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郾购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为了方便,往往从客人住地附近的商店购买礼物。英美人喜欢购买礼品在一地,而送往另一地。因为异地礼物具有“异国情调”,好满足受礼人的猎奇心理。有的中国人很喜欢跨国邮寄来的礼品,而英美人会尽量避免跨国邮寄礼品,以避免给受礼者带来不便及额外的海关费用。2郾送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送礼比较重物,讲究礼品的价格档次。中国人不太注重礼品的包装美,觉得价格相当就对得起客人。英美人送礼注重其形式的本身。他们认为,礼物贵贱不在价格,而在于礼物是否投人所好,给人一份惊喜。3郾送礼的对象不同。有的…  相似文献   

2.
一天中午,我刚进教室,小旭就跑过来说:“老师.小伟送礼给我!” “送礼?”我一愣,“送什么礼?”  相似文献   

3.
刘波 《中学俄语》2006,(10):35-36
俄罗斯人喜欢送礼,彼此交往中少不了“礼”尚往来。每逢节日、生日,亲朋好友都相互送礼。鲜花是最常用的礼品之一,俄罗斯人认为,花能反映人的情感、品格,所以送花时非常讲究花的搭配。  相似文献   

4.
送礼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在增进感情、友谊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德国商家深明此理,也很精于此道。一方面是以此来巩固住自己的顾客群,另一方面也是对顾客或生意伙伴的一种酬谢。 德国商家大多喜欢送礼,送礼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形形色色的小礼品,有价值5马克的“兑奖券”。有的商家许诺,谁只要能第一个解  相似文献   

5.
“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小寿司!”大家乱编一气,唱了一首“寿司歌”。看见这样的场景,你也许会问:“这难道是在追星不成?”“NO!”“是追某种游戏?”“非也非也。”我们班呀,下节课做……嗯——保密!  相似文献   

6.
张娟 《小读者》2011,(2):47-47
德国送礼讲究包装在德国送礼,对礼品是否适当、包装是否精美要格外注意。阿拉伯初次见面不送礼在阿拉伯.初次见面时不送礼.否则会被视为行贿。阿拉伯习俗,  相似文献   

7.
脑白金——吆喝中国礼品市场在中国,如果谁提到“今年过节不收礼”,随便一个人都能跟你说“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已成为中国礼品市场的第一代表。作为单一品种的保健品,脑白金以极短时间迅速启动市场,并登上中国保健品行业“盟主”的宝座,引领我国保健品行业长达五年之久,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于找到了“送礼”的轴心概念。脑白金的成功,关键在于定位于庞大的礼品市场,而且先入为主地得益于“定位第一”法则,第一个把自己明确定位为“礼品”——以礼品定位引领消费潮流,开拓消费市场。海尔氧吧空调——有氧运动有活力提起空调行业,大家想到的往往是“价格战”,而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令销费者为之惊叹的产品:氧吧空调。在遭受“非典”“凉夏”、原材料涨价等多重“压迫”的2003  相似文献   

8.
一粒种子     
早上,闰老师给我发信息:给您带了一个礼物,放到了您的办公室。我想,我从来不倡导同事、特别是校长和老师之间“礼尚往来”,她怎么给我“送礼”?等到了办公室一看,原来不是闫老师“送礼”,而是我的学生、她的女儿高子睛“送礼”。  相似文献   

9.
商务送礼讲究艺术和技巧,从时间、地点一直到选择礼品,都要费人心思。“利”和“礼”相连,往往是“利”、“礼”相关,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很多大公司在电脑里有专门的储存,对一些主要关系公司、关系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爱好、生日都有记录,逢年过节或者什么合适的日子,总有例行或专门的送礼,借以巩固和发展公司和客户的关系网,确立和巩固公司的商业地位。  相似文献   

10.
天天忍受着电视里“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只送XXX”的狂轰烂炸(这个XXX可不是“极限特工XXX”哦,相信极限特工用了这个XXX一定被他们领导XXX),神经极度XXX,终于受不了了。咱们与时俱进的潮流先锋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逮着过节的机会向死党们蹭点礼品,怎能让这恶俗的商业广告坏了兴致?!不行,新好GG决定借《EASY》宝地振臂一呼:今年过节要收礼,收礼只收“What's IN”!  相似文献   

11.
送礼是日本重要的社会风俗习惯之一。对日本民族送礼的原因和目的、送礼的节日和礼品特点以及送礼的方式和禁忌等进行探讨,从而揭示出日本民族在送礼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浓重的义理观、强烈的面子观和追求形式美的特点,并总结出中日两国送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送礼之风也吹进了幼儿园,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越来越多,而且礼品的档次也越来越高。在送礼的队伍中,不乏有权有势的家长,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国家 ,朋友生日、升学、乔迁、上场比赛 ,外出旅游 ,外出打工、度假、获奖、取得成功等场合 ,人们都要表示祝贺或祝愿 ,希望对方愉快 ,或与对方分享快乐。但在与“外国人”交往时 ,要注意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及常用语言表达方式。一、在向“外国人”祝福时要注意以下文化背景1、英美人对别人的祝贺与祝愿常常欣然接受 ,并表示感谢。2、英美人不喜欢别人说他年老 ,因此 ,在生日祝贺送礼物时不要送“老寿星”之类的礼品。3、英美人在祝贺对方时 ,送礼有“高抬”礼品价格现象 ,会向你介绍礼品的各种长处 ,并说是特意为对方精心挑选的 ,他们…  相似文献   

14.
材料一见右图。材料二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送礼要体面是人之常情,所以包装精美的礼品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可是现在,一些礼品的包装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豪  相似文献   

15.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像这样的广告语,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决不是像商家说的那样,让人们“过节不收礼”,其醉翁之意恰恰相反,是煽动人们“礼还得送”,而且还要送商家指定的那个礼品。正是这样一则广告语.折射了中国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送礼现象。  相似文献   

16.
“意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如下义项:1 是语言文字的意义;2 是意见;3 是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4 是指某种趋势或苗头;5 是指情趣、趣味。但在实际生活中“意思”所指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请看张三给李四局长送礼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7.
一、没考第一名朋友带孩子到我家玩,我和家人逗她:“婷婷这次考试得了第几名呀?”“第三名”“为什么没考第一名啊?”“我没抄。刘小雨抄了,得了第一名!”“你评上三好学生了吗?”“妈妈没有给老师送礼,所以我没有评上三好学生。”  相似文献   

18.
程斯源  施进军 《教育》2011,(11):32-33
教师节前夕,在温州左邻右里网站的论坛上,实名发帖的“亦赫妈”发出了一个标题为“家委会执意送礼,我该怎么办”的帖子,引起了当地家长的热烈讨论。最让大家受不了的,是家委会执意送礼的数额:每人750元人民币。一位家长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质问:“家委会,你到底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商务交往中,礼尚往来是建立人际关系、拓展业务范围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必须懂得各国的送礼习惯,掌握好送礼的规则和艺术。美国 美国人对礼品主要讲究实用性和奇特性。只要礼品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会对送礼者有一个好印象。如果能送一些具有独特风格或民族特色的小礼品,美国人也会欢迎。例如,我国临潼仿制的兵马俑陶俑,在美国人心目中就是一种难得的礼品。此外,包装礼品时不要用黑色的纸,因为黑色在美国人眼里是不吉利的颜色。同时要注意,赠送礼物不应在生意交谈的开始,而应在结束的时候。英国 在英国请吃饭或…  相似文献   

20.
离园的时间到了,小一班浩浩的奶奶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你们幼儿园的老师怎么这样?”“怎么了?”我连忙询问事情的缘由。“我家浩浩很聪明,为什么评不到小红花?是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给老师送礼,老师就另眼相看了!”浩浩奶奶情绪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