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国际上关于大学城的概念和类型着手,分析和指出了中国大学城的发展与建设在发展战略定位和规划方面、发展模式方面、管理体制方面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和论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在大学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上、管理体制上、服务职能上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启动以来,各主办院校为了抢占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布点竞争,处于地级中心城市的地方院校普遍面临着同时接纳多听主办院校开展网络教学的新课题,地方大学建设“网络大学城”成为全国远程教育战略发展中科学布局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实践,就以服务于学习者为本,构建网络大学城的意义和模式提出了初步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关于“大学城”:概念规划与概念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森 《高教探索》2001,(1):6-10
“大学城”是近两年在我国一些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大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在一些城市地区,所谓的“大学城”已在建设之中。而在更多的城市地区,“大学城”也已进入构想与筹划的阶段。在一些地区,“大学城”的建设甚至透出一种竞争的气息:区内数个中心城市都在积极建设或筹建自己的“大学城”。种种迹象表明,“大学城”有可能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下一阶段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一种新的大学运动表现形式,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形态。由于“大学城”的规模与投入非同一般,牵涉的关系相当复杂,其建设的好坡无疑将对高等教育乃至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在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对这种新出现的情况及其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仅从概念规划和概念设计的层面上,讨论“大学城”的现实必要性、核心概念及相应的规划与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希胜  章仁彪 《教学研究》2004,(1):18-21,72
本文从国际上关于大学城的概念和类型着手,分析和指出了中国大学城的发展与建设在发展战略定位和规划方面、发展模式方面、管理体制方面等都存在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和论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在大学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上、管理体制上、服务职能上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再谈中国大学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从国际上关于大学城的概念和类型 ,分析并指出了中国大学城在发展战略定位和规划、发展模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即在大学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管理体制、服务职能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大学城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城市现代化和发展高等教育理念而建构的大学城具有新颖的特征,能带动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大学城的建设,影响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发展;大学城所产生的集聚、幅射、互动效应,对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家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可以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要合理规划和统筹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方案和"双一流"方案。要从战略高度支持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城市群,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重点高校争创世界顶尖,一批高校争创世界一流,部分高校争创世界知名,建成东亚及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领导统筹,服从大局;发展经济,重点突破;政策扶持,创新创业;国际合作,协作互通;借鉴经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大学城建设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大学城以名牌大学为动力,能够带动并形成高品质的新型城市,城市以大学城为依托,能够提升城市整体文化素质和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9.
胡艳婷  赵琳 《辽宁教育》2014,(10):25-27
实施战略联盟策略,是后大学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高校应对资源短缺、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了高校战略联盟的特征和比较优势,提出了运行和保障相互配合的机制构建模式,并对辽宁沈阳沈北大学城战略联盟建设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城”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传入我国.与国外大学城自然生成、成长不同,我国大学城建设与发展是在政府主孚下进行的,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增强城市实力是主要动因.大学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大学城在功能上互相支撑,所以我国大学城在空间分布、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大学城功能等方面呈现出的空间分异特征,是地方政府与高校谋求发展、城校互动的结果,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区域之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与政府决策的差异,体现着经济、文化扩散规律,同时它也是高等教育宏观布局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歌剧魅影》是音乐剧大师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被列为“四大音乐剧”之首。该剧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的恐怖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它以精彩的音乐、惊险的剧情、恐怖的氛围,充满悬念的紧张感和完美的布景,成为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经典。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朱永生先生的理论.连贯分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其中话题的连贯是内部条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话题同一的角度分析《狂人日记》,得出的结论是:《狂人日记》虽然语言荒唐,思维跳跃性大,但全文紧紧围绕同一个话题——“吃人”,所以《狂人日记》是连贯语篇。  相似文献   

13.
14.
以书写抗日战争为主要内容,以塑造英雄形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长篇历史小说《历史的天空》,虽然在对抗战历史的认识与书写方面有所探索,但是在塑造英雄人物梁大牙、描绘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方面却表现出对过往文学经验过多的沿袭和重复言说.渗透在文本内部的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也显得比较保守,没有更深层次的开拓.在对抗战记忆的文学书写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这种遗憾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文学在战争记忆书写方面艺术创造力的相对乏力.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论语》中的篇章,对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作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黑烟之歌》(The Song of the Smoke)是美国著名黑人学者威廉.爱得华.伯格哈特.杜波依斯(William Edward Burghardt Du Bois)所作的诗歌。本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诗歌形式、内容及其"黑烟"意象的赏析,揭示出诗歌要表达的黑人自豪感及其对惨痛历史的铭记,对苦难现实的抗争和对"白人至上"观念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费穆的《小城之春》站在中国民族文化及其传统的一边,吸纳了现代电影的种种观念与技法,吸收了其他影片特别是戏曲片的长处,以其舒缓的节奏、富于变换的长镜头和空间表现,直接传达出大量叙事难以表达的思想信息,形成奇特、复杂、含蓄的表演特点。诗文艺传统在电影中的复苏与再现,使电影艺术达到中国古典美学中诗的境界。它具有中国电影的民族性特征,是费穆电影艺术水平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一直表现为对主流、精英文化的颠覆,这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中的狂欢节文化有相似的表现特征。文章分析"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小说《蝗灾之日》中的造梦工厂好莱坞的大众狂欢化世界,解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社会中美国梦的大众幻灭。  相似文献   

19.
艾德加·爱伦·坡是美国的文学巨匠,在恐怖小说以及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艾德加·爱伦·坡试验了他自己对人的本质独树一帜的想法,揭露了人心底最为隐秘的冲动——恶的本能。,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的人格分裂:在自我中的人格分裂,在与他人交往中的人格分裂以及在与社会交往中的人格分裂。  相似文献   

20.
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乔治·艾略特的早期代表作《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与很强的自传成分连在一起的东西。她将自己的经历、对传统道德因素的深刻洞察以及当时广泛流传的新思想统统融入到了女主人公麦琪身上。作品中不仅保留传统的一面,同时也不乏许多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