位学生当堂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山神...  相似文献   

10.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描写方法不外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百回本《水浒传》第十回。该回选入了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教材要求让学生把握林冲性格特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黑暗现实。但拙文这里探讨的是“酒”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所起的作用,以管窥豹,对《水浒传》中的“酒文化”作些诠释。  相似文献   

12.
洪玲娇 《语文知识》2006,(10):37-38
《水浒传》的情节处理极其巧妙,仔细品读,令人拍案叫绝。高中《语文》第四册节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浅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蓄势”手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必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课后练习二:(在林冲来到草料场后的这段故事中,作品多次写到朔风和大雪,这些描写渲染了什么气氛?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感情?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有几千年的酿酒历史,与酒有关的人与事数不胜数,楚王投醪劳军、新丰鸿门宴、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酒、关于酒宴的描写。本文分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酒的描写及其作用。一条线索贯穿文章始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第十回,回目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这一回主要描写了林冲由奉公守法、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  相似文献   

15.
李玲 《现代语文》2007,(3):33-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原回目叫做“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自发反抗、最终落草的英雄形象——林冲,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在主题和描写人物方面均达到了很高成就,但笔者认为,林冲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及主题的表现,离不开李小二这一形象的艺术处理,得益于李小二的侧面烘托,一句话,“红花还须绿叶扶”,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代的艺术家们在文学作品的情节设置上喜欢使用巧合,善于运用巧合,大量使用巧合,巧妙利用巧合,从而把故事情节安排得曲折生动,跌宕生姿,出人意表,引人入胜。例如选入中学课本的《水浒传》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设置中就使用了众多的巧合:巧遇李小二,巧闻高太尉,巧得酒葫芦,巧遇暴风雪,巧见山神庙,巧塌草料棚,巧宿山神庙,巧闻知真相……这些巧合,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一、时间巧这类巧合,指的是时间安排上的巧合。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高二年级人教版语文学科必修5第一单元的课文。  相似文献   

18.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篇目,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赏,因此长时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自然,对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分析和评论层出不穷,针对其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等技巧做了细致的探讨。本文主要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  相似文献   

19.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所以在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节推动及主旨揭示等方面尽善尽美,尽智尽巧,关键在于"酒""雪""火"三个物象的引入、描写和布设,三者具备各自内在看似矛盾而又调和的属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第十回,写的是林冲被陆谦等人一路迫害至山神庙,无意间探得其阴谋,于风雪夜手刃仇敌的故事。本文的主题在教参中历来被解读为"官逼民反",老师在课堂上也往往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