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赵浩 《文教资料》2013,(20):35-36,46
文学文本通过“前景化”突出特定表达功能与目的,这一点在幽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而,对文学文本的翻译,特别是对其中幽默语言的翻译,是原文文本中“前景化”手段在译入语中是否需要实现和能否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讨论了“前景化”在幽默语言翻译中的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前景化“是文体学中一个重要的术语,它是从绘画、艺术引进的概念.本文论述了文体与“前景化“的关系以及“前景化“对文学文本的解析功能.  相似文献   

3.
作为构成文学文本第一要素的语言,在文学创作中应力求创新,形成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可以通过语词搭配“陌生化”、句式骈偶化、描写感觉化、风格幽默化等手段,达到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了文学文本经典化的原则,对描述后现代文化特征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辩析,并提出后现代文学文本经典化的条件。文章以《哈利·波特》等文学文本为例,进一步探讨后现代文学经典文本除了应具有“包容性”、“拆解性”、“通俗性”这几个互相关联的特征外,还应具有表达普遍适用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通过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如杨沫的《青春之歌》、茹志娟的《百合花》、宗璞的《红豆》。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特征,如意义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荒诞性、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文本自我反映的操作性以及语言高度实验化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采用戏仿、拼贴、大众化和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歌德的《浮士德》产生在欧洲狂欢文化的沃土上,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是一部狂欢化的悲剧史诗。文本的狂欢化因素既参与了文本的建构,又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从而使文本具有无穷的文学意蕴。本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对歌德的《浮士德》进行了尝试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所以作为文学一翼的女性文学始终没有被另提别论,以至有人认为“十七年”不存在女性意义上的文学,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十七年”女性文学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我们方可发现,“十七年”女性文学一定程度上仍然在对社会生活和女性生活的文学表现中,或隐或显地融入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审美经验。与此同时,也应正视它所内蕴的女性主体意识明显缺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林子敬 《小学语文》2013,(7):99-101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文本的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不同,相应语文教学的方式、目的、手段就不同,选文体现的理念要通过语文“教学内容”来呈现。我国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分类,大致主要分为实用文(也叫文章体)文本和文学文本(亦称“名家名篇”)。本文就文学文本的思想文化内涵、教学策略等展开论述,通过三方面的文本解读策略,探究这类文本的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天中学刊》2011,26(6):52-54
前景化在文学语用学和篇章分析中,是指在具体的篇章中相对突出某个成分,好比在背景上突显出一个人物轮廓。《古诗十九首》中的前景化设置表现为诗歌的作者反复凸显“游子”和“思妇”的形象,将这两类形象置于诗歌中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以此实现自己追求仕途和渴盼爱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2.
以英国短篇小说大师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园会>为例,从思想表达的角度分析语言的前景化现象.通过论证可得知,翻译前景化现象就是翻译文体.前景化现象的翻译体现的是翻译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前景化理论的观照下对语言材料的客观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精神实质。《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海明威运用各种前景化手法在叙事技巧和语言选择等诸多方面偏离常规,从语言形式前景化、叙事视角前景化、象征手法前景化和对话前景化四个方面展示哈利纷乱复杂的心理结构并深刻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店名研究已成为社会语言学的重要课题。"前景化"是近年研究文学语言的一个新的视野与角度,店铺命名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艺术,"前景化"修辞同样适用对社会语言的阐释。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商贾云集,店名棋布。笔者实地考察了徐州市区主干道商业街并用笔和相机忠实记录了600余店铺名称,梳理其中的文字信息,从"前景化"角度探讨其修辞特点、效果、动因及语用策略。"前景化"策略具体有"偏离"和"平行"两种形式:命名者一是通过字型、语音、语义的偏离颠覆传统;二是运用对等原则,在语音、词语、书写三个层面使用"平行"手段。徐州店铺名称"前景化"修辞运作动因主要有语用动因、认知动因及语义动因。  相似文献   

15.
周望月 《海外英语》2011,(11):204-205,219
从接受美学中语义空白和不确定性这一术语来分析风格翻译,指出最大程度地在目的语中保留原文意义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风格,让译文读者可以如原文读者一样在这种空白和不确定性中得到基本一致的审美效果。最后通过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呐喊》译文中的选词赏析原文的风格意义来证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交际意图是说话人在交际行为中所要实现的目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说话人对语言形式的选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有时会故意打破言语常规,造成前景化。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读者对非常规形式背后的隐含意义的探求过程正是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前景化语言结构可将读者认知活动有效地引向对作者交际意图的破解。  相似文献   

17.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叛逆”是特定文化、特定历史时期文学翻译的事实,它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出发总结出文学翻译的一般规律。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释译者创造性叛逆存在的必然性。译者作为一名特殊读者,在期待视野的作用下理解原文,并和译文读者进行对话和交流后生产出译文,其中译者的主体性不容忽视,译者不可避免地对原作进行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9.
词汇衔接体现了语篇内各相关词项之间的语义联系,对语篇的连贯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中表现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本文通过具体文学语篇个案分析,比较了词汇衔接在英汉语篇建构、尤其是语篇连贯的异同,认为在英汉文学语篇翻译中词汇衔接的转换有助于实现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语篇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20.
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在于其模糊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文章从接受美学角度探讨了文学作品的模糊性翻译的审美再现。模糊语言是文学的精华所在,翻译中不应该消除语言的模糊性,如果硬将其译作精确语言,原文的艺术神韵将会消失殆尽。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文学的内涵,对于原语中的模糊语言,笔者认为还是以“模糊对模糊”更为妥当。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使译文读者能与原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