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双发动机洗扫车在作业工况下带来的高排放、高油耗、高噪音问题,以现有的洗扫车为原型,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实现驱动系统与上装作业系统完全解耦,对动力系统主要部件的参数进行选型。通过AVL-Cruise软件对增程式混合动力洗扫车与传统双发动机洗扫车进行参照对比,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功率跟随控制策略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APU能在电池SOC下降到设定的最低值开启,APU在设定的SOC上限值关闭,保证车辆的续航,使电池SOC维持在一定区间内,防止电池过充过放,延长电池寿命。在能耗方面,通过与传统双发动机洗扫车对比,增程式混合动力洗扫车在市区转场工况下节油51.5%,作业工况下节油22.2%,验证了混合动力洗扫车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化目标是在满足动力性及其各部件性能约束的前提下减少油耗并降低排放.这些特性除了与动力系统各部件参数有关,同时还受控制策略参数影响.本文以并联式混合动力车为研究对象,应用的多目标遗传算法,采用非占优排序方法来处理多个目标函数,将油耗和排放同时作为优化目标,优化控制策略参数,从而得到这类集成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解集,可以为控制策略参数的设定提供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并根据设计性能要求对动力系统参数进行了匹配,用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对整车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了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从汽车使用的角度研究节油措施。运用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等基础知识,通过对汽车启动、起步过程中发动机温度、负荷对燃油消耗影响的分析,规范了汽车启动、起步操作,强调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启动不能踩油门,否则会加大燃油消耗;将汽车起步过程的离合器踏板控制过程规范为快-慢-快3个阶段:指出车辆低档、低速行驶比发动机无负荷高速运转更能缩短发动机热车时间,节油效果更好;明确了商务车空载二档起步可以节油,而乘用车采用一档起步才能节油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史小丽 《考试周刊》2010,(8):159-16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采用了两种动力装置.兼备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优点,既能充分发挥燃料发动机持续工作时间长、动力性能好,又能发挥电动机无污染、低噪声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将动力性与经济性理论分析结果与ADVISOR仿真结果进行对标,深入研究并联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发动机和电机模型,并基于汽车理论,利用MATLAB分析其动力性与经济性。然后,通过ADVISOR对同一车型进行动力性与经济性仿真。最后,将理论分析结果与软件仿真结果进行对标,找出差异原因,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再次进行对标。对标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ADVISOR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即验证了文中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此次对标,可以深刻理解并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算法,为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的开发奠定基础。同时,文中的对标方法对其他混合动力汽车对标分析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林海公司LH520ATV(EFI)及其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采用德尔福MT05小型发动机管理系统,对该车型电喷系统的结构设计、电喷单元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喷油控制策略、整车性能及排放指标等进行相应的设计。发动机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电喷系统的使用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性能稳定性,整车排放达到并超过欧Ⅱ标准。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改善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能。创新要点:1.建立面向控制器设计的系统模型,并且考虑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和CAN通讯延迟;2.设计基于mu综合的鲁棒控制器,减小了模式切换时车辆的冲击度,改善车辆的驾驶性能。研究方法:1.将发动机端和电机端的控制解耦,并对其进行单独的控制设计(图5、8);2.发动机端控制主要用于发动机调速,电机端控制主要用于补偿离合器转矩对传动系造成的干扰;3.控制器设计时采用前馈控制和鲁棒控制结合的方法。重要结论:通过采用鲁棒控制,使得一种单电机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驾驶性得到了改善。同时,在参数的不确定性和CAN通讯延迟的干扰下,整个系统依旧稳定运行且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在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进行设计的基础上,以锂离子电池组和超级电容为动力源,以直流电动机为动力转换装置,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蓄电池和超级电容仿真、电动机仿真以及整车仿真,并对整车动力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动力系统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某重型车辆在发动机转速为1900 r/min行驶时,动力总成出现异常振动现象,为了找出其原因进行了试验,并在Adams中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计算该车辆悬置系统的六阶固有频率,通过分析得出动力总成异常振动的原因是悬置系统的一阶固有频率和变速箱辅助支承在Y向上的振动峰值频率(8 Hz)相近,容易产生共振.进一步地,以发动机前悬置安装角度和变速箱辅助支承的三向静刚度为设计变量,以固有频率合理匹配和能量解耦率为目标函数,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优化后的动力总成主振动方向上振动加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