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是人们的选择,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更是如此。校园贷原本是一种学生助学和创业的贷款平台,但近年来,大学生因向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欠款的消息屡屡爆出。校园贷虽然能够帮助在校大学生进行提前消费,但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校园以及社会稳定带来极为严重的隐患。文章通过调查学生使用校园贷的情况以及成因,探寻防范并遏制不良校园贷发展的对策,并提出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校园贷平台发展至今,其发展已基本背离了诞生之初校园贷平台宣称的"助学"本质,近一年多,高校频发的校园贷案件,让许多大学生深陷借贷泥沼而无法自拔。究其原因,作为还未发展成熟的社会人,金钱消费带来的愉悦感和物质享受让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此冲击之下,部分未能建立理性消费观的大学生则逐步被校园贷这一新兴且快捷的平台所吸引,并沉迷其中以至走向无力偿还且精神压力巨大的情境。要破解此逻辑环,除了顺应时代发展,由正规金融机构适时推出适用于大学生的校园借款产品外,还要让大学生建立理性消费观,尤为重要的是在全社会创建积极向上,不唯"金钱"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22)
校园贷缺乏具体法律规制,且学生社会认知能力比较差,任由校园贷肆意发展会对大学生产生许许多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基于法律规制探究校园贷风险,从而促进校园贷所涉法律知识的普及,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校园贷。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究不良“校园贷”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政府、学校、家庭及个人三个层次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借此来规范校园贷款,实现校园贷健康、长久地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园贷是指在校大学生向借贷平台的借款行为,它具有门槛低、操作便利等特点,但大学生往往忽视校园贷背后的高风险。大学生使用校园贷主要是由于自尊水平低、自控能力差、人际信任水平较高但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等多方面的心理原因。大学生使用校园贷的行为不能只依靠学生独立解决,还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利用事故树方法进行定性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大学生网络安全中校园贷行为的影响显著度和影响系数,对预防大学生深陷校园不良网贷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通信终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互联网金融逐步成为金融市场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各类网络借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针对大中学生消费的信用贷款也称校园贷应运而生,然而身处高校且少不经事的大学生面对轻松可获取的校园贷极其容易迷失自我。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校园贷现状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高中生们收到我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会出现听一些不正常的消费需求,在家长那里得不到经济上的满足以后就开支利用校园贷来获得巨额的资金进行挥霍,近些年来,不少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悲剧正在警示着人们,要求社会各方面重视起校园贷对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校园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关于校园贷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管控大学校园网贷风险,分析了校园网贷的现状及风险,剖析了校园网贷迅速发展和产生涉贷纠纷的原因,从大学生、辅导员和国家层面给出了管控涉贷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普惠金融政策的实行以及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的特定背景下,校园贷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大学生存在没有固定收入和自制力较差等现状,从而出现了大量的危害事件。基于上述背景,对我国高校校园贷的风险成因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促使校园贷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给不法分子进行诈骗提供了捷径,"校园贷"一词频频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了热点现象而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当下校园贷乱象为着眼点,对校园贷存在的原因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校园网贷"骗局,让网贷真正能为求学生涯助力,而非陷阱。  相似文献   

12.
《内江科技》2019,(11):61-6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崛起,网络金融也随之孕育而生逐渐壮大,当前大学生是消费的主力军,必然成为众多行业争相"开发"的优质群体,受提前消费观念的影响,高校逐渐衍生出"校园贷"的现象,由于无法及时支付高额利息,暴力催债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家长纳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管理,有效的发挥家长与学校的联动效应,实现管理双主体,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可以有效的预防"校园贷"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类校园贷现象屡见不鲜,而现有的杜绝方法集中于校园贷源头的处理和流通渠道的控制,各高校的重点则在于学生防骗意识的提高,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不足出发,研究了校园贷等各类不良现象发生的主管原因,为高校在此类问题的解决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4)
当金融遇到"互联网+"就止不住创新的脚步,当创新进入校园便衍生出许多以学生为目标群体的网络借贷平台。这些校园互联网金融平台深受学生欢迎,但是在给大学生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目前的校园互联网金融业务学生申贷门槛过低,贷款具有高利贷的性质,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分辨能力和风险意识,无法分辨龙混杂的借贷平台,从而为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学生"宅居"这一普遍现象,我们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并以个案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为辅助,针对大学生"宅居"的现状、根源以及其自身的想法进行了分析。本文从主观、客观两个角度探索大学生"宅居"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宅居"对于大学生及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从学生自身、学校、家庭与社会这三个方面着手,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乐霞 《科教文汇》2009,(36):48-48
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是恋爱观和消费观的综合反映,折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深受社会文化生态影响。分析大学生恋爱消费观误区及其根源,采取相应对策,对大学生成长有诸多裨益,对未来家庭稳定、社会进步都有潜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文文 《科教文汇》2014,(23):220-220
大学生“自我中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中突出的问题之一。大学生“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极端自私、对他人冷漠和对公共生活缺少关怀意识等。究其原因主要受学校教育、家庭结构及其教育方式和社会等负面因素的影响。对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矫正大学生“自我中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慰 《科教文汇》2012,(30):175-176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婚恋观的定义、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大学生婚恋观指的是从恋爱到婚姻这个完整过程中.大学生对恋爱、婚姻和性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包括择偶观、恋爱观、婚姻家庭观和性观念四个方面的内容。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涉及性别、年龄等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冯振华  管虹  张骞 《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16-216,218
大学生存在的反社会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生理、心理、社会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是大学生反社会行为出现的原因。大学生反社会行为背离了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给国家、社会以及本人造成了极大伤害。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制止大学生反社会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王健 《未来与发展》2010,(10):75-78
利他主义精神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社会未来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了解大学生的利他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培养,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对校园的德育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问卷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利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