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和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使代表世界高新科技及异域风情的外来词如潮水般涌进我们的生活。媒体敏锐地捕捉并反映着这些变化.成为展示这类新词新语的重要平台和传播这类新词新语的快捷通道。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补充合作,使新词的创造出现了一个新特点,那就是创造者的平民化和传播的直接性、广泛性。谁都可以创造并传播新词,只要新鲜、有创意,就可以被接受、被传播。  相似文献   

2.
新词新语浅议白云近几年,社会上广泛流行“公话”“公车”“公厕”等词语。有人提出异议,说“公话”之类新词新语是不规范的生造词。那么,它们究竟算不算规范词?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类现象?如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这些年出现的新词新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陈群 《新闻爱好者》2007,25(5):36-37
现代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中的新词新语新用法不断地涌现。而以缩略原词语构造新词语的方式所成就的缩略语,“在新词新语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新词新语与新闻语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和广为流行,是新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在新闻语言中,新词新语出现频率很高,不少新词语新用法正是借助新闻媒体通行起来的。本文在分 析新词新语特点、类型的基础上,论述了在新闻写作中如何正确使用新词新语的问题 。  相似文献   

5.
新闻中的新词新语不是凭空产生的。新词新语的产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新词新语的创造和理解依赖人们头脑中存储的大量百科知识和进行隐喻思维的认知能力。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使得新概念、新词语不断地产生,人类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许多时尚热门的新词新语应运而生。新词新语可以分新造词语、新义词语、新借词语三类,这些新词新语种类繁多,新奇独特,也准确、快速、生动、鲜明地报道了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但是新词新语在使用中也要注意符合新闻语言原有的稳定和规范,还要考虑到新闻文体和受众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会从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中人们交际思维越活跃,产生的新词新语就越多。  相似文献   

8.
解青 《传媒观察》2011,(6):60-6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大量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在词语的使用方面格外活跃,新词新语大量产生,外来词语大量涌入。作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新闻语  相似文献   

9.
刘苗 《大观周刊》2011,(38):22-22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网络上的新词新语层出不穷。“hold住”就是其中之一,它的迅速走红离不开网络的昔及与应用。其主要结构特点是由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结合而成。它的使用已经遍布整个网络,因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交际用语,  相似文献   

10.
马彪 《新闻传播》2004,(11):58-59
“非典”时期出现了一个新词“零报告”,这个“零报告”与“零距离”等其他“零……”词语形似实异。“零”在“零报告”中的用法与其他用法有所不同。通过对一定量语言事实材料的分析研究,不但可以明确“零报告”的语义、语法、语用特点,还可以重新认识与之相关的新词语的产生、传播与使用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探索新词语的新用法、新变化,发现语境、心理对新词新语的影响及词语演变的一些规律。本文考察的语料主要有因特网、《人民日报》索引、其他报刊和电视新闻用语。  相似文献   

11.
马翩然 《东南传播》2014,(5):147-149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语言生活变得异常丰富多彩,人人都可以成为"造词专家",一批又一批的新词新语马不停蹄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令人目不暇接。面对新词新语这一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以有声语言为载体进行传播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当如何应对?当一些新词汇还并未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主持人是否可以运用?如何应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并对电视节目主持人新词语应用的法则进行探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刘思航 《新闻世界》2014,(2):100-101
微博作为一种网络交流方式,其语言具有简洁性、个性化、辞格丰富等特点,微博语言的流行推动了新词新语的传播,也促进了文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语言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词新语,其中有一类媒介热词比较特殊,其传播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根源,是一种民间舆论形式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转型期话语权的变化。本文对媒介热词的成因与传播现象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亲俗新闻标题制作除了必须遵循新闻标题制作的基本要求准确之外,还要标出动感、标出个性、标出情感来。吸引新词新语新词新语因适应人们求新、求变和心理逐步被广泛的应用在亲俗新闻标题中,颇具新闻的生活和时代气息,很受欢迎。捕捉流行时尚一些电影、电视剧和热播,畅销小说的热卖,往往使它们的名称成为具有时尚色彩的流行语句。把这些具有表现力的影视剧名、流行歌名、畅销书名借用到新闻标题中,可以增强标题亲和力和趣味性,给人以新的感觉,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妙用直接引语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旁观者会对事件发表看法,提取其中最切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量时政类新词新语以迅猛之势流行开来,活跃在现实生活和网络空间之中,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本文以近五年《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年度流行语中时政类词语为样本,分析时政类热词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生成机制并针对流行动因与传播机制进行讨论,最后探究时政类热词传播对社会个体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词新语频繁活跃在新闻媒体的大舞台,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目前在传统媒体视角下的新词语使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新词语的特点,对新闻媒体中新词语使用的不规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如何应该规范使用新词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新闻媒体传播给人们带来许多新鲜的事物。新词新语在新闻语言中应运而生,种类新奇多样,特点鲜明。这些新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兼顾语言的稳定和规范,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字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以新闻媒体新词语的特点、类型为立足点,运用新闻学、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探讨新闻媒体使用新词语给语言相对稳定带来的冲击,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涌现出了很多新词新语.这些词语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只是它表达的意义不同于传统的意义.主流的词语开始被大众创造成“非主流语言”。这种语言日益渗透到大众的生活.其传播与网络等媒体密切相关.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来探讨非主流语言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新词的发展深受英语的影响。英语主要通过直接使用、汉译、英汉词汇结合使用、语法渗透等途径影响汉语新词的产生和发展。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汉语新词又具有义类广泛、简洁方便、生动时尚、委婉含蓄等特点。汉语新词中的英语元素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动态发展的特点。同时,在使用这类汉语新词时还要注意规范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平时阅读英文报刊杂志、收听英语广播时总会碰到不少新的英语单词,它们是英语语言中的鲜活成分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英语新词的来源,有助于加深对这类词汇的了解和记忆。本文通过大量的新词实例分析了英语新词来源的四种类型:构词法、旧词新义、新生词汇和新生外来词,并用对比、类比等手段阐述了新词的用法和出现的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