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歌剧"是由外国传入国内的一种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经过中国舞台音乐艺术多年来的反复雕琢,中国歌剧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感染表现风格。本文根据中国民族歌剧音乐风格创作发展的沿袭与演变情况,就多个民族歌剧音乐题材、风格创造材料的选择、歌剧表演方式等角度来浅析当代民族歌剧音乐风格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2.
景观歌剧是以音乐本身为主体,是融合了多种门类演出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景观歌剧尝试着将歌剧艺术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在突出了它规模宏大的特点的同时,对于歌剧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景观歌剧的发展情景和如何将歌剧这种艺术形式融入经济社会,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并且这些作品都深受人们喜爱。他强调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上的巨大作用,在刻画人物极富个性化的性格特征时,合理巧妙运用重唱形式,寓深刻性于通俗性当中,使其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4.
在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演员的表演、音乐的进行、舞美等形象化手法都致力于塑造符合作品内涵的艺术形象。温德青在儿童歌剧《布莱梅的音乐家》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塑造了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从形象化创作手法与歌剧的关系切入,深入分析该作品在演出形式及声响布局等方面的形象化手法运用,可以看出创作者有关受众的特殊性与音乐的戏剧性问题的思考,以及该儿童歌剧创作中形象化手法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民族歌剧是我国特有的歌剧艺术形式,也是中国音乐工作者百年来对歌剧进行民族化改造的重大成果。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背景下,民族歌剧也应该通过正确认识歌剧、彰显民族风格、探索推广方式等路径,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现代叙事诗艺术发展以至叙事文学的学术研究,是建立在对于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传统及理论遗产的考察发现及价值重估之上的。中国古典叙事诗作品有三种基本叙事结构模式。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与纪事或感事型的叙事模式,质实的叙事诗论及美学原则,是中国古典叙事诗艺术及叙事美学与西方叙事诗学及创作的最根本差异。作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叙事诗对20世纪中国叙事诗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移,提供了必需的内在发展动因和基本的嬗变途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是文坛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存在和研究对象。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所作出的贡献是中国文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梳理了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产生和发展以及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三次高潮的特点、代表作家与作品,试图厘清相乒中西不同女性写作的内涵,说明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概况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欧洲歌剧也必定存在很多差异,主要包括:写实与写意的区别,唱腔的不同;差异的产生是由于二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二者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救风尘》、《望江亭》、《窦娥冤》三部作品描述了下层社会女性命运的抗争经历。对此三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关汉卿借助不同女性抗争史,从不同角度寄托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取向,表明以"狂狷者"姿态处世的作者曾对其自我人生定位进行了深深思索。三部作品既是关汉卿对下层女性命运的关注,更是对以自身为代表的下层文人人生价值取向的探讨,反映了在元代的特定历史社会环境下,下层文人内心对上层制度向往而实际对伦理纲常漠视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浪漫主义时期著名作曲家G.多尼采蒂曾经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作品,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囊括了众多优秀的咏叹调。本文所研究的?最后的道别?这首咏叹调出自于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拉美莫尔的露琪亚?,本文将通过该选段三个经典演唱版本的分析比较,并结合该作品的音乐风格,演唱风格等各要素进行研究论述。  相似文献   

11.
"恨似高山仇似海"是歌剧《白毛女》中的主要人物喜儿在剧中的经典唱段,女主人公通过对自己仇恨的宣泄和对身世的哭诉来感染听众,其旋律时而高亢激扬,时而低落悲戚,并运用了中国传统戏曲紧拉慢唱、唱白兼用等手法,使这段唱腔充满鲜明的戏剧性冲突色彩。因此,在演唱中,应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准确把握其风格、人物情感及其情感艺术,才能更好地诠释此作品及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汇集了明清两代的大量雕刻作品。在科学和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培田民居装饰雕刻艺术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夜》与《家》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堪称双璧的两部重要作品。用比较研究方法对这两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很有价值。两部作品在艺术视角、艺术结构、艺术风格上的差异,颇具代表性地体现出30年代文坛的两种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他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概括力又高度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其中“孤独者”魏连殳,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便闪烁着独特的艺术光彩。 恩格斯在给哈克奈斯的信中要求现实主义作品创作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为典型的艺术形象魏连殳又是生活在怎样一个典型环境之中呢?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6.
闫博 《职大学报》2011,(6):59-61,67
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杂剧。"且其特长,尤在描写女性,故其作品,就其今存者而言‘正旦’主唱者占三分之二强"[1]P197。本文从关汉卿现存的12种以女性为主角的杂剧入手,试从社会、关汉卿个人的生平际遇和性格以及受众三个方面分析关汉卿大量创作以塑造女性形象为主的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已经发表了4部小说。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谭恩美系列小说中的华裔女性人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语权威"。为了实现这种权威,谭恩美在其作品的叙述中采用了三种叙事策略——传统的作者型和个人型叙述声音以及较为现代的集体型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18.
自画像做为肖像画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关注的对象直接是艺术家本人,是他们用来展示自我、审视自我、进行自我对话的方式。体现艺术家对自我的剖析及表现人性的勇气,是指向内在的艺术,同时也是观者探寻艺术家最真实内心世界的最佳渠道。通过研究中国女性画家自画像经由现实的我到画布上展现的我这一深刻的转折,剖析了其自画像作品以及画面之后所承载的更深层内涵。从社会环境、政治背景、两性地位关系等角度深入探究了它们对于中国女性画家自画像艺术的影响。做为“第二性”的女性画家,用自画像还原了她们原本被模糊的面目,表达了中国女性画家独特的东方意象之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一个黄金期,女性小说家异军突起.越南学界对于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的译介,让越南民众更了解中国,并真切地反映出女性在不同时期对于自我身份认知的变化,从客观上体现了对于中国女性作家文学水平的认可.中国女性作家并不单纯地表现女性对于平等的追求和渴望,而是在作品中客观地描述生活,将女性的真实境遇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刚好暗合了越南读者对于情感、性格以及身份认同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咏叹调《去追随我心爱的戈桑》的二度创作问题,提出二度创作不只是演唱技巧和演唱情感,而且要了解歌剧本身,对人物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特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演唱出真切、细腻、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