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2月8日,是许力以老逝世的日子。噩耗传来,我感到非常突然和震惊,前几天我和许老通电话他不是好健谈吗?怎么就这么快悄悄地走了呢?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内心无比悲痛。  相似文献   

2.
邱陵 《出版史料》2009,(3):82-83
时光飞逝,潘公国彦同志走了都快半年了,他在我心中,似乎仍然活着,我非常怀念他。2009年3月21日上午,突然接潘建农电话,告诉我他父亲在医院抢救无效,已于8点整与世长逝了。潘公是我50年代的老同事,以后成了邻居,而且曾经还是我的领导。后来他搬走了,我们仍然往来密切,他有新作必先寄给我看,我写点东西,也必先征求他的意见,因此也忝作他的文友、益友。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虽然他走了!但他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3.
翁少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走得那样突然。我远在南国,去年元月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  相似文献   

4.
汉子与小人     
我所原所长喻权域同志因病走了。他走得太突然,以至于最初竟不敢相信。当我赶至医院向遗体告别,细视他那安详如熟睡的脸庞时,心里默默说道:他无愧于一位血性汉子!检数老喻起伏不平的一生,深感他有两个突出亮点:一是生存能力强。老喻年青时被打成右派,发配  相似文献   

5.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  相似文献   

6.
8月18日下午,我正陪同省记协主席杨永德同志在西藏的山南地区考察,突然手机响起,省记协李俊昌秘书长告诉我王清志同志今天中午12点多去世了,并让我告知杨主席。噩耗传来,我老半天没有放下电话,震惊和悲痛袭上心来,清志同志怎么会走得这样突然呢?我把清志同志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杨  相似文献   

7.
王克文同志逝世二年了。 二年来,怀念克文同志的心情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总觉得他走得太快、太突然了。前年11月间,克文同志来太原医治前列腺肥大病,谈笑如常。回武汉后,还来电话询问山西换届情况。春节前,我们又在电话上互拜早年,祝贺春节欢乐愉快。万万没想到他竟在春节期间遽然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惊闻噩耗,悲怆惋叹,我的心情久久平静不下来。 我和克文同志在1938年初就  相似文献   

8.
在同辈人中间,大家几乎都对王揖同志有个共同的印象:他精力充沛,身强体壮。我万万没有料到,竟会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他走得太早了.太出乎同志们的意外了。 9月20日,我从外地回来.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张字条说北京来电话.告知王揖同志病危。我简直不相信这张字条,以为电话中听错名字:误记下来。于是,我急忙给王揖同志的老伴陈振翟同志写信,给北京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写信,打听他的究竟。不料,9月24日又得到了更坏的消息:王揖同志已于9月22日逝世了。信中并说,在他病倒之前,正在为筹  相似文献   

9.
7月30日上午,突然接到商恺老师的儿子燕朝的电话,说他父亲因突发心肌梗塞已在早晨逝世。我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前几天还听说商恺同志快出院了的消息,怎么又一下子撒手而去了呢?下午,即赶到商恺家看望他的夫人李群及其子女。李群同志悲痛地告诉我:“孩子今天上午从...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一月份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状告”王泓同志的电话,告状人是王泓的老伴李琦(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同志。他说王泓同志不听劝阻,每次到北京医院看病非要走着去,终于不久前的一天,在看完病回家的途中累得走不动了,不得不坐在大街上喘气,直到家人找到她...  相似文献   

11.
夏振坤 《新闻前哨》2005,(12):77-77
德华同志的文集《阴错阳差集》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约我在前面写几句话,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德华同志年长十岁。但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我们相识很早,更是多年相知。主要是我们都是学习和研究经济的,他的主攻方向是国民经济计划,我的主攻方向是农业经济学,而且他的导师中有些还是我多年的学友,如刘国光、董辅礽教授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又长期在德华同志分管的理论研究领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84年春上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以后又相继担任党组书记兼院长、院长,德华同志都信任我、尊重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12.
1991年8月,81岁的毕青同志在华东医院悄悄地离开这个世界。他走得这样匆忙,我还没有得到他患病消息,噩耗突然传来。最近读到他在1948年写的《读者之家——理想化的门市部》,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我和毕青是生活书店的老同事。虽然在一起工作的时间不长,情感上却是一直紧紧地联系着的。1945年日本军阀法西斯投降,徐伯昕同志在上海趁国民党的“劫收大员”立足未稳、忙于劫收的时  相似文献   

13.
忆陈原     
春去秋来,陈原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去年突然听到噩耗,我还不敢相信,因为就在前不久,我和徐砚华走进他的病房,他高兴地和我们握手的情景还在眼前。他不说话,他不能说话了,他用表情和我们交流。临别时,他还举手表达谢意。那一天见到的陈原,跟一年前在天坛医院的陈原比较,病情大有好转。想不到,正在等待他恢复说话功能的时候,他突然走了。我认识陈原是先从认识他的大名开始的。皖南事变后,我到香港,在杜国庠主持的孟夏书店做出版。有一天在印刷厂见到吉少甫在印《苏联名歌选》,封面上有“陈原编译”四个黑体字。在那个年头,我等年青人,不论白…  相似文献   

14.
胡真及《我的出版观》●宋木文胡真同志是我们党的一位老同志,人们常以“花甲之年”来赞誉年高者,而胡真同志入党就有一个“甲子”了。我尊重老同志,对胡真同志的尊敬还有更深层的缘由。我同他从相识到相知大约也有二十个年头了,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胡真同志主持一...  相似文献   

15.
爱泼斯坦今年九十岁,我九十五岁,而他却先我而去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和突然。2004年10月我从旧金山回北京定居,跟他通过几次电话,他还答应为将重新出版的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所写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写篇序言,这本书是1937年初由我主持翻译出版的。今年春天我看到中央有关部门为他庆祝九十大寿的消息,也在4月间到他的寓所致意和叙旧。那天,他兴致很好,紧紧握住我的手,我问他是否常到院外去走走,他说是的,后来我们还一起照了像,但从他家回来不过一个多月竟然传来噩耗,使我十分悲恸,想不到这张照片竟成了他与我们诀别的最珍贵纪念,留下不尽…  相似文献   

16.
国庆节前夕,收到陆本瑞同志寄赠的《出版往事》,非常欣喜。本瑞同志是我多年的直接领导,我对他多少有所了解。但是翻阅这本《往事》,我仍然惊讶于他在出版文化领域的广博知识和造诣以及获致的多方面的卓越业绩。其中特别值得称道的我以为是他主持组织出版及实现了出版业的两大重要项目:其一是主持出版了一套包含《出版学概论》《书籍编辑学概论》等在内的18部编辑出版专业教材;其二是主持《新闻出版署直属高等院校出版专业设置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去年7月20日上午,我和家里人在奥华国际影院观看美国影片《空中大掼蓝》9点40分,突然接到秘书通知,说知生同志病危,部领导要我赶到北京医院。那天,市区内车辆堵得很厉害。待我赶到医院,知生同志已然合上双眼,永远离开了我们。我默默地走进446号病房,只见知生同志面色平静地躺在雪白的被单望。在知生同志的遗体前,我鞠了三个躬,不禁潸然泪下,脑海里浮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在我们这个班子里他身体最棒,怎么这么早就走了呢?!”光阴茬苒,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每每忆及与知生同志交往数年而未能在他临终前见上一面,心中总觉得十分…  相似文献   

18.
逝者如斯     
李芳木同志走了.由芳木同志的走,想到了走在他前头的胡光同志和颜正国同志.我自己觉得,相对而言,我跟他们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各人的某一个方面,认为,这几位老报人都是大众日报业务方面的翘楚,至少在全省新闻界有一定影响,故一并都说几句话,既表示我的悼念之意,更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逝者如斯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8,(13):58-59
李芳木同志走了。由芳木同志的走,想到了走在他前头的胡光同志和颜正国同志。我自己觉得,相对而言,我跟他们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他们各人的某一个方面,认为,这几位老报人都是大众日报业务方面的翘楚,至少在全省新闻界有一定影响,故一并都说几句话,既表示我的悼念之意,更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