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护理经验。材料与方法:对50例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均做到认真细致观察,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6个月、1、2年以上生存率分别达98%、80%、34%。结论:肝癌患者TACE治疗固然重要,但术后精心护理对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等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高峰移向更年轻阶段,且发现时已多为中晚期,手术治疗受肿瘤大小,占据部位,有无肝硬化及其轻重等多种因素限制,较难普及;虽肝动脉结扎、化疗等方法广泛使用,但疗效也难以令人满意。我院自1999年3月成立介入治疗中心至今,已为数十位肝癌患者实行介入治疗及碘化油栓塞术,其操做简便,位置准确,并发症少,有效的为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疽的综合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胆道内置入支架,并结合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结果:43例患者,两次操作全部成功置入支架,术后症状好转,胆红素下降.结论:胆道支架结合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少并发症,保持支架长期通畅,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27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随机分为营养支持加肝动脉介入化疗组和单纯肝动脉介入化疗组,分析对比治疗前后瘤体缩小率、AFP变化,毒副反应及恢复情况,近期疗效,结果提示营养支持组优于单纯介入化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介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内科治疗失败的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结果30例患者均栓塞成功,即刻止血率100%、治愈率70%、好转率23.3%,有效率100%,三年后复发率6.6%.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所致大咯血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疗效迅速、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同样能够立即止血,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0例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肝癌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了分析。全部病例在TAE术后均有消化道症状,术后血清胆红质、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复化疗栓塞者易出现急性糜烂性胃炎,少见并发症有胆囊梗死、胸腔积液等。笔者还对部分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加金属内支架置入术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共使用10条外引流管和10枚金属内支架.结果:10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均一次置入成功.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术后10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5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肝癌手术切除术式对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安全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6月共实施规则性肝切除和不规则性肝切除36例.肝癌无肝硬化、肝功能代偿良好组8例,行规则性肝叶切除或肝段切除6例,行肝动脉结扎加局部缝扎止血2例.肝癌伴有肝硬化、慢性肝功能损害组28例,行不规则性肝切除27例,1例行肝固有动脉插管加局部缝扎止血.结果:两组共2例病人术后死亡.两组无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随访1~3年,两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肝癌手术方式要权衡切除的彻底性和保护肝功能两方面来选择.通过术前的评估、合理术式选择和断肝技术改进,可以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和生存率.对转移性肝癌,特别是单个结节,或病灶集中在某叶或某段应争取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肿瘤,则行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对85例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行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能配合治疗.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而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51例手术治疗的子宫肉瘤病理特点、治疗方式及随访进行统计,了解其预后有关的因素,为提高子宫肉瘤的诊治水平提供临床资料.[HTH]方法:对1998年4月-2005年11月之间我院手术的51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治疗等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1例病例中术前共确诊21例,其中MMMT确诊9例,术前确诊率较高,(P<0.05).各组织学类型间的术前诊刮确诊率无差别(P>0.05).51例子宫肉瘤患者I期28例(55.0%)、II期9例(17.6%)、III期10例(196%)、IV期4例(7.8%),各个组织学类型在各个手术病理分期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率为90.6%(48/53).3年生存率为74.5%,5年生存率为35.3%.结论:子宫肉瘤发病年龄跨度大,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术后化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术后辅助化疗总的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21):118-119
目的:观察藏药赤杰德喜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西药联合藏药赤杰德喜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治疗中,西药联合藏药赤杰德喜,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与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点抗体、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抗体等多种抗体相关.自免肝抗原谱中的这些抗体是PBC患者血清学检测的标志,也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结果:应用欧蒙印迹法对499例不同类型血清进行检测,其中150例PBC患者血清中有93%的标本至少可检测到AMA-M2、M2-3E、gp210、SP100、PML中的一种抗体,相对于病毒性肝炎组和本院职工健康体检组其特异性为99%.LKM-1、LC-1、SLA/LP抗体为AIH的血清学标志,其特异性几乎为100%.结论:自免肝抗原谱中检测AMA-M2、M2-3E、gp210、SP100、PML、LKM-1、LC-1、SLA/LP和R0-52九种自身抗体对于PBC的诊断及PBC和AIH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比较目前三种主流技术对小肝癌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创新点:首次同时比较两种手术技术和一种微创射频技术对小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将小肝癌患者通过年龄分层,获得最优的治疗选择,以期指导临床上更个性化及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5年至2010年间94例符合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 cm或不超过3个肿瘤且每个肿瘤直径小于3 cm的小肝癌患者,分至3个治疗组,分别为腹腔镜肝切除组(28例)、经皮射频消融组(33例)和开放肝切除组(33例)。经过3年的跟踪随访,统计比较3组患者的疾病预后及相关指标。结论:本研究中统计结果显示,经皮射频消融组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比两个手术组低(图2和3)。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的生存及预后情况无明显差异,而腹腔镜手术组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率要低于开放手术组(表2)。本研究根据中心经验将全部患者以60岁进行年龄划分(图5和6)。对于60岁以下的小肝癌患者来说,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射频消融术,故应优先选择微创的腹腔镜肝切除术;60岁以上的小肝癌患者经射频治疗获得的生存结果与手术无显著差异,同时射频治疗具有创伤轻微、可重复、并发症少等优势,故可以酌情选择手术或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昆 《科技文萃》2001,1(7):173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近20年来,虽然医学科技有较大进展 ,但直到90年代初期,肝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仍只有1个月,手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19 .9%。可见,肝癌已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s方法作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结果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可完全阻断子宫肌瘤血供。治疗后随访结果表明,肌瘤均比治疗前缩小,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增多、贫血症状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转运RNA(t RNA)修饰与肿瘤进程有关。本研究首次探索了线粒体t RNA G37位甲基化修饰酶TRMT5(t RNA甲基转移酶5)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和临床分析发现TRMT5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体内外实验表明TRMT5敲低可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TRMT5敲低降低了肝癌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稳定性,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与转移。此外,TRMT5敲低还导致肝癌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加。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靶向TRMT5可以抑制肝癌进程并提升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TRMT5是一个新的致癌候选基因,可以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灌注治疗肺癌的疗效与其血管及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肺癌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造影确定后行支气管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术。结果:100例肺癌患者中富血管型肺癌占81%,乏血管型占18%,无血管型占1%。富血管型中未分化癌占80.25%,鳞癌占16%,腺癌占3.75%。乏血管型腺癌占66.66%,无血管型疗效最差。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富血供中未分化癌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8.
比较分析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中20例接受放疗同步联合化疗(DDP+VP-16)方案化疗:患者于前2个周期给予EP方案化疗,从第3、4周期开始实施同步放化疗,放化疗结束后再巩固2个周期.另20例患者则接受放疗序贯化疗:应用EP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进行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巩固化疗4-6个周期.结果:同步组和序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82.1%,同步组疗效优于序贯组(P<0.05);而两组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同步化疗较序贯化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瘤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增大为典型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激素治疗及手术治疗。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成为目前治疗该病的最新方法。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为7例子宫腺肌瘤患者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瘤患者7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未生育3例。1.2方法局麻下,采用Seld 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置入动脉导管鞘,将5F Yashiro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子宫动脉主干末端,造影证实后,以PVA颗粒进行栓塞。再次造影肿瘤血管未见显示,主干保留。术毕拔管,穿刺部位加压包扎。1.3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子宫动脉栓塞术,经过精心护理,9~10 d后出院。出院后随访:6例患者第2个月有正常月经来潮,1例患者第3个月月经来潮,7例经量均正常;5例痛经消失,2例痛经较术前减轻;7例患者盆腔B超示子宫腺肌瘤声像均消失。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血管介入治疗作为一项新型诊疗技术尚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29例小肝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2008年12月共切除小肝癌29例。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1、3、5年生存率为96.55%,75.86%,51.72%。结论手术切除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肝癌术后复发应积极提倡再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