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根据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工场时代(17世纪-19世纪初)、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电气化时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同时近代发展过程存在三条主要线索:主线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由此派生出两条辅助线索即工人运动和社会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第三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对蒸汽机时代历史发展的概括,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而本节内容又是对这一阶…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科学技术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 ,几乎席卷了所有的领域 ,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原子能、光导纤维、激光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70年代 ,产生了质的飞跃 ,世界进入了新技术革命阶段。冷战结束前 ,人类已由工业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纵观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 ,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20世纪初以来进行了30多年的物理学革命为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谓20世纪初的物理学革命 ,指的…  相似文献   

3.
30年代塞北小说创作,是内蒙古现代小说发展的重要开端,也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组成部分。这时期塞北小说的创作倾向表现为:一、多集中在对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揭示上;二、揭露统治阶级的丑恶,抨击社会制度的腐朽;三、反映绥远人民从觉醒到崛起、从自发到自觉的思想历程和斗争历程;四、反映塞北妇女的苦难生活及其觉醒和反抗的精神历程。  相似文献   

4.
“混合运算”是(人教版)五年制第六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完第一小节并完成练习三十后安排的一节考查课,它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请同学们口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屏幕出示:75-40+20÷5,75-(40+20)÷5,(75-40+20)÷5,75-(40+20÷5)。生1:老师,我们这组发现这四个算式中的数字相同,运算符号也相同,可是计算结果不同。生2:我们还发现这些数字的排列顺序都相同,而且每题都有小括号,只是因为小括号的位量不同,运算结果就不一样。师:说…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标志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尤其是70年代以后,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革命,使人类进入新技术革命阶段....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发现于1900年,从此揭开了敦煌学研究的序幕,中国20世纪敦煌学的研究可以分为萌芽、发展、深入、繁盛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其特质,萌芽阶段主要表现为对敦煌遗书的收集和整理,并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发展阶段是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主要成就有文献的整理编目,文学的研究和艺术研究;深入阶段是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除将第二阶段的研究引向深入之外,在语言学方面、社会经济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繁盛阶段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除涵盖以上的研究外,还进行了新的拓展,并导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诗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人瞩目的作家,他不仅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的主要创始人和得力支柱,而且是一位风格独具、才华卓著的新文学健将。二十年代初期,他的自传式的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小说,如空谷足音震动了文坛;三十年代,他的抒情小品、游记、随笔,为我国现代散文创作增添了异彩;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的旧体诗词蜚声文苑,流传海外,艺术造诣之高,同时代人很少能与伦比。郁达夫是一位忠贞的爱国主义者,他兼诗人、小说家、散文家于一身,确实是现代文坛上的多面手。近年来,国内外对他的小说、散文创作论述较多,对于郁达夫的旧体诗词却很少有人作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应有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修辞学发展至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在这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发展有一个贯彻始终的研究动向十分引人注目,这就是由重视修辞学与美学的密切关系到最终走向语言美学建构的历史嬗变。这一嬗变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本世纪初至1950年,是理论上强调修辞学与美学密切关系并注重从实践上用美学理论对修辞诸问题进行具体论述的时期;第二阶段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总体上忽视修辞学与美学关系并疏于以美学理论对修辞诸问题进行具体研究的时期;第三阶段从80年代初至今,是理论上与实践上都特别重视修辞学与美学关系并力图建构独立的语言美学框架或体系而终于基本达成目标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10.
焦菊隐的戏剧—诗观念是其导表演理论的重要基石,也是他对中国现当代话剧理论,特别是导演理论的重要贡献。从焦菊隐戏剧思想的发展来看,其戏剧—诗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年代至30年代为第一阶段,40年代至50年代中期为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三阶段。焦菊隐戏剧—诗观念的意义在于强调了戏剧与诗的内在关联,将诗性的呈现视为戏剧导表演的终极追求,而这在当代话剧导演中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1.
江门五邑华侨在海外从事华文报业的历史悠久,人数众多,成就卓著。在近代,其发展可分为19世纪50年代中的萌芽与创始期和19世纪90年代中至20世纪40年代末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两个时期里,五邑华侨不仅对海外华文报业的创办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而且对华文报业的发展,尤其为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伊斯兰复兴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激进政治思潮和力量。它经历了18-20世纪初的萌芽、20世纪20-60年代的产生、以及70年代至今的新崛起的发展历程。冷战后其影响所及除伊斯兰世界外,还波及世界许多地区,并表现出斗争形式多样、国际联系加强等新趋向。但从整体看其力量仍处于分散状态,难以形成同西方对抗的牢固集团。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建国后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历程划分为四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都从改革重点、改革措施和改革成就三方面来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第一个时期,重点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开放后到80年代初为第二个时期,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和建设教材的措施进行改革;80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末为第三个时期,通过语文教学的研究等措施进行改革,进而在教师素质建设和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成就;21世纪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改革为第四个时期,在新课标的思想指导下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是改革比较全面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长江逝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郁达夫早已远去,但其留在人间的皇皇数百万言的文学作品却永留史册,丰富着一代代人的精神,陶冶着人的性情。重读郁达夫,笔者颇为注意他五四时期的热烈,到30年代转为恬淡的情怀,以及此时他所代表的一类知识者的心态和其中涵盖的文化蕴意。把郁达夫这种心志表达得最为到位的是完成于1932年IO月的小说《近桂花八这篇为作家自己所钟爱。史家评说它“代表了郁达夫后期小说的最高艺术成就,与前期的《沉沦》遥相呼应,共同体现了郁达夫小说的总体特征和总体演化轨迹”(‘’就对主体情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英美国家大学理想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18世纪至19世纪末、19世纪末至20世纪二战前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反对新大学,意味着传统大学观念的成熟;第二个阶段是反对高等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第三个阶段是反对现代性对大学的戕害.在第三个阶段,中国大陆的大学理想研究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融入了这一学术史历程.最后,本文提出了大学理想研究的局限和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中刻划了不少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大多是知识者的形象.由于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和思想情绪.郁达夫小说中的知识者形象已自成系列,他们已形成了沉沦者、零余者、隐逸者三个形象系列。本文拟对这些形象系列作些概括和分析。沉沦者形象系列主要出现在郁达夫早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一位有着明确艺术追求的作家。这种艺术追求的创作收效如何?时代价值如何?历史影响又如何呢?本文就此作一些分析。1 一九二一年七月,当《沉沦》等完篇的时候,郁达夫尚没有当作家的“野心”;回国之后,受了暗箭明枪之迫,才“听天由命”,“承认了这一种为千古伤心入咒诅的文字生涯”。留日学的经济,终生从事文学。既操文学之业,必有他“艺术的志趣”,这“志趣”是什么呢?即“不得不在空想的楼阁里寄我的残生”,借小说以自遣。在除旧布新的时代,靠了对中外小说的融贯,创造内容、形式具新的新小说,并以那全新的创造物取代旧小说,确又是郁达夫的高远之志。走过五、六年的小说创作历程之后,郁达夫曾分析自己初试小说时的艺术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格非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其作品的意义和一般结构模式.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格非小说中"桥”这一意象,展示格非对世界真实性的追问历程,而该历程对其小说的形式演变有着密切关系;第二部分从小说的事件排列方式、事件间相互关系及故事走向归结出格非小说的"桔形结构”模式;第三部分对后新潮小说做出概括性评价,认为形式实验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表现了作家对"真实性”这一美学问题的新一轮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是在中西文化大撞击的背景下,随着个性意识渗入社会而萌生、发展的。最早写出有现代意味、即以初步觉醒的人的意识为思想基础的抒情小说的是苏曼殊,而能够代表二十年代抒情小说大潮的当推郁达夫。从苏曼殊到郁达夫,可以勾划出一条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发生发展的轨迹。创造社成员陶晶孙曾说:“以老的形式始创中国近世罗漫主义文艺者,就是苏曼殊;而曼殊的文艺,跳了一个大的间隔,接上创造社罗漫主义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老将钱玄同也曾设想:“曼殊上人思想高洁,所为小说,描写人生  相似文献   

20.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