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主席的指示,是理解鲁迅前期思想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但在过去的若干年间,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鲁迅思想的发展是“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直到一九三一年才“从进化论最终的走到了阶级论”。这种观点贬低了鲁迅前期的革命思想,否定了马列主义对鲁迅思想的指导作用,是一种错误而有害的观点。今天,为了正确地认识鲁迅思想的发展过程,以便更好地学习鲁迅,必须对这种错误观点加以剖析,予以批判。  相似文献   

2.
争鸣选介     
本院中文系讲师蔡健在《鲁迅前期思想研究》一文中,针对多年来流行的“鲁迅前期思想是进化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鲁迅在五四时期开始有了一种不同于进化论也不完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新的思想因素。前期鲁迅是一个新民主主义者。如纯属资产阶级思想范畴的进化论,怎能代表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革命的旗手和主将的鲁迅  相似文献   

3.
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是什么?真正从内涵上、本质上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前期思想的钥匙。一姚文元明目张胆地在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上打了三个闷棍:其一曰,尼采主义者;其二曰,社会进化论者;其三曰,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他污蔑鲁迅前期“非物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对资产阶级德育一般采取批判态度。他们对资本主义德育阶级实质的揭露,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文章论及。今后仍须继续研究。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不是绝对排斥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似乎还值得考虑。当我们反对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污染时,谈论这个问题仿佛没有“现实意义”,其实,这牵涉到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德育思想问题。就这个问题进行探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经历过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发展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从前期主要相信进化论到后期成为一个阶级论者的思想发展过程。尽管有些鲁迅研究者对鲁迅思想转变的具体时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的意见,对鲁迅前期的思想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1927年,也就是鲁迅在广州那一年,鲁迅的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鲁迅前期思想的问题,是鲁迅研究中极其复杂的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长期以来,鲁迅前期被说成是进化论者,历史唯心主义者。但是,鲁迅后期是从前期发展过来的。他从前期到后期不是判若两人的转变,而是一种很自然的过渡。如果他前期是进化论者(有的还认为是社会进化论者)、历史唯心主义者,怎么一下子就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唯物主义者呢?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没有前期历史唯物主义新因素的积累,就不可能在1927年很快地完成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因此,在鲁迅思想发展的研究中,从进化论到阶级论的公式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对鲁迅前期思想作了一点探索,但也只能当作引玉之砖罢了。  相似文献   

7.
在晚清,使“天下”转为“国家”和“民族”的过程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史的大部分篇章。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青年陈独秀最初主张以思想文化的启蒙来解决中国问题;而在构建“国家”(state)、“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爱国主义”(patriotism)等思想概念中,却接受和消化了西方词汇及其概念思想,并渐渐从一位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变成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最终形成以“马克思的阶级战争说”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研究陈独秀的早期思想,特别是晚清来自西方政治词汇及其概念系统对其早期思想形成之影响,对于全面把握陈的早期思想和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目前大致有两种划分法:(一)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二)1919年五四运动前称为早期(或称为初期),五四运动到1927年“四·一二”前称为前期,1927年“四·一二”后称为后期。关于第一种划分法: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无产阶级及其共产主义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毛主席语)。当然,鲁迅从思想到生活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世界观发生了变化,注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因素。因此,只有把五四运动前后的鲁迅思想分为两个阶段,才能有利于阐述鲁迅思想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对鲁迅的决定性的影响。关于第二种划分法:与“后期”相对的“前期”这一概念,本身已包含“早期”。因此,把鲁迅思想发展分为“早期”(或“初期”)、“前期”、“晚期”,这种提法不太恰当。  相似文献   

9.
如何评价“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这是一个早有定评的问题,那就是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毛主席指出:“在中国文化战线或思想战线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构成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五四’以前,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则不然。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0.
被沉沦吞没的理想──也谈鲁迅与进化论星婴进化论和鲁迅前期思想的关系,是鲁迅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自翟秋白“从进化论到阶级论”①一说发表以来,已衍生出许多不同提法。②在中国的文化观念和思维定势中,这些提法都直接或间接地把鲁迅的进化论表述为一种历史观。现在...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于毛泽东同志以上这一论断,在近些年来的鲁迅研究当中,有人试图予以否定,他们只承认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甚至对于鲁迅的文学成就也只是作部分的肯定),而不承认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这代表着鲁迅研究中的一种非政治倾向。这种非政治倾向的鲁迅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鲁迅前期的人本主义思想——鼓吹个性解放、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自我设计等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道德文化,不错,在鲁迅思想发展的前期,确实曾经接受了人本主  相似文献   

12.
形式逻辑在苏联十月革命后曾有一个时期被否定。理由是“形式逻辑在古代是捍卫奴隶主的思想体系的,在中世纪是神学的侍女,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则适合于资产阶级使被压迫阶级始终作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前苏联高等教育部部长卡弗塔诺夫评国立莫斯科大学逻辑教研室的工作,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三日的第三六一号命令中所说,见逻辑问题讨论总结中所引,人民出版社版页三)因为形式逻辑是阶级敌人的思想武器,所以把敌对阶级推翻了,敌对阶级的思想武器也应该销毁。形式逻辑不应再留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是由带着自己的独特经验和思想接近马克思主义的鲁迅与在马克思主义的组织、思想和文学观念中成长的党员知识分子共同展开的.从二者之间的联合与矛盾看左联时期鲁迅的思想文化形态,则可概括为:阶级理论视野和文化启蒙立场并行,“真的知识阶级”和无产阶级大众二元平等,“个人的无治主义”和左翼阵营意识的消长共存.与左联党团领导人的新旧对立、非此即彼的典型思维相比,鲁迅的思想呈地质层般的“多层累”形态,是一种非政治实践的批判性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二、资产阶级的宪法“学说”及对这些“学说”的批判 (一)资产阶级宪法“理论”的反动本质资产阶级科学怎样理解宪法呢!根据资产阶级学者的意见,宪法的本质何在呢? 资产阶级学者在国家问题及国家的根本法——宪法问题上制造了极其繁多的理论。但是,没有一种资产阶级理论能够对什么是宪法,宪法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这些问题给以科学的解释。这是因为资产阶级的科学代表者以唯心主义的观点来解释主要的、第一性的东西——即阶级社会生活物质的条件。资产阶级理论家企图给宪法下个定义,说它是驾乎社会之上的某种“超自然力量”或人们精神生活的某一方面。这样解释宪法,就完全的或几乎完全地排除了阶级、阶级斗争以及阶级斗  相似文献   

15.
在十九世纪末叶中国杰出的改良主义思想家中,康有为的思想最成体系,最有代表性。他是近代改良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中较早关心妇女问题,伸张女权的思想家。他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变法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生动描绘的“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大同”世界远景,“男女平等,名自独立”的主张,闪耀着可贵的思想火花,为稍后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兴起发出了先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在探讨鲁迅前期“立人”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和“立人”思想的表现形态,以及文学观与医学观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鲁迅前期有“诚”与“爱”的社会构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人生漫谈》仍然是一本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大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坏书。一、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论,坚持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冯定同志的人性论是他谈人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他抬出“社会性”来顶替阶级性。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8.
“鲁迅从进化论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友人,以至于战士”,除了深刻的政治的、社会的、历史的原因,还和稽山鉴水的哺育,绍兴先贤的熏陶分不开。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必然地要继承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传统。古代会稽人陆游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鲁迅家附近有不少陆游的遗迹,鲁迅从小耳濡目染深受教育。而鲁迅的祖先也以陆游的思想品格教育鲁迅。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在探讨鲁迅前期”立人”思想的形成的因素和“立人”思想的表现形态,以及文学观与医学观在改造国民性过程中的辩证统一;提出了鲁迅前期有“诚”与“爱”的社会构架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思想研究中,有一种传统的提法,即鲁迅思想分为两个时期:1927年以前是进化论观点,1927年以后是阶级论。本文认为这种提法是不精确的。鲁迅思想应分为三个时期:前期(1919年前)是进化论;中期(1919年到1927)是从进化论向历史唯物论的转变期;后期(1927年以后)是全面成熟的历史唯物论。文章从分析鲁迅中期的一些著作入手,分析了鲁迅对革命理想、革命动力、革命斗争形式等关键问题的认识,从而论证了他中期思想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