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能对金线莲品系进行方便准确地识别,提出基于PCA ̄KNN 的金线莲叶片识别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获得特征较为明显的叶片区域,再提取纹理和颜色特征,进行特征融合,然后采用PCA降低特征维度,提高识别精度,最后通过训练KNN 分类器完成分类。以3 个品系的金线莲为例进行鉴别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识别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正确识别率更高,达到98.4%,能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金线莲。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彩色图像二维纹理识别能力,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彩色图像二维纹理识别方法。采用超分辨融合方法对彩色图像进行纹理特征检测,并在邻域内进行融合滤波处理;结合小波变换方法进行颜色分量合并和模板匹配,提取图像的关联规则像素点;根据图像颜色特征分量进行多层次融合和视觉特征重构,实现二维纹理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彩色图像二维纹理特征时准确度较高、纹理特征匹配性较好,应用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脸图像性别识别中单一特征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融合纹理特征和形状特征的人脸图像性别识别方法.通过局部二值模式(LBP)及其改进算法提取人脸图像的纹理特征,梯度直方图(HOG)提取人脸图像的形状特征,融合两个特征利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人脸图像的性别分类.在ORL人脸数据库和自制人脸数据库CZB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直接利用像素特征和单一特征的识别方法,融合多特征的人脸性别识别方法的识别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水母是海洋中常见的浮游生物,许多水母能够释放剧毒,十分凶险。可以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来分辨水母的危险程度,为了达到必要的识别精度,需要大量的水母图像数据样本。水下拍摄水母较为困难,所以可以获得的水母图像非常有限;另外,利用大规模数据训练网络模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往往还需要有昂贵的机器支持。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两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像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将预训练模型的输出聚合为水母的识别种类。实验证明,针对微小规模数据集,本文的第二种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较高的训练效率,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AAM基本理论,提出基于AAM+PCA+SVM的人脸表情识别方法.首先获取人脸样本的纹理模型和形状模型,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建立AAM模型,将该统计模型的AAM应用到人脸特征点定位,对人脸表情进行特征提取,将PCA训练用于识别的支持向量机过程中,并进行分类.实验表明该方法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定位准确率高,同时不影响人脸表情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正交矩的纹理分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识别一幅图像中的界面或物体时,一般先要进行纹理分割.本提出了基于勒让得矩的纹理分割方法.首先在图像的小窗口中计算矩值,然后用一个非线性转换器把它转化成纹理特征.再用这些特征组成特征向量作为输入数据.接着采用RBF人工神经网络对提取的特征进行分割.用k均值算法训练RBF人工神经网络的隐层.输出层的训练是采用基于LMS的监督式数学模型.该算法成功地分割了许多灰度级图像.和基于几何矩的纹理分割相比,用正交矩可以降低分割错误率.  相似文献   

7.
三维纹理重建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工业造型和商品展示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三维纹理模型在深度数据获取、深度像匹配、融合以及简化方面展开研究,利用基于纹理和体积特征的深度像匹配建立目标物体的几何模型;然后通过相机标定确定纹理相机的姿态,并利用实拍照片进行纹理映射和纹理融合,把纹理映射到三维模型上并消除表面的纹理人工痕迹,重建真实感三维纹理模型。最后,实验结果验证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草莓生长过程中,遭受病虫害种类多且自然背景下难以被准确识别,就此提出一种基于AM-YOLOX草莓病虫害检测算法。该方法以YOLOX-s模型为基础,在网络的不同位置,根据不同注意力机制的作用,融合多种不同的注意力机制,使网络模型能更有效地学习和融合图像特征;引入CIoU目标回归损失函数,提高网络对草莓病虫害的定位精度;在训练阶段,使用Mosaic和Mixup算法进行数据增强,使得网络面对复杂环境有更好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AM-YOLOX对7种草莓病虫害的检测有着优异的综合表现,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病虫害的误检和漏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基于表面肌电与三轴加速度信号的运动识别准确率,提出了一套多源信息融合处理的实验流程与方法。该方法利用5层离散小波变换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解,充分提取不同运动产生的肌电信号中各频域的特征信息;再将分解后的表面肌电信号与三轴加速度信号通过滑动窗口的方法进行特征融合,构造融合肌电与空间运动特征的特征图;最后用融合特征图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并结合自动状态机进行最终运动状态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方法可以提高运动识别的准确性,总体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95.4%和89.2%。该方法在实时性与准确性上均有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采购与销售布料中存在人工配色不准确、查找分类难等问题,基于图像检索相关技术,通过融合布料色卡图像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进行图像检索应用研究。设计了布料色卡图像颜色特征提取算法和基于LBP的纹理特征提取算法,并提出融合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的布料色卡检索算法。对提出的融合颜色和纹理特征的布料色卡图像检索算法在3个标准图像纹理库和实际布料色卡图像数据集进行了详细的对比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在融合颜色和LBP纹理特征的布料色卡图像检索方法中采用先颜色后纹理的策略进行布料色卡图像检索是最有效的检索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传统基于聚类的图像分割算法对噪声敏感以及仅使用单一特征无法精确描述目标特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的多特征图像分割算法。首先,使用 Meanshift 算法对原图像进行预分割,获得一组区域块;其次,提取每个区域块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使用 FCM 算法分别对每个特征进行聚类,针对每个特征获得一个类标签邻接矩阵;再次,将多个邻接矩阵叠加,形成多特征邻接矩阵;最后,使用 NCUT 算法对叠加邻矩阵进行聚类,获得最终分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区域多特征的分割算法优于对比算法,融合多特征对图像分割可以更准确地识别不同的目标结构,具有更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率,研究了一种基于边缘二值图像特征向量提取的方法。通过局部二值模式提取特征向量,考虑到边缘二值图像特征向量与局部二值模式提取的特征向量的区别,提出了将这两类特征向量通过PCA方法融合实现人脸识别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两类特征向量融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13.
脸型在三维人脸重建、人脸识别与检索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针对脸型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傅里叶描述符、三角形半径描述符和几何特征描述符的 DenseNet 网络脸型分类方法。通过主动形状模型方法定位得到人脸边缘轮廓点,分别使用傅里叶描述符、三角形半径描述符和几何特征描述符将轮廓点数值化为一维向量,并将其输入 DenseNet 网络进行训练,实现脸型分类。通过实验对比分析,该方法能够充分挖掘人脸形状信息,有效提高脸型分类准确率,同时避免旋转、尺度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手指静脉识别算法中的局部特征提取算法在信息量上利用不充分、特征不够稳定以及静脉结构不够突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局部特征融合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归一化及自适应直方图均衡(CLAHE)处理,然后应用多尺度方向模板提取一阶局部静脉方向特征,之后在方向特征基础上计算局部均值二值算子(MLBP),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多幅多聚焦图像的融合质量,提出一种基于迭代型形态成分分析的特征加权融合算法。该方法利用形态成分分析正交性和稀疏性的特点,改进形成能够有效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的迭代型形态成分分析方法;然后采用移动窗口计算方法对分解后的多尺度子图提取四维特征向量,用以反映子图的亮度、纹理规则性、光滑程度和随机性。此外,提出以四维特征向量的特征值作为权值,设计适用于两幅及以上多幅源图情况下的以特征权重作为判别依据的融合规则,并运用这一规则对复合子图进行逐层融合,最终通过多尺度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证明,与已有多尺度融合算法相比,新方法融合得到的图像具有更好的主观感受和更高的客观评价指标值。  相似文献   

16.
The robustness of infant haptic memory was assessed in terms of its capacity to withstand either a brief delay or potential retroactive "interference" from other haptic input. 48 infants (mean age 8 months) were familiarized haptically to a small cube or sphere with smooth or rough surface texture and subsequently tested for recognition of the shape and texture of this stimulus in terms of the relative level of haptic response to 3 test stimuli, comprising the familiar stimulus, a new-shape stimulus, and a new-texture stimulus. The test stimuli were presented ( a ) immediately, ( b ) after a 5-min delay, or ( c ) after a second familiarization or "interference" phase involving another haptic stimulus different in shape and texture to the first. The infants demonstrated recognition of shape and texture in the No Delay condition, of shape and (marginally) of texture in the Delay condition, but only of texture in the Interference condition. The greater susceptibility of shape to interference was considered in terms of the degree of similarity among the shapes employ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7.
Flower image retrieval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for computer-aided plant species recognition.In this paper,we propose an efficient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color clustering and domain knowledge to extract flower regions from flower images.For flower retrieval,we use the color histogram of a flower region to characterize the color features of flower and two shape-based features sets,Centroid-Contour Distance(CCD)and Angle Code Histogram(ACH),to characterize the shape features of a flower contour.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ur flower region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color clustering and domain knowledge can produce accurate flower regions.Flower retrieval results on a database of 885 flower images collected from 14 plant species showed that our Region-of-Interest(ROD based retrieval approach using both color and shape features can perform better than a method based on the global color histogram proposed by Swain and Ballard(1991)and a method based on domain knowledge-driven segmentation and color names proposed by Das et al.(1999).  相似文献   

18.
A flower image retrieval method based on ROI fea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 There are about 250000 named species offlowering plants and many plant species that havenot been classified and named. Plant classificationand identification is a very old field. So far, thistime-consuming process has mainly been carriedout by taxonomists and/or botanists. A significantimprovement can be expected if the plant identifi-c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by a computer automati-cally or semi-automatically with the aid of imageprocessing and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