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见证近百年历史沧桑,传播七十年中国变迁。在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先生九十华诞之际,《今日中国》为他举办生平图片展览,谨表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的敬重和祝福。此次展览将于2005年4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仪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编辑爱泼斯坦是中外著名记者、作家,宋庆龄挚友。他经历了从国际主义到爱国主义的奇特人生历程,从30年代的美国驻华战地记者到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开拓者,他用如椽巨笔向世界报道中国的历史变迁,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展出的图片,虽不足以全面展示他丰富的经历,…  相似文献   

2.
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加拿大籍法文专家路易斯一卡提欧,经国务院外国专家局“友谊奖”评审委员会会议通过,荣获2000年“友谊奖”。“友谊奖”是我国政府为了感谢和表彰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而设立的国家级荣誉奖。自1991年该奖设立以来,中国外文局巴基斯坦籍专家美娜士·拉赫曼、日本籍专家中俣富三郎、埃及籍专家侯赛因等几位外国专家先后获此殊荣。路易斯·卡提欧自1995年来外文局工作,开始受聘于《北京周报》,1998年转至《今日中国》,至今在外文局工作已经6年。卡提欧女士工作认真、严谨,完成了大量的改稿、改写、翻译等工作。她热爱中国,关心和支持我国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并在报刊和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为宣传中国、为我国的外宣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今天,中国外文局在此召开大会,隆重纪念新中国对外出版发行事业开创暨中国外文局成立6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央外宣办,向中国外文局成立6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向60年来为我国外宣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外文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2009年2月,中国外文局召开了2009年度经济报道选题策划会,就今年经济报道的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局属中国网、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新星出版社以及北京周报社、今日中国杂志社、人民画报社、人民中国杂志社和中文期刊中心、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业务领导、部门主任、业务骨干等共60余人与会。  相似文献   

5.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1991年11月,黄浦江畔耸立起一座巨型斜拉桥:南浦大桥。欣喜的上海市民纷纷相约去“看桥”。两年后,更大更壮观的跨度达602米的斜拉桥杨浦大桥又通了车,成为90年代上海经济的新一轮飞跃的标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道路、桥梁建设事业高速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交通保障。京九铁路、南疆铁路、南昆铁路等重点工程已通车或在建。道路总里程已超过120万公里,98%的乡通了公路。改革带来发展,难怪邓小平站在杨浦大桥上说:“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  相似文献   

6.
中央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杂志)是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52年创办的综合性图文并茂的月刊。现以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和中文6种文字出版,发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庆祝《今日中国》创刊45周年,该社将举办今日中国专题摄影大赛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媒体的格局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今日中国》杂志社作为中国外文局传统期刊社,拥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语言优势以及扎实的对外传播经验和基础。但在媒体转型和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起步晚、行动慢、发展滞后等问题,仍需紧跟时代、积极求变。2018年,《今日中国》杂志社以法文部和新媒体部人员为班底,组建了"近观中国"法文短视频制作团队,并使用外籍主持人出镜,以时事评论的方式制作法文短视频。短视频配中法双语字幕,每期三分钟,每月两期,主要针对欧洲地区法语受众,通过对国际热点话题、双  相似文献   

8.
我是2002年分配到外文局下属的今日中国杂志社工作的,虽然时问不算长,却有幸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外宣期刊本土化。 2004年,今日中国杂志社中东和拉美分社在开罗和墨西哥城成立,其阿拉伯文版和西班牙文版同时在当地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
邱健是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女记者、老记者,1987年60岁时退休。邱健是一个勤奋的记者,十年动乱后写了100多万字的采访稿,其中退休后就写了70多万字。邱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记者,其选题范围、涉猎领域十分广泛。邱  相似文献   

10.
面对国家日新月异的大量信息和各国读者的热情来信,《今日中国》在1995年有什么打算?总的设想是突出时代主旋律,突出本刊的特色,热心为外国读者服务,热情为国家与地方的对外开放服务。加快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是中国当代的主旋律,无疑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主旋律。《今日中国》作为对外传播媒体的一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中旬,"2009品牌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暨第九届品牌中国高峰论坛盛大开幕,此次活动梳理盘点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对中国品牌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品牌影响力以及推动区域品牌和行业品牌发展的功勋人物.  相似文献   

12.
宋庆龄“一生中最后一件事业”《今日中国》中文版是在宋庆龄同志的亲切关怀下于1980年10月创刊的。本刊前副总编沈苏儒先生在《怀念与祝愿》这篇纪念本刊创刊10周年、缅怀宋庆龄逝世9周年的文章中曾写道:“我刊中文版的创刊是她光辉的一生中最后一件事业。由于家庭的、历史的原因,她对海外华人、华侨有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92年我作为外国专家在中国外文局《今日中国》杂志社工作以来,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和中国之间似乎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存在:新中国在10月诞生,我也是在10月出生的。1997年7月,中国大家庭欢庆  相似文献   

14.
说起外宣期刊,不能不说《北京周报》和《今日中国》。《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英文新闻周刊,1958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创办,是中央级重点对外宣传刊物之一。《今日中国》(原名《中国建设》)是中国唯一一本多文种对外报道月刊,半个多世纪前由宋庆龄创办,发行世界150  相似文献   

15.
自《今日中国》杂志1952年由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以来,历经44个春秋,从原来仅有英文版发展到现在的英、法、德、西、阿及中文共6个文版,读者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长期的实践中,《今日中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风格,成为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一本有影响的刊物。一、《今日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强对外宣传针对性的过程新中国诞生不久,周恩来总理便向宋庆龄副主席建议,由她创办一本杂志,向国外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对外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是承担党和国家书刊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外国文教专家聘请单位。外文局所属《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画报》、《人民中国》等杂志社和外文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及中国文学出版社等单位常年聘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60多位  相似文献   

17.
春去春又回。今年1月,《今日中国》迎来了第45个春天。值此社庆之际,我谨代表全体同仁向所有关心支持过《今日中国》的海内外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难忘的厚爱时间回到1950年10月,周恩来总理对宋庆龄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应当向全世界更多地介绍新中国的情况。他建议宋庆龄以她与各国人民建立友谊的长期经历和丰富经验创办一本对外的刊物。宋庆龄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亲自为这本杂志命名为《中国建设》。这个名称不仅表明这本杂志的宗旨是报道新中国的建设,而且还借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曾经办过一本名为《建设》的刊物。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初,国务院为了感谢和表彰那些长期在华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30位外国专家,授予他们“外国老专家”的荣誉称号。外文出版社法籍老专家戴妮丝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于1952年随丈夫李凤白先生来华,在外文出版社从事翻译改稿工作。该社出版的大量法文书籍大部分都是由她改稿润色的,她还参加了《毛泽东选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和《邓小平文选》法文版的润色工作。李凤白先生去世后,戴妮丝开始撰写回忆录,出版了《爱是不会凋谢的》一书。书中以大量的篇幅回忆了她在华35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满腔热忱地颂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表达了她对第二祖国——中国的无限热爱。作为一个外国人,她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见证人。几十年来,戴妮丝始终辛勤、忘我地工作着,直到1995年86岁时逝世,她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她所钟爱的向全世界宣传中国的事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2月初,《今日中国》德文电子杂志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德文电子杂志。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第6期的《今日中国》中文版本来已经做了封面故事《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们》,内容是反映聋儿学习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38个版面,以《生命重于一切》为题的封面故事在几天之内出现在《今日中国》中文版第6期上。在中国9000多种杂志中,《今日中国》是唯一的多文种综合性月刊,以英、法、西、阿、中等5种文字出版,发行到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月15日是《今日中国》英文版、法文版印刷完成的日子,但汶川地震发生后,全社立即行动起来,决定暂停已经印刷完毕的英法两个文版对外发送工作,临时做24页的增刊。那几天,《今日中国》杂志社楼上的不少房间总是通宵亮着灯,几乎全社一半人在加班,其余的人员24小时待命。因为涉及多语种的翻译,前方记者发回来的中文稿在送审的同时,便进入翻译。就这样,法文版增刊在只有4位翻译人员(包括两位外国专家)的情况下和英文版增刊同时完成。社长宫喜祥在印厂的印刷机前守候了一整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