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靳欣 《寻根》2007,10(2):103-109
清编《全唐诗》,集中收录的郊庙歌辞差不多有7卷(第10卷~第16卷,第15卷有3组舞曲歌辞),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有些去掉“兮”就是六言),总共438篇,近500首,占到《全唐诗》的百分之一。其中第16卷是五代时的郊庙歌辞,因本文主要探讨唐王朝时期的宫廷祭祀,所以暂不同列考虑。  相似文献   

2.
《盂兰盆经》在东亚地区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自其传世后,历朝高僧大德撰述《盂兰盆经》注疏甚多,其相关研究却寥寥无几。其中,唐代圭峰宗密禅师所造《盂兰盆经疏》影响尤为深远。该疏在平安时代末期文献《注好选》中已有引用痕迹,传入日本时间当在此之前。镰仓时代,日本派遣僧人赴中国留学,律僧俊芿和禅僧圆尔辨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人都携带大批中国典籍返回日本,其中就包括《盂兰盆经疏》的注释书——宋代灵芝元照所撰的《盂兰盆经疏新记》。此后,以记通疏,日本僧人开始借助新记理解疏文,客观上促进了《盂兰盆经疏》的出版与传播。该疏亦对日本中世和近世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内容频繁为说话文学、唱导文学、佛经注疏和假名草子所征引。  相似文献   

3.
赵娜 《华夏文化》2009,(4):16-17
言语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孔子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师者和周游列国宣传自己主张的游晚者,更离不开这一重要工具。《论语》多记载孔子的言行,所以《论语》可以大致反映出孔子对“言”态度、理解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4.
淮茗 《华夏文化》2010,(3):37-38
<正> 中国戏曲形成的时间虽然较之小说要晚很多,但它同样有着悠久、丰厚的文学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数量众多,并出现了像《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这样的名篇佳作,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并不亚于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群众基础的一种艺术样式,戏曲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内容及形式也随着时代文化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相似文献   

5.
宫崎骏的名字,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甚至对于其他许多国家的动画爱好也不陌生。在当代国际动画领域,宫崎骏已成为日本动画的代名词。宫崎骏制作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红猪》、《风之谷》、《猫的报恩》、《百变狸猫》及最新登场的《哈尔移动的城堡》等动画片,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其细腻的画风、幽默的情节、深刻的寓意和可爱的人物造型,不知征服了多少观众的心。在日本,笔亲眼目睹了大人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观看宫崎骏的动画片以及购买其动画周边产品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概况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副教授除出版专著《权力的文化逻辑》之外,在《读书》、《中国学术》、《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等多种刊物发表了10多篇论文,全面阐述布迪厄的社会学和文艺理论,并藉以论述各种文艺学问题。论文《经济资本与文学:文学场的符号斗争》(《社会科学》第9期)将文学的生产置于普遍经济规律的视线内加以思考,讨论一般经济规则在文学领域表现出来的作用形态。在现代社会,经济权力渗透到文学场内部,将自己伪装成文学法庭的最高法官,为文学制定审美标准和叙事原则。大众媒介是现代语境中权力的主要设施。而使这种渗透、裁决得以完成的是通俗作家与大众媒介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徐苏 《华夏文化》2005,(1):19-21
梁太子萧统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它选录了许多先秦至梁代重要作家的诗文歌赋作品,成为后人研究梁以前文学发展史的珍贵文献,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文选》本身的学术价值和萧统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隋唐以来,《文选》一直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视为华夏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高培华 《寻根》2012,(3):21-25
周代是礼制社会,在各种重大礼仪活动中,都要演奏特定《诗》篇及其乐曲,《诗》《礼》《乐》是三位一体的。子夏作为孔门“文学”高徒,不仅长于《诗》,也长于《礼》《乐》。他在孔子之后设教授徒,不仅传《诗》,也传授《礼》《乐》。  相似文献   

9.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长篇小说《失乐园》自从1995年9月1日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长篇连载开始,便引起了巨大反响,在1997年出版单行本,继而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在接下来的两年间,《失乐园》被介绍到了中国,也波及和影响了西方文坛。“失乐园热”的原因究竟何在?对于这一问题,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拟在此基础上,从日本文化中对“家”的认同感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失乐园》的内涵所在及其畅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陈衍强的诗     
陈衍强 《大理文化》2012,(10):59-60
陈衍强,上世纪60年代生,云南彝良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昭通首届十大杰出青年、昭通市作协副主席、彝良县文联主席。在《人民文学》《诗刊》《大家》《中国作家》《诗选刊》《人民日报》《青年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诗歌,有诗被译成英、日等文字在《世界诗人》等杂志发表,有作品收入多种权威选本,已出版诗集《英雄美人》、《我的乡村》,其中《英雄美人》获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叶岗 《世界文化》2002,(3):8-10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以1979年的中篇小说《且听风吟》走上文坛的,创作于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长篇小说,创下了发行量1500万册的天文数字,成为与大江健三郎、安部公房和吉本芭娜娜齐名的著名小说家,且有强劲居升的势头。小说在世界各地也赢得了广泛的影响,《纽约时报》等各种传媒大加举荐,《纽约客》杂志还刊登了作者的短篇小说《电视人》。《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有两种较好的译本,一种是大陆的林少华译本,另一则是台湾的赖传珠译本。  相似文献   

12.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13.
模糊是指表现事物的那种不分明性 ,界限不清晰、不精确状态和不明确的属性。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因而 ,也为文学艺术领域提供了内容 ,从而促进模糊艺术的发展。我国历代文学艺术家非常重视模糊美的创造。司空图的“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庄子的“至乐无乐 ,至誉无誉” ,刘勰的“隐之为体 ,义生文外” ,梅尧臣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都是把创造蕴藉深远的模糊美作为诗歌创作的最高标准。苏轼更是把模糊美的创造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他在《答谢民师书》中提出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  相似文献   

14.
葛兰言在其对古代中国的研究中承续了涂尔干对亲属关系问题的关注,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结构理论则深受葛氏之结构视角的影响,本文对这条代际传承、不断扬弃的学脉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中国古代之婚姻范畴与亲属关系》中,葛兰言借助丰富的史料,颠覆了对乱伦禁忌的传统解读,并试图从中国古代氏族的外婚制中建构出以交换与互惠为基础的一般性流通规律。列维-斯特劳斯批判地继承了葛兰言的研究,将其关于婚姻类型与流通的结构分析化为己用,形成了《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的理论支柱,该作也成为法国人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成果。不难发现,自涂尔干将亲属关系置于社会团结视阈下重新考察伊始,葛兰言与列维-斯特劳斯都在接续前人研究的同时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晚清“文学研究法”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体系的雏形,此法凡41条,规定了文学研究之要义,与“历代文章流别”和“古人论文要言”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研究的基本体系,最终演变为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6.
笔名西谛、郭源新。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于浙江省永嘉县。1917年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瞿秋白、耿济之、许地山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1年,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1921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负责编辑文学研究会丛书。1922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儿童刊物《儿童世界》。次年起主编《小说月报》。1927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赴西欧游历。1929年回国,在清华、燕京等大学任教,并主编《文学》月刊,  相似文献   

17.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7,(3):29-30
格林纳威选用了1000年前的日本日记体文学《枕草子》为蓝本,配合现代情节讲述了一个女性主义的故事。就影片而言,《枕草子》成为了女性意识觉醒的一个历史印证,而此印证经过千年之后,在邬君梅身上得到了升华,并展现了邬君梅从一个被书写者的身份慢慢变成一个书写者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84-184
6月12~18日,日本电影周在沪举行,为中国观众带来《与春同行》、《母亲》、《花水木》、《爱妻家》、《白夜行》、《妈妈要出嫁》、《摇滚新乐团》、《实习警犬物语》、《最后的忠臣藏》、《狗狗与你的故事》、《卡姆依外传》等15部题材各异的日本新作。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它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其中,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亚特》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然而,无论它是哪种类型,也不管它处于何时何地,文学都有其共同的特点:主体性强,个性突出,虚构与夸张并存。  相似文献   

20.
刘畅 《世界文化》2012,(11):34-35
20世纪初,俄国象征派诗歌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以别雷、勃洛克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象征主义者。安德烈·别雷,俄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其长篇小说《彼得堡》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