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康年 《收藏》2008,(3):124-125
安徽望江县博物馆藏有两枚战国蟠螭纹铜镜、一枚八卦纹纪年镜、一批青铜兵器、两枚元代铜权,现介绍给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2.
刘勇先 《收藏》2008,(5):85-85
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因战争的需要而大量铸造,是当时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  相似文献   

3.
钺,本是高古时代(亦称上古,通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朝)用于劈砍的一种青铜兵器。它既是王者贵族所使用的兵器,也是象征着权力的礼器和用以司法的刑器。钺的形制似斧,但刃阔而弯曲,  相似文献   

4.
云贵高原上出土的西南夷青铜兵器数量众多,艺术韵味独特,魅力四射,为世界所瞩目。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同时也展示着当时是一个战事连绵,争夺激烈的残酷年代;军事武术已经形成,战争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中原、荆楚、巴蜀、百越等青铜武术文化至迟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在西南夷地区已得到传承和发展也在这些青铜兵器上得到印证。表明西南夷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交流中,非常善于学习不同民族的武术文化,吸收其他民族的武术文化因子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武术文化,做到"和而不同",从而形成云贵高原上色彩斑斓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5.
刘明科 《收藏》2013,(12):90-99
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明显滞后于中原文化。尤其是巴蜀地区出土的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兵器,如虎纹戈、三角援戈、柳叶剑等.是探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最好资料.本文所述肯铜兵器皆出土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  相似文献   

6.
林轩 《中国集邮》2001,(9):10-11
青铜是指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和纯铜比较,青铜较坚硬,易铸造,光泽好,耐腐蚀,可制作生产工具、兵器和装饰品,因而受到格外重视。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年左右形成,经夏、商、两周和春秋时代,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的冶铸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识达到了高峰。在当时的亚洲艺术史和工艺史上,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绝对是一颗光衫夺目的明珠。  相似文献   

7.
唐涛  于亨 《收藏》2009,(3):94-97
中国青铜器的发展道路上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一个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青铜兵器的发展也与其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3)
正近年来,河南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城市建设,在殷墟原保护范围边沿地区基建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总计发掘面积5000余平方米,清理发掘了一批商代房基、墓葬、车马坑、祭祀遗址、祭祀坑、水井、窖穴、灰坑及道路等重要遗迹。发掘商代墓葬300余座,出土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礼器、兵器、工具及玉石器、陶器、骨蚌器等,堪为商代玉器的标准器。玉鱼形刻刀(图1)a.玉鱼,长6.8厘米,青灰色。体呈弧形片状,鱼方形嘴唇,圆眼凸出,嘴后有一个圆形穿孔。背、腹鳍用斜线纹雕刻,背鳍较窄长,腹双鳍较短。刻刀在  相似文献   

9.
樊海涛  刑毅 《收藏》2007,(6):116-119
青铜扣饰是用青铜铸造的背面有矩形齿扣可供系戴、悬挂的一种装饰品。它主要流行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滇池区域,是滇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在云南发现最早的青铜扣饰出自曲靖八塔台古墓群。该地出土一批圆眼、宽鼻头的圆形动物纹扣饰,直径在10厘米左右,时代约为春秋早期。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青铜扣饰以江川李家山、晋宁百寨山、官渡羊甫头等地出土的为代表,形式多样、工艺精湛,堪称云南扣饰艺术的顶峰。  相似文献   

10.
祝中熹 《收藏》2009,(4):92-96
《左传&;#183;成公十三年》刘子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引领社会进步的青铜制作,集中体现了上述理念。青铜被大量用来制作礼器,礼器的首要功能是用于祭祀。祭祀的灵魂是人与神之间意念的沟通,这种崇高神圣的精神活动,需要通过庄严的仪式化和物象化来完成,用青铜铸造兵器,更在礼器制作之前即已盛行。早期的武器同时也是人们谋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矛是在一根竹制或木制长柄的前端,安有一个很尖且两面带刃的枪尖的兵器。矛的使用方法大多是用双手握柄,以直刺(戮)为主的单一使用方法。 图1的矛,出自战国时代。矛尖部分,长约37厘米,用青铜制成,呈长三角状,带  相似文献   

12.
“刀”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兵器之一。《释名》说:“黄帝来首阳山之金始铸为刀?”可见,刀是上古时期的青铜兵器,其历史十分久远。刀在中华武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甲骨文中,刀字写为“1”样图形,看上去,刀是一面刃,刀锋有后钩,背托以木,显然这种兵器利于斩杀。所以《释名》说刀“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地。”《说文》释“刀,兵也。”无疑,刀在冷兵器时代是重要武器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勇刚 《收藏》2009,(4):99-101
2005年初夏,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闰家沟村发现了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各类文物70余件,其中青铜器57件,是目前陕北地区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墓葬。这些青铜器中有礼器17件,包括4鼎、5簋、1觑、1尊、1基、2觚、3卣,数量之多,规格之高,为陕北地区所罕见。其中的羊首钺、铃首剑、铃首匕、三銎刀等青铜兵器带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特征。该墓还出土了两件圆雕青铜马,为目前国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4.
刘勇先 《收藏》2011,(12):101-101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文献典籍《考工记》中记述了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设计规范、制造工艺和工艺美术资料及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考工记》篇幅并不长,但科技信息合量却相当大,内容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礼器、钟磬、练染、建筑、水利等,还涉及天文、生物、数学、  相似文献   

15.
喻晓辉 《收藏》2023,(2):46-49
<正>一、青铜器及其发展概述青铜器在世界史上有近6000年历史,在我国有近5000年历史,相当于尧舜禹时代,相关文献中开始出现了青铜器冶铸的记载,最初出现的青铜器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到了夏代,开始有了青铜容器和兵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商中期青铜器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相似文献   

16.
宋康年 《收藏界》2013,(4):104-105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当吟诵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这首诗时,不禁使笔者联想起我县博物馆陈列室的几十件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兵器。时光荏苒,一晃已是28个年头了,记得是1984年的-个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时节,在该县城向南约  相似文献   

17.
1974年3月至1976年,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杨村相继发现秦兵马俑1至3号坑,出土兵马俑及战车、青铜兵器共8000余件。1976年9月,动工兴建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1979年11月建成后对外正式开放。为方便中外游人的通信,1980年10月1日,县邮电局在秦俑馆设置邮亭。1983年6月1日,更名为  相似文献   

18.
《收藏界》2016,(4):141-144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简介一些青铜容器主要的种类和名称。  相似文献   

19.
古文献上对“鸡古白”(鸡骨白)的成因,都说同地火有关。就目前的出土玉器实物资料来看,那些玉援铜内戈、铜柄玉矛、铜柄玉戚等青铜与玉结合的复合器物,就显然有不支持这种观点的沁色现象。如河南新郑望京楼、河南安阳殷墟等地出土的此类兵器,以前人们一般部认为玉刃与铜柄(内)之间的结合是镶嵌  相似文献   

20.
<正>2005年国家把贵州省天柱县老海村的侗族武术月牙!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月牙!,原名月牙翼齿!,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高酿镇老海村在古代抵御敌人的一种兵器,状似水牛角,两边两排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