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震动。《核不扩散条约》(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简称NPT,又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防止核扩散条约》。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军备控制条约。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美、苏制订的《防止核扩散条约草案》,7月1日,苏、美、英等国同时在莫斯科、华盛顿、伦敦签署。1970年3月5日,该条约生效,有效期为25年。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2.
冷战时期,中国的外交一直具有强烈的反霸权色彩。中国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反对美苏两个核大国进行核垄断,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持抵制、批评的态度;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裁军与军控已成为中国与其他大国互动的重要平台。中国全面、深入地参与国际裁军与军控进程,高度重视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以及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最终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相似文献   

3.
朝鲜政府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表示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只要美国放弃对朝敌对政策和解除核威胁,朝鲜可与美国另行查证朝没有制造核武器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核裁军和核不扩散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核控制机制逐步建立。该机制包括两部分:一是美苏为保持核均势而签署的双边条约和协定,一是为防止核武器扩散而签署的条约及成立的机构等。其中,《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核控制机制的核心。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防扩散形势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致力于推进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事业,履行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约翰逊政府时期,随着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及成功进行首次核试验,美国担心印度可能会因为安全压力而走上发展核武器道路。为阻止印度获得核武器,约翰逊政府试图通过解决印度的安全保证问题从而消除它发展核武器的动机。但是,由于政府内部的分歧,美国逐渐搁置了向印度提供单边安全保证的构想。此后,对于印度试图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获得美苏联合安全保证的设想,美国也并未予以支持。因此,约翰逊政府最终未能解决印度的安全保证问题,而印度则以自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借口,正式走上了发展核武器道路。  相似文献   

6.
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新闻事实:9月19日,经过两个阶段长达20天的艰苦谈判,第四轮六方会谈终于闭幕,各方一致同意通过六方会谈启动以来的首份共同声明,就朝核问题达成六项共识。在当天发表的共同声明中,朝鲜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下。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点评:本轮会谈所发表的共同声明是自2003年8月举行第一轮六方会谈以来取得的最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是向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对东北亚地区乃至世…  相似文献   

7.
一方面是挥舞着核大棒到处进行打压 一方面又自食其言 退出《反导条约》,在“ 泄露”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赫然罗列了七个用核弹对准的国家。作为世界上迄今为止曾经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 美国在对核问题的态度上,值得世人深思和琢磨。  相似文献   

8.
2002年的最后一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面解除核冻结,重新启动了核计划。同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两名监察员离开朝鲜,朝鲜和美国8年前签署的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协议宣告破裂。紧接着,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二天,朝鲜又宣布  相似文献   

9.
考考自己     
1.今年4月22日是第()个世界“地球日”,中国宣传的主题是()。 2.祖国大陆与台湾进行对话与谈判的基础是()。 3.俄罗斯现任总统是(),总理是()。 4.我国今后1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人口总数(不含港、澳、台)控制在()以内,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 5.《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于( )年,到今年1月条约共有( )个缔约国。目前,国际公认的5个核国家分别是( )、 6.江泽民提出,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是加紧推进( )和 (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供强大的(…  相似文献   

10.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人类核军备控制和不扩散领域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然而,10月13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48票赞成、51票反对、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否决了一项要求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以下简称核禁试条约)的议案。由于这项条约在世界核裁军和军备控制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上美国在该条约中所占据的特殊分量,美参议院的这次表决引起了世界各国舆论的广泛关注。自从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以来,摧毁地球的核战争威胁一直被喻为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冷战结束后,为了控制核武器…  相似文献   

11.
在英法德的再三斡旋下,伊朗最终同意中止与浓缩铀有关的一切活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也不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从而使伊朗暂时躲过了经济制裁,美伊紧张关系有了一点点缓解。舆论普遍认为,美国用武力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大棒并没有放下,因为美国相信只有自己才能摆平伊朗核计划。美国曾向伊朗发出警告,说美国有非常确凿的证据证明,伊朗为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系统(导弹)正进行秘密努力。而伊朗则认定,自己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承担了不扩散核武器的义务,同时也应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美国要用莫须有的罪…  相似文献   

12.
吹不上去     
2006年3月1日,美国总统布什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这是布什首次出访印度,也是2000年克林顿出访印度之后,美国总统6年来首次访问印度。3月2日,印度总理辛格同到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在新德里宣布,印美两国已于当天签署了民用核能合作协议。这个协议允许尚未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印度共享美国的核技术,美国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西方国家对切尔诺贝利问题一直很关注,而西方七国正式向乌克兰提出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要求,使这一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迫于西方压力乌国立场松动  1994年7月,西方七国集团领导人在那不勒斯峰会上讨论了乌克兰的核问题,并作出要求乌关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决定,同时还把对乌克兰的财政援助与核问题挂钩。当时,虽然乌克兰与俄罗斯、美国共同签署了销毁乌境内核武器的声明,但却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乌克兰的核武器、核电站安全仍然是西方各国最担心的一个问题。乌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统库奇马上台以后,急欲大刀阔斧…  相似文献   

14.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期间,伊朗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核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的核开发主要是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和技术合作下进行的。2003年2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以来,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围绕伊朗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是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以及是否全面中止浓缩铀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伊朗、美国、欧盟、俄罗斯在此问题上都持不同的立场。中国政府强调伊朗核问题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5.
丁召书 《历史学习》2006,(10):24-24
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内容多,难记易混。运用趣味浓缩法来记,效果较好。《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为“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所应缴纳的税款,由中英双方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天津条约》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与钱财有关,指清政府给英法两国巨额赔款。  相似文献   

16.
庚子赔款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大的赔款事件,俗称“庚子赔款”,这是怎么回事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得从《辛丑条约》说起。《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接受了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全部条件。条约共十二个条款,另有十九个附件,内容极为苛刻,其中第六款为,中国赔偿各国白银四亿五千万关两。因为“赔偿”的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帝国主义国家的“损失”,而这一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14页 :(《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 )“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 2 0 0万两白银 ,赔偿英商损失 2 0 0万两白银。”第 15页 :(《北京条约》中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 80 0万两白银。”如此表述有两处不妥 :其一是《天津条约》中的赔款与《北京条约》中的赔款之间关系不明确 ;其二是《北京条约》中赔付给英国的 80 0万两白银并非全部是所谓“军费”。《中英北京条约》第三款明确规定 :“一、戊午年 (咸丰八年 ,185 8年———笔者注 )原约 (指《中英天津条约》———笔者注 )后附专条 (有关赔款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在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疑问: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清政府又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条款之一“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相似文献   

19.
应力求完整     
课本第 5 6页练习题 :“19世纪末 ,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参考书》第 10 5页答案提示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以及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等方面回答。当然都对 ,但这是不够的。因为“19世纪末”包括1890~ 1899年 ,因此 ,应首先概括提出《马关条约》对中国的严重危害。不提或漏提这点 ,答案就不完整了。应力求完整$福建省永春侨中@潘贤铺  相似文献   

20.
由于历史原因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一个重大事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教材写道 :“1939年 8月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 ,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遭到法西斯德国突然袭击后 ,斯大林还为此辩解 ,说什么“……也许有人要问 :苏联政府怎么会同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这样一些背信弃义的人和恶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呢 ?互不侵犯条约是两国之间的和平条约。 1939年德国向我们提出的正是这样的条约 ,苏联政府能不能拒绝这样的建议呢 ?我想任何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都不能拒绝同邻国缔结和平协定 ,即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