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和说明为表现方式的文体, 溯源于先秦诸子, 逐步发展为以“论”名篇。现存最早的单篇论文为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行文斩截酣畅, 东汉之文则更趋于精微。魏晋南北朝文风崇尚自然形成, 文学气息益浓。唐宋以还, 诸论丛出, 既有治世移俗的内容, 又有文从字顺的形式,创作成就卓著。下逮元明清, 远追汉魏, 近绍唐宋, 亦不乏佳什。古代论说文多具有理论的逻辑性, 又讲求文学的形象性, 实为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门类  相似文献   

2.
古代论说文具有突出的思辨性特征,在发展思辨思维、引导理性表达、促进德性养成方面有其独特价值。当前,高中古代论说文教学存在思维训练碎片化、资源整合不足、学生阅读兴趣匮乏等问题,而思辨性阅读教学能较大程度地发挥古代论说文的应有价值。立足文体特征,设计思辨性阅读教学理论框架,并依据文体发展演变情况,系统化设计各时代论说文专题,以进阶性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思维技能进行合理质疑、辩证分析、理性评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3.
虚构故事:先秦诸子论说文的一种说理方式周须勇按通常的文体观念,论说文应讲事实、摆道理,论证要真实可靠。可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却有一种特殊的论说方式,就是虚构故事以明理。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最先成为显学的是儒、墨。在儒、墨...  相似文献   

4.
论古代文体之关系及其流派之演变刘继才中国古代文体繁多,诗、词、曲、赋、散文、小说、戏剧等,不一而足,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局面。但影响最大的文体,主要有四种,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所以这里沦及的文体之间的关系及其流变,指以上四种而言。中国素称诗...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看似相同的古代文体,如“论”“说”、“辞”“赋”、“记”“志”、“疏”“表”等,这些文体表面看起来相同,其实却存在一定差别。学生容易混淆,产生误解。如果对它们加以具体而完整的分析,就能使学生消除误解,进而准确深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技巧。一、论与说“论”与“说”同属于古代论说文,它们的文体性质和行文特点有相近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一,“论”与“说”这两种文体的来历有不同的渊源。我国古代以“论”为篇名的文章可以追溯到先秦诸子散文,如《荀子·天论》《庄子·齐物论》。清代学者王兆…  相似文献   

6.
课文中涉及的古代文体,大致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韵文,是指讲究格律用韵的诗、词、曲赋等。散文,是个广义的概念,指韵文以外的所有古代文体,而不是指现在讲的或抒情、或状物、或写入、或记事的“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文体。以下的文体分类,即仅就古代的散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编撰古代散文史,有三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对古代散文的文体分类要讲究科学性.为避免随意分类带来的混乱现象,取用古代文体分类规范和约定俗成的说法是必要的.二是对古代散文文学性的确认不能一概而论.古代散文是一个超级文体类型概念,由多个次一层级的文类组成.对古代散文文学性的确认,最好分类而言,不要一概而论、笼统言之.三是古代散文史的书写策略应以纪史为主、论史为辅.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古老的文体.散文又是最保守的文体.所谓保守,是指其文体形式,自古至今,变化并不巨大.古代小说与现代小说、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而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除了文言变成了白话,其他谈不上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个中原因,姑且不论.这里只想说,古人关于散文应该如何写的谈论,并没有过时,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致有体,死守则自缚”──也谈古代论说文体兼与于津津同志商榷浙江温州七中林志坚拜读《浅谈古代论说文体》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6.1),因本人也曾对这些问题有过一些思考(见1991年(中学语文教学)第1期拙文《捕蛇者说)文体辨》,现联系于津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散文,面广量大,争议甚多。本文通过审美观与文体论的阐述,以探讨其基本规律,为今后散文研究建刍荛之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代和语境下的散文概念,反映不同的散文观念。宋元时期古文运动与文章评点之兴等外部因素,加上文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因素,促使宋元散文最接近古典散文概念,即古代散体文,后世散文大抵沿袭宋元,故宋元散文最有资格代表散文的文体概念。直至近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思想引入我国,散文文体与文法才发生变化。现代散文纯粹是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与宋元散文有着实质性的差别,除了语体之异,二者最突出的差异乃文体观念之异,具体表现为现代散文文体等级的倒退、文体层级的倒错。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在近代思想界的价值已经得到公认。本文试图从散文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其文学价值。指出梁启超新文体散文的几个明显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散文特点的继承和变异。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杂文学”的传统发展到了极致,启迪了新文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文体常识文体常识就是指文章的体裁知识,即文章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各种标准来分类,如根据文学样式可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都是现在的分法,而在古代,却没有这么规范的定型,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因此,要对文言文进行阅读鉴赏,就必须对古代文体常识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现就古代散文和小说两大主要文体,分别作如下解释:1.古代散文常识。①传:记载某人生平事迹的一种文学体裁。如《屈原列传》。②赋:用以铺陈事物的一种散文体裁。如《阿房宫赋》。③序:用以叙述说明,用于书…  相似文献   

14.
一、中心议题:如何深化扩展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这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如何看待古代散文研究的现状;(二)怎样认识古代散文的性状。二、使中心议题扩大化、深入化、具体化的专项研究:几种散文文体研究、散文断代研究、作家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程,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偏见,导致古代散文的教学颇受冷落。究其原因,应该与古代散文的概念不清晰、范畴不明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唐宋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独立文体、秦汉魏晋南北朝散文拓宽种类的基础上,更加扩展、丰富、充实了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呈现出极为鲜明丰满的优雅、崇高、悲剧、喜剧四种美的形态,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由奠基、过渡到新的繁荣并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乃至中国历史上,柳宗元都是那些为数不多的具有鲜明个性的著名作家之一,特别是他的散文文体创作,具有诸多同时代的作家所不能媲美的创新特质。通过对古代散文的概念、文体论的概念以及对柳宗元的散文分类依据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柳宗元散文的分体分类,有利于我们对柳宗元散文文体创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韩愈是司马迁之后的散文大家。做为一代文学宗匠,他戛戛独造,自铸伟词,撰著了大量的散文,且以巨大的努力和顽强的精神领导了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在柳宗元等散文家的支持下,凭着取得的卓著创作成绩,动摇了六朝以降追求辞藻华丽、讲究声律对偶的骈文的长期统治地位。韩愈的散文显示了古文运动的光辉业绩。这些散文,保留到今天的还有近四百篇。他的门人李汉在编辑韩愈遗著时,把这些作品分为杂著、书启、赠序、祭文、碑志、杂文和表状七类。大体上说,杂著、杂文和部分表状是论说文,书启、赠序、祭文等则是应用文。但是韩愈在写作时不受文章体制的束缚,突破了一切文体的界限和陈规旧例,把大部分应用文写成了文学性的散文,即使在论说文中也有形象性的描写和浓厚的抒情气氛。唐代裴度是第一个批评韩愈散文的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为什么要抓散文系列训练呢?首先,从散文本身说,散文是最富于综合性的文体,有人称它为“边缘文学”,因为它受到了众多学科的青睐:历史——传记、回忆录;地理——游记;新闻——通讯、特写;哲学、社会科学——文艺性论说文、杂文:自然科学也不放过它——科学小品。这是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走进去的人,大多得益.其次,从学生的现状来看,在人生想象发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古代游记散文一直是困扰师生的共同难点,教师头疼怎么教,学生烦恼如何学.不妨把握初中古代游记散文的文体特点,从理结构、炼字句、掘思想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点拨教学,为改善古代游记散文教学现状提供新思路,解放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