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起来惭愧,知道中大有个博学鸿儒黄际遇先生,我是在黄家教先生的课堂上听来的。 黄家教先生是中山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我们当面称他“黄先生”、“黄老师”,但背称他“黄家老”、“家教老”,甚至“家老”。我至今不知道是我们的创新呢,还是沿袭学长们的称谓。1983春天,他给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汉语方言学》课。黄先生的课,有趣的例子很多,  相似文献   

2.
和安石在一个教研室共事近四十年 ,印象最深的还是在一起编书的日子。我大学毕业刚留校 ,就奉命带领中文系 58级的学生到门头沟煤矿去搞半工半读 ;随学生一块儿去半工半教的五六个教员中 ,就有石安石。当时系里指定由他、贾彦德和我共同讲授“语言学概论”课。那时的“语言学概论”课没有教材 ,主要参考苏联人契科巴瓦的著作。无论是教的、学的人 ,都感到这门课抽象、枯燥 ,难教难学。安石就提出了在我们备课的讲义基础上自编教材的设想。从门头沟回校后 ,在高名凯先生的指导下 ,由安石具体组织教研室年轻的教员和在学的硕士生开始编写。1 9…  相似文献   

3.
在《语法答问》中,朱德熙先生将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运用到汉语语法分析中,为汉语语法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揭示了晦涩难懂的语言学理论,为汉语语法学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温敏 《语文知识》2013,(4):36-38
《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都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对外汉语的专业必修课,然而很令学生头疼、老师苦恼。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概括课程内容、总结教学方法,以期让"曲高和寡"的语言课还原生活,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5.
我是 1 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的研究生 ,我的专业方向是普通语言学 ,岑麒祥先生、石安石和叶蜚声老师都是我的导师。我非常庆幸能有这样的好导师。他们的品格光辉照人 ,他们的言行是我活生生的榜样 ,永远指引我前进。石安石先生的名字我早就熟悉 ,他和高名凯先生主编的《语言学概论》在念大学本科时就看过 ,考研究生时又学习了几遍 ,但石老师本人却没有见过。到校后我去拜见 ,第一次谈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态度诚恳 ,言语平和 ,和蔼可亲 ,平等待人。我们谈了很多 ,但主要的还是专业。他问我大学时和毕业后的情况。我说我大…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有一个认识要解决,就是应用语言学不是实用现代汉语。 有的老师欢迎应用语言学进入大学课堂,有一个原因是说现代汉语课不怎么好上,没有什么用,学生也不怎么爱听,而应用语言学是讲应用的,比较实用,学生学了有用,学生会爱听。我觉得这是误解。 现代汉语课也是很有用的,只不过我们的定位和上的内容有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  相似文献   

7.
低谷人生     
学校新开了一门课——《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由于缺少老师,教务处让我通过在证券公司任职的先生介绍一位,于是杨老师成了我们的外聘老师。  相似文献   

8.
谈《现代汉语》教改的能力化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对《现代汉语》教改进行能力化导航,应养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从学科来看,《现代汉语》课所要培养的能力应包括语言和言语两个方面。所谓语言能力,指的是和语言内部各要素相关的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即语言的规范性运用能力;所谓言语能力,则是指关涉语言外部因素的思维、语感和文化等交际语用能力。就方法而言,《现代汉语》课所要养成的能力应涵盖理论认知和实践运用两个层面。所谓理论认知,就是利用语言学理论的先导性,构筑先进的思维平台,逐步实现语言学理论的迁移与泛化,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全面…  相似文献   

9.
小雨老师要上公开课,教学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苏教版必修二),让我帮她磨课。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我的老师》中魏巍对蔡老师的爱戴、《最后一课》中小费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敬佩,既是学生对老师高尚人格、综合素养的崇拜,也是老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感染、熏陶和长远影响。我国自古就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大师黎锦熙先生说,汉语是"偏重心理,略于形式"的。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也说,西洋的语法是法治的,中国的语法是人治的。具体地  相似文献   

12.
忆老叶     
我和老叶(叶蜚声兄,我一直称他老叶,他称我世开)是1957年2月一同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的“副博士研究生”(学习四年)的。我俩戏称是“三同”,即同乡、同年和同班。 老叶以前是上海交通大学学财务管理的,我是武汉大学学外文的。北大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根据我们的学历:要求我们补中文系本科生的五门课:汉语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学和语言学史。考试及格才有资格写研究生论文。他的导师是岑麟祥先生,我的导师是高名凯先生。我们分别在导师指导下读一些语言学的经典著作,每周至少按时去见一次导师,质疑或讨论…  相似文献   

13.
聂焱主编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江苏省修辞学会部分会员曾就该书及相关的语言学、修辞学及语言学流派等问题,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王希杰先生作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的开创者称得上是一面旗帜。聂炎主编的《导论》是一部对三一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得之作,是汉语修辞学学史和汉语语言学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开生面、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三一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记得,四十年代初期我在大学读书时,中文系和外语系都有“语言学概论”这门基础理论必修课。那时好象没有什么公开出版的教材,我的老师方光焘教授讲课的时候,只是或高度概括或重点突出地为我们介绍一些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等人的学说。由于讲解时联系汉语的实际,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为后来引起我们对语言学发生兴趣打下了基础。五十年代里,大学仍保持这门基础理论课。当时全面学习苏联的风气盛行,契科巴瓦的教本被译成中文出版之后似乎成了唯一的样版。后来,一些自编的《普通语言学》或《语言学  相似文献   

15.
聂焱主编的《三一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出版发行之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江苏省修辞学会部分会员曾就该书及相关的语言学、修辞学及语言学流派等问题,在南京召开研讨会,一致认为王希杰先生作为“三一语言学”理论的开创者称得上是一面旗帜。聂炎主编的《导论》是一部对三一语言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难得之作,是汉语修辞学学史和汉语语言学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笔者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这本书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别开生面、特色鲜明,体现了对三一语言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朋友和朋友的书初集》(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是于光远先生的回忆录,内容丰富,叙述生动。在《小学初中时期的三位老师》一文中,于先生回忆了对他影响大、教育深、帮助多的老师及其学习内容,其中关于教语文的老师所上的历史课的叙述,对我触动很大。于先生说:  相似文献   

17.
我不聪明,但知笨鸟先飞。能够努力学习运用科学的哲学观点研究汉语,研究古典文学鉴赏,研究大学、中学语文教法学法等,却很幸运。人们说我应该从战略高度在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亦即从科学发展观上多作一些冷思考。解放初期,我由于很喜欢写文章,就被党和人民政府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这对我这个打游击读书的人来说,确实喜从天降,置身梦幻之中。白天,北京的阳光特别灿烂;夜晚,天上的月亮也更加清朗了。我被推选为语法课代表,又帮助黎锦熙先生整理《国语大词典》的卡片,有机会更多地向语言学泰斗黎先生学习,沐浴着化雨春风。侧闻…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校汉语教材的主流是好的,毋庸置疑;但正象白壁有时会带有微暇一样,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免有其缺憾,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重复与某些内容的不足上。 一般说来,本科院校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教研室和古代汉语教研室的教师分工是比较明确的,即教现代汉语课的教师不教古代汉语,教古代汉语课的教师不教现代汉语;只有在那些师资缺乏的学校,特别是专科学校,才往往有两门课兼上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在通常情况下,教现代汉语课的教师不太熟悉古代汉语,教古代汉语课的教师又不太了解现代汉语,对教材某些内容难免取舍失度,而教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师又往往疏于翻阅学生前面学过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都有些什么内容,大都照本宣科的局面;更主要的是,各门教材的编著者习惯于各顾各的学科,彼此不相过问,缺乏横向联系,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教材内容上出现重复和不足的现象。例如:(1)《现代汉语》中的“汉字的造字法”与《古代汉语》中的“汉字的结构和发展”相重复;特别是有关《说文解字》知识,如“六书”等内容;(2)《现代汉语》中“词义的演义”等内容,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以普通语言学》)中的同类内容重复;(3)有关“汉字”、“词汇”知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所讲同类内容也有若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理论,其产生离不开世界请语言的研究成果。由于汉语缺乏形态的孤立语特点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小学传统,汉语语法学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研究基础,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即是其中之一。赵元任先生在早于认知语言学诞生10多年前就提出了与该理论相类似的观点:由意义出发归纳词类的形式标准;语法范畴的确定具有相对性;语言系统中存在对称和不对称的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20.
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辞章学论集》问世了。这本论集虽然不像时下流行的洋洋几十万言、上百万言的皇皇巨著,·但拿起来却有沉甸甸的分量。因为它包含着志公先生矢志探索汉语辞章学二三十年的心血;因为它显示着先生潜心研究汉语辞章学不断发展的轨迹;更因为先生洞悉几百年、上千年来语言学及语文教学成为老大难问题的症结所在,敏锐地提出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