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华杰 《科教文汇》2009,(29):243-244
贾平凹,无论是其散文还是小说,都可让人感受到其阴柔的创作风格。其小说中的审美意象主要是以女性以及柔性的男性居多,并且在一些作品中隐隐地透露出一种悲凉的心态与阴沉的心灵本真,使其作品具有了悲剧性。这些与其个人的阴性特质是分不开的,而这正是由他的出身经历、生活的文化环境以及时代态势几方面共同造就而成。  相似文献   

2.
肖芳  胡文萍 《科教文汇》2012,(28):73-74
小说《黄色墙纸》自问世以来,大多评论家都认为该小说是作者对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揭露和控诉。本文从小说主题入手.论证了“休息疗法”对女性的身体禁锢和精神压迫。  相似文献   

3.
陈染的小说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充分写出了远离男权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幽闭,敏感,美丽且有智慧,她展示的女性世界被称为"私人生活",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经历.关于女性的成长,本文从童年阴影、弑父情结、逃离母亲三个围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5.
张玉凤 《科教文汇》2009,(2):235-235
综观张爱玲的小说世界,我们发现其女性形象无不在物质生存与寻找女性自我中苦苦挣扎着。从张爱玲早期创作来看,女性自我意识明显占据主导地位。到了创作的高峰期,张爱玲深切体会到在男权社会里女性艰难的生存困境,也意识到在物质生存面前,女性自我的无力感。后期,她冷静地审视和还原了以曼桢为代表的现代职业女性的生存境况和自我意识,在物质生存与自我中找到了相融点,同时也透出现代女性寻找自我归宿的希望之光。  相似文献   

6.
郭思辰 《科教文汇》2009,(12):224-225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7.
程莹 《科教文汇》2007,(8X):176-176,182
陈染的小说作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充分写出了远离男权文化的女性生存状况。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幽闭。敏感,美丽且有智慧,她展示的女性世界被称为“私人生活”,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的成长经历。关于女性的成长,本文从童年阴影、弑父情结、逃离母亲三个围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琳 《科教文汇》2009,(23):246-246,276
《苔丝》是英国伟大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百年来关于苔丝悲剧的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苔丝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悲剧,更是一个男权文化中性别歧视的问题,对男性和女性给予了双重评判标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权利与尊严被践踏,最终致使她们不能够自我认同,屈服于男权统治,这才是苔丝及众多女性悲剧的真正原因。女性必须正视自我并克服自身的缺陷,勇敢地从男性主义的束缚中走出来,从而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刘佳敏  解斌 《科教文汇》2014,(10):96-97
本文分析了《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在19世纪维多利亚初期的生活状态和女性意识形态,突出了简·爱在男权为主导,女性意识逐渐苏醒的时代的先锋形象,对启示当今女性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职场中解放思想,追求自身发展和爱情自由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郝娜 《科教文汇》2007,(11X):187-187
张贤亮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风格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又都与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家心中深藏的女性情结——性爱情结和母爱情结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贤亮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各具风格的女性形象,而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又都与作家早年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作家心中深藏的女性情结--性爱情结和母爱情结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3.
郭玉华 《科教文汇》2010,(22):56-56,67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仍然处在男性居于绝对的霸主地位,女性的天空低矮狭小,社会留给她们的机会少得可怜。但是随着勃朗特三姐妹小说《(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蕾》)的同时问世以及她们三姐妹的相继闻名,女权运动的帷幕拉开了,女性迈开了争取话语权的步伐。本文将回顾她们的人生经历、察看她们的心路历程,试图了解面对强大的男权文化势力她们靠什么立于不败之地,以便更深地理解她们与她们的作品,以及作为知识分子、女性作家,她们的女性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从写作之初直到近期,始终是以农民的身份、民间的立场作为自己写作的出发点,坚定、执着地书写着乡村的隐秘变化.不夸张地说,在乡土写作的历史中,贾平凹显然是当代写作不可跨越的一个"标高".从贾平凹最早的一批乡土小说如《商州初录》《腊月·正月》《小月前本》等,到《浮躁》《高老庄》等大量的文本中都呈现着作者对乡土的灵魂和精神坐标的质朴追手.看得出来,乡土和作者早已融为一体.即使在写都市生活的篇幅中也都渗透着深重的乡土的情结.这些作品可以归纳为三种相对独立完整的话语系统:"其一是启蒙话语,致力于重铸国民的灵魂,其二是生存论话语,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境遇,最后是现代性的反思话语.①"本文时贾平凹的两篇代表作《废都》和《秦腔》为例,来展现贾平凹作品对乡土情怀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周娜 《科教文汇》2014,(35):56-57
郝思嘉和玛丽·卡森作为男权社会的两个反叛者,就像两朵"邪恶之花"让无数男性汗颜,又让无数女性心潮激荡。她们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路上唱出了同一曲女性主义的凯歌,在蓬勃兴起的妇女解放运动中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本文试从郝思嘉和玛丽·卡森反叛社会的根源、爱情和婚姻状况、对于自我的认识三个方面阐释两位女性的相似和相异之处,以期更加深刻地理解两个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服饰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屈一指。她的小说展示了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服饰的发展变化,并善于通过服饰描写来表现女性的性格或命运。张爱玲对服饰描写的兴趣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恋衣癖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程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134+24-134,24
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克斯坦,我们不能一口确切的说是属于哪个类别的作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部歌德小说。这部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我们了解了当时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歧视是多么的严重与恶劣:男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女性的地位却十分的低下。通过故事的主人公:怪物和它的创造者的演绎使我们清楚的知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弱者是如何生存,如何去进行自我保护的又是怎样的艰辛,可以说这部小说就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服饰描写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屈一指.她的小说展示了清末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女性服饰的发展变化,并善于通过服饰描写来表现女性的性格或命运.张爱玲对服饰描写的兴趣来源于其人生经历、恋衣癖和艺术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