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为跨文化交际主要方式的翻译从一开始就打上了意识形态的烙印,意识形态不仅仅在语言和概念层面影响着翻译策略,还体现在对翻译的选材上。从佛经翻译选材及其翻译策略角度探究社会意识形态对佛经翻译的影响,并试图说明佛经的翻译其实就是汉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选择,是一种异域意识形态向本土意识形态渗透、交流、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翻译作为一种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跨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意识形态与翻译呈互动的关系。意识形态影响翻译的层层面面,如影响译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影响译者所用的翻译策略等等。但不能将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绝对化,意识形态对于翻译的影响是相对的。而将意识形态引入翻译研究让我们多了一个研究视角,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给翻译研究带来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翻译话语模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意识形态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与方法的确定以及对翻译研究发展水平上。借助描述性研究方法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翻译活动中从翻译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结果的产生。意识形态都在有形地或是无形地发挥着操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志凤  刘庆争 《考试周刊》2007,13(30):55-56
意识形态对翻译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严复和林纾的翻译为研究中心,考察了意识形态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运用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意识形态对于翻译行为的操控与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政论体文献作为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其翻译不可避免的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意识形态对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的操控之上.本文着重探讨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和影响,以中共十七大报告英文译稿的翻译实践为个案研究,把翻译置于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之中.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英译过程中,为让译入语读者全面、客观、公正地理解原语文献中的政治观点,译者有意向译入语输出原语主流意识形态或采取某种方式顺应译入语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大陆文革期间的外国文学翻译为个案研究,根据勒菲弗尔的意识形态对翻译影响的阐释,主要从翻译目的、译本选材、翻译主体的变化、以及译作的存在形式等方面探讨意识形态如何对翻译进行操控,从而印证文学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指导制约着翻译原文本的选择。在翻译选材过程中常常是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同时发挥作用。对意识形态与翻译选材之间的紧密关系进行了描写与分析,阐述了意识形态与翻译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探讨主流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对翻译选材的影响,来为实际的翻译选材提供积极的指导。与此同时,翻译选材又对意识形态产生反作用与冲击,为旧意识形态的巩固,新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多元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定,论文以<红楼梦>的霍译金陵判词为例来说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多方位和多维度的。意识形态制约和操控翻译作品的主题选择、输入来源和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采取的具体的翻译行为和策略。尽管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但不是绝对的。译者或当权者的文学观、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的地位、译者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也会对翻译实践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翻译研究流派理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特定思想意识形态,即强制性思想意识形态或受接受语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特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翻译文本的改写及改写策略。最后指出为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目的,非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策略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1.
翻译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意识形态就是制约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佛经翻译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间有高潮也有衰落。从其由兴到衰的考察可以看出,任何翻译活动除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外,都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制约和操控,当翻译活动与主流的意识形态相一致,能为主流的意识形态服务时,翻译活动就会兴盛。当翻译活动背离了主流的意识形态,对主流的意识形态的发展起阻碍、颠覆作用时,这种翻译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或禁止。由此看出,翻译与意识形态存在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意识形态分析,重新解读了庞德英译《论语》中的"不忠实"现象。庞德翻译的《论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及庞德个人的意识形态:对新诗学的追求以改变维多利亚时代单调低沉的风格;对新的伦理道德的传播以求拯救日益没落的社会秩序等等。要对其译文做出公正、历史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将原作与译作进行对比,并做出忠实与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赵侠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26-127,129
研究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一方面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研究空间;另一方面,大大加深了我们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意识形态对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有很大的影响,从理论上说,这种影响是相对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意识形态不是唯一的视角。在翻译研究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浅谈社会因素对翻译标准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项社会活动,翻译标准的选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论述了翻译标准的选择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必然性,并提出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翻译标准选择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代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小说英译的影响入手,着重考察著名女作家池莉《来来往往》英译中社会意识形态、译者的使命和翻译策略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当代小说英译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意识形态因素对翻译的影响逐渐成为新的亮点.文章以美国通俗小说Gone with the Wind的两中译本为案例分析,从伦理和审美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从而证实意识形态通过对译者的隐形制约,对原文加以改写、删减、增扩等,底终达到对翻译的无形操纵.  相似文献   

17.
勒菲弗尔认为权力产生知识和话语.权力通过赞助、诗学及译者意识形态等在林纾翻译活动的不同层面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林纾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因素的探讨,以期对林译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作更深入的阐释,揭示权力对于译者翻译观的操纵作用.权力、意识形态、赞助和诗学成为影响翻译文本最后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