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wl City     
《课外阅读》2013,(16):68
<正>猫头鹰之城乐队(Owl City)是一支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电子音乐乐队。乐队仅由一名成员组成:亚当·扬(Adam Young)。亚当·扬于2007年创建了该乐队,并且担任乐队的主唱、编曲、创作、混音合成工作。Owl City的音乐飘逸、灵动,既有梦幻的神秘色彩,又有电子音乐的动感节奏。Ocean Eyes专辑中的主打歌曲Fireflies一经推出就登上了各大音乐电台以及音乐榜单的冠军宝座,受到乐迷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2.
[趣站] 好玩的在线电子音乐矩阵:Tone Matrix 简介:这个小玩具是基于Hash开发的,作者Andre Michelle的思路来源于他试用雅马哈电子音乐矩阵Tenori ON.但887欧元的售价太过昂贵.因此他便自己开发了这个在线电子音乐矩阵。你只要用鼠标在矩阵上点击每一个小方块,就可以编出一曲动人的旋律,非常好玩!  相似文献   

3.
电子音乐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形式,而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音乐才能够快速的发展,因为电子音乐是传统的音乐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探讨的是电子音乐的制作特点,我国的电子音乐是在欧美的电子音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中国电子音乐,这种形式的音乐十分具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学习中对电子音乐的认识与了解,着重以混合类电子音乐为基础展开研究。"混合类"电子音乐是完全不同于"纯"电子音乐的一种电子音乐形态。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作曲家为了丰富釆样内容,不拘泥于某一类音色范畴,进而在理念与技术层面突破了"具体音乐"与"电子合成音乐"间的界限,将环境声音、人声或声学器乐等未经电子化处理的声音素材直接用于电子音乐作品中,形成异质声音元素并存的新状态。此篇论文是以volkmar klien创作的一首小提琴与电子音乐结合的混合型电子音乐作品《variations in air pressure》为例,浅析混合类电子音乐中的创作技法研究。  相似文献   

5.
自从低靡的摇滚音乐被疯狂的电子音乐取代,DJ,电子音乐的代言人,就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那种潜伏在暗夜制造激情的职业成了全世界年轻人的新梦想。他们的生活对于我们总是有点神秘感,今天Easy找到了上海ROJAM驻场DJ B-STYLE,与他面对面倾心交谈。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时刻都在被科技改变,观念被颠覆,音乐也正在与科学技术,电子音乐就是最好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表明电子音乐本就是传统音乐孕育出的产物,两种音乐相结合更够促进更多优秀音乐作品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子音乐的创作与实现提供了基本保障,并且为电子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随着软硬件系统的发展,利用多种不同软硬件平台的协作,共同完成电子音乐创作与实践也就成为一种可能。通过对相关要素的梳理,为构建多系统平台协作的电子音乐系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分析与支撑。  相似文献   

8.
电子音乐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在社会分工的历史进程中,电子音乐创作的过程渐渐表现出独有的生产特性。本文把观察对象投向社会音乐生产四个环节中的三个,即从创作生产、唱奏生产、传播生产的角度来解析电子音乐。  相似文献   

9.
在人们对音乐的不断需求下,电子音乐近年代取得了迅猛发展,由最初单一的实验型模式转变为实验型和应用型相互交替进行的模式.电子音乐技术己成为应用型音乐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法之一,传统乐器的使用不再是不变的定律,电子音乐带动传统音乐己成为当代人们对音乐的另一种追求.其中,电子音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功能作用在单一的传统音乐中,逐步上升为塑造音乐3D空间的重要元素.无论是音乐的表达,还是声音的设计,电子音乐作曲在整个音乐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讨论电子音乐技术在应用型音乐创作中的创作理念、配器方法以及创作手法的运用,对台湾著名音乐家钟兴民先生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来探讨电子音乐技术在应用型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洪颖 《时代教育》2010,(4):12-12
世界电子音乐的发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新媒体艺术产生比电子音乐晚,但是它的相当快速的发展必将引导所有要通过媒体发展的艺术形式,那么必然要引导电子音乐的发展,电子音乐与新媒体艺术的结合无疑是电子音乐一个巨大的促动,并有着很好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电子音乐的诞生至今共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电子音乐先驱——皮埃尔·舍费尔于1948年用磁带技术创作了世界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地铁练习曲》,这首作品是由法国电子工程师皮埃尔·舍费尔亲自在巴蒂诺勒车站录制了地铁车轮与铁轨结合位置的碰撞、汽笛、机械摩擦、环境噪音等声音。并将这些声音素材用铝箔(磁带)录音盘录制下来,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技术处理、合成,最后创作而出的。这首作品的问世标志着电子音乐的诞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音乐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突破,各种新兴的电子音乐技术层出不穷。如今,电子音乐的处理、保存早已抛弃了磁带技术,取而代之的是数字音频技术。还有更多的电子音乐创作技术如:合成器、MIDI以及计算机算法、人机交互等等都已伴随着时代诞生。其中,跨媒介、人机交互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的主流趋势。越来越多的硬件系统可以协同工作以及组合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连接及相互控制,不同类型的软硬件之间可以进行标准化的信号传递。利用这些技术的发展,可以灵活、高效的构建多个软硬件平台控制下的视听结合的电子音乐。多系统跨媒介交互式电子音乐已是当代电子音乐创作的主流趋势,因其打破了原有的单一系统、单一形式的电子音乐创作模式,提高了当代电子音乐的多样性、可行性及流畅性。通过这种技术和创作思想已创作出的大量有影响的电子音乐,此类技术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并且得到快速发展,成为电子音乐研究与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更多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学术界和大众对电子音乐概念的界定大相径庭,有关电子音乐的称呼也较为混乱。本文对《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第二版)中的电子音乐词条进行了分析,对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和名称的翻译以及电子音乐的分类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说起日本的电子音乐,很多读者就会想到喜多朗,的确,自1986年以来,随着大型系列片《丝绸之路》的播出和同名音带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听众喜欢上了喜多朗那飘缈,神秘,音色悦耳,富于东方特色的电子合成器音乐,并由此改变了对电子的编见,今次我们特介绍另一支来自日本的电子音乐组合。  相似文献   

14.
电子音乐的发展非常迅猛,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日本的几家团体和个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梯郁太郎是ROLAND公司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日本的电子音乐设备的发展,梯郁太郎首次向世界电子音乐学会提出统一MIDI数据标准的报告,得到了世界电子音乐学会以及Yamaha、Korg和Kawai等世界各大电子乐器厂商的赞同与支持。研究他们对于相对落后的中国电子音乐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经常听到“电子”这个词,比如电子音乐啦、电子计算机啦……现在就来做个关于电子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电子音乐是19世纪以来人类音乐领域的最重要创新.本文简述了电子音乐在技术和观念上的发展历史,并从技术、创作、文化、产业和教育五个方面总结和评价了电子音乐对传统音乐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交互式电子音乐的出现为电子音乐的发展开启了新的探索之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围绕基于数据驱动乐器Game-trak而创作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Chimes at midnight的创作技法探索与分析,探讨了交互式电子音乐的创作过程与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欣赏音乐的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电子音乐制作技术逐渐的被应用于电影音乐创作中,使得电子音乐原有的风格与类型不断地丰富多彩,这也促进了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创作的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观众对于电子音乐的要求也逐渐增加,电影行业中电子音乐制作技术的出现,有力的解决与帮助了电影音乐创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这个时代,民族乐器想要健康的继续发展,那么需要积极创新并保持现有的活力,而创新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跟电子音乐相结合。所以为了积极的把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和电子音乐的制作,给人们呈现出一种更好的听觉感受,让民族乐器和音乐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电子音乐在我国发展的时候也要和我国的民族乐器融合起来,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对电子音乐和中国民乐发展进行简要介绍,并以二胡为例探讨二胡在电子音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音乐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音乐上的一些结合点在民族音乐的制作中得到了尝试,电子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变得更为丰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的发展。结合电子音乐技术在中国民族音乐制作应用中的探索,简要分析了电子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