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东汉两朝曾连续不断地出现过数量空前的流民,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究其发生过程和最终归属,应是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在起作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从现象上看两汉流民所引起的社会动荡是这一变革的前奏曲,从本质上看则是变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东晋时,流民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力量,走上历史舞台。由开始作为一种南北缓冲的力量到成为一种强大的武装,再逐渐变为东晋王朝极为倚重的北府兵,流民的壮大对于东晋政局,乃至于南朝的政治走向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流民武装也对门阀政治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流民和流民武装的变化发展是一条认识当时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流民,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有待开发的新领域.池子华所著《中国近代流民》一书,作为”中国社会史丛书”之一种,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流民现象发生的原因、流民的活动空间和职业流向、流民对近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效应、近代中国如何解决流民问题及历史启示等,作了深入细致地考察,实为第一部以近代流民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学术性著作.纵观全书,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 优世疾笔,强烈的时代感流民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历代统治者都把流民的治理作为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时值社会转型时期,在商品经济大潮猛烈冲击下,泛起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流民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样也引起了作者的思索与忧患.作为一位史学工作者,池子华先生“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像关心历史那样关心现实”,为期对当代“盲流”问题的解决,对近代中国的流民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这是作者投入全身心的动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民问题是超越社会制度而存在的一大社会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频繁的天灾人祸,产生了大量流民,他们为了生存流向城市,给近代城市的崛起带来了重要影响。流民的涌入促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冲击了农村的封建传统。但大量流民的存在给城市后期发展又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城市化进退维艰,流民现象逐渐发生病变,并成为各种社会病的总源头。  相似文献   

5.
流民问题存在于古今各个时期,尤其是明代最为严重,这与明代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明代流民泛滥,尤其是河南等地,流民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各种影响。通过探讨明代初期经济、政治、自然环境、政府措施等方面的历史,结合河南流民出现的原因、规模、影响,对流民问题进行整体概括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流民问题对明代政治以及后代的影响,以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流民问题自古有之,宋代尤为典型.造成流民现象的原因很多,自然灾害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宋代引发了严重的流民潮.宋朝政府出台各项有效措施对流民进行救助;同时还逐渐重视灾前预防,采取增加仓储、提前蠲免等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流民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流民问题,是困扰中国历代统治的一大社会问题,流民问题与社会治乱,更是远未穷尽的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流民潮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其发生机制、流向与社会效应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这股浪潮将更为宏大。世界之交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重新成为当代的热门话题。苏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池子华博士适时地推出新《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捧读之后,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8.
流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池子华先生的新著<中国流民史·近代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对中国近代流民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跨学科的考察.在高屋建瓴地对近代流民问题进行深度透视后,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流民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民,一般来说,指丧失土地无所依归或因天灾人祸而流亡他乡的农民。流民现象并非近代独有,古代亦司空见惯。本文就古代流民问题,作一鸟瞰,就教于读者。一、中国农民的“恋土”情结流民现象自古被视为社会病态。这除了它经常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外,还在于这种现象与中国农民“安土重迁”的文化传统背道而驰。众所周知,中国历来以农立国,特别是在个体小生产农业的生产方式下,土地成了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吐含万物”,农民各种生活所需,直接。间接都要从土地上获得,这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同时,由于土地具有不怕被抢劫、偷…  相似文献   

10.
流民问题一直以来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一大问题,近10年来,众多专家学者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其研究之中,流民研究硕果累累,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著作方面,池子华先生作品居多,且成系列化。论文方面,成果层出不穷,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近代流民产生的原因;流民的流向问题研究;流民对于流入地影响的研究;流民的调节与控制问题研究。对于流民问题,宏观和整体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而分区分省研究则明显不足,中外流民对比研究也很薄弱。  相似文献   

11.
从殷商至明清时期,羌民族经历了太多的颠沛流离,经历了太多的战争与杀戮。“哎古·目戈萨”作为羌族战争舞蹈的一种类型,其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与战争息息相关。这种古老的大型男子集体舞蹈,无论是在充满战乱的遥远年代,还是宁静祥和的今天,其独特的舞蹈语言都因袭着羌人的内聚和自信,表现出了羌人勇敢强悍的气质。  相似文献   

12.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我国民众流离失所,饮食饮水条件恶化,公共卫生设施被毁,为疫病的滋生与爆发提供了条件。作为当时内地与海外交通之枢纽,温州成为1938年霍乱的重灾区。1938年温州霍乱防疫是民众精神、社会动员、政府治理、医卫水平等诸领域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3.
唐曾孝先生的《陪酒王》创作于1999年左右,发刊于《小说月刊》,于2002年4月荣获《中国作家》杂志社优秀小说一等奖。其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主要讲述王保由一国企工人,因企业整改而下岗失业,从此,穷困潦倒,颠沛流离,而后又因其酒量惊人而被人举荐成为一镇政府的临时陪酒员,进而开办了一个享誉八方的“陪酒公司”,王保也戏剧性地成了当地明星。但是,幽默而诙谐的故事,对当下现实阴暗面的鞭笞与讥讽真可谓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4.

The conditions of homelessness and poverty in America are being criminalized and pathologized such that people who are poor or homeless are marginalized and paternalized to the point of corrupting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dignity. In a radical revision of accepted charity models for dealing with homelessness, a group of homeless people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tent community based in the concepts of democracy, community, and care. At Dignity Village, human compassion and self-governance are guiding homeless people into better lives. These street people have recognized and directly address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o develop and practice a liberating pedagogy.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author in a project at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Vancouver, Village residents are involved in learning about technology and are engaged in other literacy efforts, while also playing an active role as teacher educators, providing a curriculum for understanding the living situations of students who are poor or homeless.  相似文献   

15.
英国电影中的黑人身份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因为宗主国或本国放逐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双重无家可归的被放逐者.第二,因为殖民主义及其后遗症而散居各地的黑人流散群体.第三,因为殖民与后殖民行为促使黑、白群体相互“混杂”而使双方都失去民族纯洁性的黑人混杂体.第四,因为跨种族婚姻促使后代在基因方面“混血”,而在文化、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混杂的黑人混血儿,即所谓的“基因和文化混杂体”.  相似文献   

16.
姚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1-13,36
伽达默尔认为西方自从柏拉图之后,就走上了一条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符合论的真理观自那时以来就一直盛行不衰。近代以来,人们试图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探求真理,伽达默尔则认为,科学方法不能保证人们获得真理;他认为科学的方法导致人类成为自然的主宰,同时,也变成了主宰人的生活的东西。伽达默尔认为在当代,真理已经无家可归并处于放逐的途中,只有通过艺术、历史、语言的途径,才能回归到主客统一的原始的真理,才能使它从异化中重返家园,在更高的水平上回归到古希腊的前真理。  相似文献   

17.
扩招之下的高校特困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扩招以后 ,特困生已经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本文对特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困难形式作了简要论述 ,并对如何更好地解决特困生问题及其扩招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咏物诗是诗歌题材的一大门类,晚唐咏物诗的创作尤为可观,其数量远远超过前代。文人们往往托物寓怀,因此从晚唐咏物诗折射出的正是衰微时世中晚唐文人的末世情怀:时光流逝、功业无成、价值失落的悲慨;游宦奔波、飘荡乱离的愁怨;艰危时世中个体生命的无限悲凉感和深沉的时代衰落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张艺谋电影对现代人困窘的生活状况、对人本身的关注以及个体心理和人文情感的关怀,也正是他电影中所时刻关注和反映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促成了他的成功,为我国电影业的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0.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它是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圈地运动改变了英国当时的生产关系和产业结构,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它对农民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是一批农民流离失所的祸首,另一方面是一部分农民翻身的机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核心是鼓励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圈地运动时期的英国虽与我国在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社会环境等方面有较大不同,但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实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实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