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接受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生前也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接受美学的大量论述。这些论述,有些是和当今那些接受美学家的意见不谋而合的;有些是和他们出入甚大的;也有些是他们没有涉及或未能深入展开论述的。可以说,鲁迅生前虽然尚未出现“接受美学”这个概念,但是,他的有关接受美学的思想却是相当丰富的。现在,就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鲁迅的接受美学思想做一些初步的挖掘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对美学问题曾经作过广泛而深入的论述,这些论述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其中包括革命斗争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鲁迅没有写出专题的美学文章,其美学思想中的观点和理论,散见于他的各类著作中,也体现在他作为一个作家的艺术实践中。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首先得运用归纳的方法,把这些分散的美学观点和理论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化,然后再和他的艺术实践加以比较,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3.
文艺上风格与流派其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何在,怎样评价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对这些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在实践中妥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也正是美学上的重大课题.鲁迅,不仅在他的文艺专著,如《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而且在他的许多杂文、书信、序跋、日记中,都有不少关于风格与流派的精辟论述,这些论述是鲁迅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鲁迅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相似文献   

4.
鲁迅审美价值发生论,是对鲁迅的审美之于价值关联的认识、态度、观念以及践行的审美事态如何生成的研究.鲁迅审美价值发生及其生成是在内、外机缘共生的场力下完成的,我们认为传统审美文化积淀、科学美学的吸收、唯美个性的张扬、深度美学的夙求构筑了鲁迅审美价值发生的深度轨迹,探究鲁迅审美价值发生论,对澄明鲁迅的美学范式及其价值多有裨助.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鲁迅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生前虽然没有见过面,也未曾有过个人书信往来,但其心始终是息息相通的。毛泽东爱读鲁迅的书,非常推崇鲁迅的人格、思想和精神。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出版过研究鲁迅的专著,但在其著作、报告、讲演和口头谈话中,却有不少关于鲁迅的论述,仅130多万字的《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五卷就达20处之多。这些论述言之有据,论之在理,闪烁着深邃的思想火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6.
鲁迅关于小说创作的美学理论,很值得新时期小说家学习与继承。本文通过对鲁迅《药》《孔乙已》《明天》《白光》《社戏》《故乡》等小说的具体分析,从自描手法、心理刻划、人物塑造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鲁迅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以往对鲁迅作品的研究,悲剧冲突只是作为分析悲剧艺术特色或美学特征的从属顺便提及,而结合作品教学,论述中学鲁迅小说的悲剧冲突,目前尚无专题文章问世。本文突破社会制度。阶级压迫的传统分析方法,从文化视角切入,以广义文化对人的制约关系为论述支点,着重阐述“食人”的传统封建文化人性的摧残以及人的精神异化状态,展示中学鲁迅悲剧小说中人与文化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今年5月份,出版了呼兰师专学报副主编姜志军同志的两部学术著作:《鲁迅与萧红研究论稿》和《编余随笔》.《鲁迅与萧红研究论稿》一书,主要对鲁迅的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鲁迅作品的童心美、鲁迅对萧红创作的影响和萧红的创作风格、美学追求、作品成败进行了研究品判,此书论述求新求深求是求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于今年5月份,出版了呼兰师专学报副主编姜志军同志的两部学术著作:《鲁迅与萧红研究论稿》和《编余随笔》。《鲁迅与萧红研究论稿》一书,主要对鲁迅的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鲁迅作品的童心美、鲁迅对萧红创作的影响和萧红的创作风格、美学追求、作品成败进行了研究品判,此书论述求新求深求是求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篇札记初步涉及中西美学理论的比较。由于这在目前来说依然是一个招人怀疑的课题,在此且引证鲁迅先生的一段论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理士多德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为世楷式。”虽然这并不是在作中西美学理论比较的专论,但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有三点值得注意:(一)鲁迅先生已经进入中西美学理论比较的领域;(二)这种比较未局限于同时代的比较,盖刘彦和与亚理士多德两人所处的年代相差好几百年;(三)明确地见出了《文心雕龙》和《诗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代喜剧美学体系的营造始自新文化运动初期,到20年代中进入体系基本确立期。从事开拓性耕耘的有徐大纯、蔡元培、吕澄、陈望道、范寿康、鲁迅、林语堂、邓以蛰等人,其中尤以鲁迅贡献最大。1925年鲁迅提出著名的喜剧定义;他对喜剧的本质、美学特征及效应的阐述,为现代喜剧美学体系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座,堪称现代喜剧美学思想确立的一座界碑。  相似文献   

12.
探讨鲁迅早期美学观的性质,不仅有助于弄清鲁迅美学观的发展实际,而且有助于弄清我国近代美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怎样评价近代美学史上两大派的美学观,鲁迅早期和其他一些人同时期的美学观有无质的区别,康德美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近代美学等,这是因为在探讨鲁迅早期美学观时不能不牵涉这些问题。因比,这个探讨具有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杰出的成就和他的艺术理论、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研究鲁迅,从他具有真知灼见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中,探索他运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把握现实、反映现实的独特性,研究他留给后人的创作经验和美学传统,对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一般指他一九○二年东渡日本到五四运动发生前这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不少鲁迅的小说作品,如《孔乙己》《药》《祝福》《阿Q正传》等。文中的人物学生耳熟能详,但对于这些悲剧的美学意义,他们却可能不甚明了。个中缘由与教者没有此概念或认为没必要提及不无关系,这显然有悖于审美教育的精神,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2005,(1):13-13
王国维、鲁迅所创始的生命美学意味着20世纪中国美学的精神高度。然而,回望已成为历史的王国维、鲁迅,不能不感慨唏嘘。此后的社会美学、认识美学、实践美学从根本上偏离了王国维、鲁迅开始的美学道路。跨入21世纪的门槛,要在美学研究中拿到通向未来的通行证,务必补上新的一维——信仰之维、爱之维,务必要为美学找到那些我们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受难的所在。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的创作极为丰富.对于他的小说、诗歌、杂文和翻译作品,以至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及古籍序跋,都已经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和专著.然而对于鲁迅的写作理论,却很少有人问津.原因何在呢?我以为有两点:一是鲁迅曾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一般读者误以为鲁迅是不讲写作方法的,要学习写作,也不必懂得写作理论;二是鲁迅没有撰写过论述写作的专门著作,要研究鲁迅的写作理论,困难颇多.  相似文献   

18.
最近,读了鲁迅一些关于文艺创作的论述,很受启发,觉得它对于改进我们中小学的作文教学很有现实意义。一、“孩子们常常给我好教训,其一是学话”鲁迅几次提到“小儿学语”给自己的“教训”:“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的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  相似文献   

19.
美学与文艺学是密切联系的两个学科.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论述可以从文艺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也可以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考察.新时期以来出版的研究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论述的专著,从文艺学的角度考察较多,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有没有,现在学术著作发行渠道不那么畅通,也许已经有人写过这方面的著作,只是我无缘拜读.我读的从美学角度分析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论述的著作,秦忠翼同志的《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算是第一部.读过之后,它给我的感觉是:材料搜集之多,内容之全面,以及论述问题的深度,与它性质相近的专著比较,似胜一筹.秦若…  相似文献   

20.
鲁迅没有写过什么关于美学的鸿篇巨著,但他毕生重视美育,研究美学,探讨美的客观规律。在他的杂感、小说创作中,在他的文学艺术论文中,在他的革命实践和艺术实践活动中,对美、美感、悲喜剧、美的规律等根本性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形成了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美学思想。这是一笔丰富的、宝贵的美学遗产,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