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刻,经济报道的着力点孙正东本栏责任编辑艾风一位资深记者说,新闻报道有三个基本特征:新、短、深。这里的深,就是深刻,就是深度,就是对新闻事实的挖掘程度。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深刻,深刻对搞好经济报道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深刻等,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领导曾经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会议上那些十分生动的谈话到了你们的报道里面,就变得空洞乏味,只剩下一些空话和套话?——应该说这是一个多少有些令我吃惊的问题。因为在不少的记眼里,领导们就是喜欢这样的照本宣科式的会议报道。所以记得我当时回答说:因为按照会议程式来写报道,对记来说是一种最安全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幸福?萧伯纳说,醉心于某种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在我看来,幸福的生活就是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很幸运,我来到了经济导报。在这里我得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记者工作,关注着感兴趣的领域,写着最擅长的经济报道。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享受着稿子刊登出来的缕缕墨香,享受着采写时酿造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提起党报经济报道,大家的第一正应总是这样:经济报道是党报报道的核心之一,但是经济报道难写、难读,经济版面难以做得活跃。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写给谁看?每一个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或许都应反躬自问:我们为什么写经济报道?经济新闻写给谁看? 长期以来经济报道的主要使命是:宣传经济形势,报道建设成就,指导经济工作。这种以指导工作为出发点的经济报道,其读者群定位自然就是各级党政干部和经济工作领域内的人士。这种读者对象的定位,决定了经济报道的基本内容和报道形式:解释政策、推介典型、总结经验、宣传成就。 然而,有些当时颇为成功的经验,没几年就成了市场上的过眼云烟;有些风光一时的典型人物,几年之后成了阶下囚;一些被誉为焕发了生机的企业,至今仍在…  相似文献   

6.
曾嘉 《军事记者》2004,(7):60-61
新闻报道的组织与策划的主体通常是新闻媒体而不是军或师这样的部队。军队的新闻工作不同于新闻媒体,新闻干事的工作性质也不同于新闻记和新闻编辑。但是,如果我们能像解放军报社的一个编辑这样理解新闻策划:“新闻策划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采集的事实报道出来叫新闻,如何采集和报道便成了一个创新地带。……同样的新闻资源.你能做到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气势非凡.你这个就是新闻策划的精品。”  相似文献   

7.
郭之文 《视听界》2008,(1):100-101
误区一:经济报道仅限于特定的经济范畴修正方法:拓宽经济报道面一提起经济报道,人们一般认为就是涉及到经济方面的报道,而对于究竟什么是“经济”,包括新闻人在内,人们的认识还不到位。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能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和反响,主要在于能否处理好跟群众生活的关系。经济报道是建立在社会生活基础上的,群众生活是经济报道的源泉。脱离群众生活的经济报道,就很难说有什么吸引力。怎样处理好经济报道与群众生活的关系问题呢?我认为要注意这样三点: 一、经济报道要立足于群众生活,也就是要为群众生活服务。社  相似文献   

9.
提出地方经济报道的新视角,是经济生活或经济发展向经济宣传报道提出的客观要求。 这样一个显著的特点,就给地方经济报道提出了一个新课题:怎样表现、报道地方经济?也就是说,从怎样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地方经济所得出的结论才是  相似文献   

10.
杨涛 《新闻三昧》2008,(5):42-42
3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V书记汪洋在“两会”广东代表团驻地说:“这次两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报道,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广东团里留下的照片,那种‘仰天长笑’的味道,非常人性化地展示了共和固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报纸敢发这样的照片,就是思想解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龙德华 《新闻界》2000,(1):46-46
《经济日报报》总编辑艾丰说:“要搞好经济报道,首先要了解经济,这样才能做到经济和新闻的结合。”把这句话放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上来看,那就是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就必须弄明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个性。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经济欠发达。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的最大个性,但并不仅止于此。中西部汉族地区同样也有经济不发达地区,却各有自身的历史等背景因素。一般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原因、民俗人文因素、生存环境恶劣这几个方面。 这几种因素或者共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经济新闻已经走上了新闻舞台的前沿。不少作者在采写经济新闻的过程中,存在这样的困惑:太艰深了,读者不买账;太浅显了,编辑不认可——这其实是走入了一种认知的误区。那么,经济新闻如何增强可读性呢?笔者个人理解,除了所报道的经济新闻要具有“五性”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以前瞻性的眼光,找准经济新闻的民生“落点”,稿件的艰深和浅显就不再是问题;  相似文献   

13.
顾策 《青年记者》2016,(22):39-40
经济报道并不是用经济术语堆积的报道,它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专业领域.就像做法制报道需要知道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这样的基础知识,做经济报道,也需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学通识储备.这样的储备有助于你建立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对一些基础问题——如“政府与市场”“竞争与垄断”“通胀与通缩”——不再感到迷惑(相关书籍: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等). 你对经济知识了解得越深入,报道中妨碍读者阅读的地方就越少.用经济术语堆砌的报道,常常是记者没有理解透或缺乏阐释能力所造成的,而不是它本该如此.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思想如智者,言语似常人”.  相似文献   

14.
一篇新闻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好的题材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采写的技巧也不可忽视。现在都市类报刊流行一个说法:“魔鬼细节。”讲的就是细节在新闻采写中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对细节的捕捉与把握,已经成为新闻竞争取胜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两组系列报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报道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报道立足于对"中三角"的一个基本认识:推进中部三角地带城市集群建设,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报纸集中报道长江中游地区城市集群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理中心,以这些城市集群为中心,构筑"中三角",有利于中部崛起,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6.
在去年报道山西繁峙矿难中,相关部门有意给我些物质贿赂,以不让我报道真相。当时对我来说这样的事情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拒绝。如果你要是接受对方的贿赂,必然会影响到你报道的公正,影响到你报道的真实和全面。在看到遇难矿工被焚烧、抛弃、埋匿、矿工家属那种撕心裂肺哭喊声的时候,作为一个记者,或者说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不久前在某报看到一则消息,报道一个连队为每个战士过生日。遇到战士生日,又是买生日蛋糕,又是炒家乡风味菜,又是开生日晚会,唱卡拉OK……。读完这则消息,未免叫人纳闷。一个连队百十号人,如果战士们的生日很少日期相同,又都这样过的话,平均每三天就要过一个热闹生日。别说连队经济上承受不了,就是连队干部和战士的精力上也顾不过来,况且还容易助长一些不良风气。这样的报道能让读者接受吗?此类存在片面性的报道,在日常报纸宣传中,并不少见,比如:某某连队成立起军乐队、管弦乐队、成风锣鼓队;某某同志病重不住院;某…  相似文献   

18.
李东杰 《新闻前哨》2013,(12):26-26
向大家汇报一下《喜迎十八大·小故事大跨越农民王爱国:"期货"交易所里卖鸡蛋》这条新闻的创作过程。湖北广电台电视新闻中心,作为湖北时政、经济、社会电视新闻报道的主力军,但凡有大事情,就会有大策划。《小故事·大跨越》这样一个系列,就是去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而推出的重点报道。大事面前,如果您晚上12点以后,去新闻中心转转,  相似文献   

19.
黄华 《视听界》2007,(3):4-4
哪些传媒人在努力创新?问出这样的问题,是要顶着被一部人人喷得满脸口水的危险的。因为,没有哪个传媒人会自认甘于平庸。 但是从传媒自身的报道里,还是隐约地出现了一个没有客观数据支持的结论: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创新较多,而纸媒体和广播的创新较少。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写的衢州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一组上下两篇报道,有幸被评为月度好稿。除了稿子本身题材好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努力跳出以往采写经济报道的固有模式,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经济报道。也就是说,讲故事是这组报道的一个特点。特别是上篇,不到3000字就讲了9个故事。一是通过讲故事,从新闻角度去写工作性的经济报道。衢州开展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报道,是一个工作性很强的报道题材。按以往的习惯,一般会写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写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写他们是如何抓这项工作的;第三部分写取得的效果。尽管这样写可以反映工作的全貌,也可以体现有关部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