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赋》为情造文。这一特点表现在创作《文赋》的过程中,更突出表现在《文赋》论及的内容中。首先,《文赋》开篇序语“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强调了自己的理论基础源出于阅读实践;又云“每自属文,尤见其情”强调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还源出于创作实践。这两种文学实践活动中生发的真切感受直接置作者于“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之境。在此前的文论散论中没有呈现出这样的创作心态,即使是此前唯一的也是文论史上第一篇专论曹丕的《典论·论文》中也没有凸现出这样的创作心态,而这里陆机却是第一次以文…  相似文献   

2.
陆机所作的《文赋》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是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它承上启下,沿着曹丕《典论论文》的方向,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然而《文赋》之成就不仅在于它首先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等重要的文艺理论观点,而且还在于其中蕴含的思辨色彩。长期以来,对于前者,人们早就认识到其独创性的贡献。而其中蕴含的思辨色彩,历代文人论及的却不多。本文拟从陆机《文赋》思辨色彩产生的背景、具体体现及其独特意义等方面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3.
《文赋》     
<正>【作品概况】《文赋》全称《唐陆柬之书陆机文赋卷》,晋陆机撰,陆柬之书。墨迹本,无款。纸本,正行草三体并用。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144行,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典赏析】《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陆柬之少时读《文赋》就想书写一篇,但怕书法不精"玷辱"祖先一直未动笔,直至晚年才了了自己的心愿。《文赋》是陆柬之行楷代表作,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被称大唐第一行书。《文赋》笔法直逼大王,  相似文献   

4.
历来对文赋的肇始是有争议的,无论是汉代的散体赋,还是唐始的新文赋,实际都可称为文体赋。但从句式、音韵、叙事方式、抒情色调之浓淡等方面看,二代所表现的赋风又是有所差异的。仅以司马相如《子虚》、《上林》、"四杰"中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矶应诘文》等篇来看,即可窥蠡两代盛世之不同世俗人情和作家个性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赋》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代代以来,《文赋》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诗缘情”角度把握理解《文赋》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方面的研究愈来愈趋于成熟;二是从创作论的角度对《文赋》的阐述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三是从文体和语言角度研究《文赋》,涌现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研究论文。对《文赋》研究进行反思有助于确定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宋赋各体(骚体赋、汉大赋、骈赋、文赋)兼备,其中文赋是最能体现宋人赋体新变之艺术成就的赋体,文赋是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所写作的韵文。宋代文赋作家力求创新,选材较前代更广泛,往往以文为赋,好为议论,语言散文化,由艰深华丽而变为平易流畅,追求理趣。欧阳修的《秋声赋》是宋代新体文赋出现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陆机《文赋》“夸目尚奢”四句辨义李逸津陆机《文赋》中有“故夫夺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四句,历代解说颇有分歧。今略陈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前辈方家。此四句最早的解释,为唐李善《文选注》,其说云:“其事既殊,为文亦异。故欲夺目者,为文...  相似文献   

8.
《文赋》撰年疑案新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赋》的撰作年代问题是陆机生平研究的一个关节点。从创作意图、创作心境等方面因素推断,陆机的《文赋》当撰成于永康元年(300)之春月。事实上,陆机的文学活动与他的出处行藏密切相关,解读陆机的“诗缘情”主张,亦可由此把握其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陆颖 《文教资料》2012,(26):28-29
本文从审美角度追问《文赋》如何达到"穷形而尽相""曲尽其妙"的极致,完成生之"有涯"和文之"有限"向天地境界的转化。结合魏晋文士普遍的生死忧虑,本文通过对《文赋》中的感物说、创作论、灵感说三个方面的解读,揭示陆机在生存价值及生存形态问题上的人生境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神思》是刘勰《文心雕龙》"剖情析采"之创作论中的第一篇,第一次就"神思"问题立专篇作了深度的理论阐析,是专门论述文学创作中艺术构思的著名论文。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关于艺术构思的论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陆机的《文赋》,其承继关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这些理论较之《文赋》却又更为细致深入,无疑也是对《文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晓昕 《天中学刊》2007,22(1):62-64
陆机的《文赋》是文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篇章,《文赋》中的部分理论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对《文赋》中所蕴涵的道家思想作一探寻无疑是必要的,这对于更好地理解《文赋》的理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的重要著作。《文赋》中所体现的文学理论是陆机对传统儒家文学观念的深化与发展。其中陆机所推崇的雅、艳之美分别从思想内容与艺术审美上,表现出对儒家文学观念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3.
《文赋》是我国“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自问世以来,前人不断探索,对它的理解日臻完善,但是,笔者发现,《文赋》中的一个。“变”字贯穿全文,它究竟暗示了作者什么样的理论思考,《文赋》研究者们并未进行过深入系统的阐释,只留下一些宝贵的语录似的卓见,殊为憾事。笔者认为,“变”在《文赋》中自成体系,揭示了作文过程中的一些变化规律,并表现了陆机对此的理论追求。故不揣愚陋,作此文以探《文赋》对“变”的论述,以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4.
陆机字士衡,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学理论大都见于他所作的《文赋》。《文赋》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是第一篇全面而系统地谈创作的文章,在文学理论的发展上有很大贡献。后来刘勰写《文心雕龙》,从《文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陆机之论修辞是从广义方面说的,把文章作法都看成修辞。《文赋》可以说既是创作论,也  相似文献   

15.
陆机的《文赋》是文论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篇章,由于诞生在老庄之学风气大盛的时代,《文赋》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了作者论述文学创作时的准备、目的、情境、思想和灵感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赵欣 《鸡西大学学报》2004,4(2):73-74,77
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对艺术创作的灵感现象,陆机《文赋》较早作了自觉的研究。围绕《文赋》对灵感的探讨,从灵感的突发性第三个方面展开论析,阐释灵感特点。  相似文献   

17.
承继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陆机《文赋》为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嶸《诗品》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可说为六朝整体美学朝向"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的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然陆机《文赋》之所以会在西晋初期出现,实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文化意涵,其是与当时特殊的政治社会情况密切相关的,乃是庶族追求仕进、力求攻文下的产物,可被视为是庶族文士对文学进行想像的理论著述。本文除点明《文赋》与庶族文人"柔顺文明"心态所具有的关联外,更冀以厘清陆机《文赋》审美意识?自儒、玄调和的思想源头。在此基础上,则将进一步点出,陆机在《文赋》中所提出的乃是一种以易、老概念下的"自然"为本的文学本体观,其具现为理论的层次即是:对具有永恒之美的文学特色的阐述;以个人才气为主、注重想像、灵感的创作论;以及尚未超越儒家教化观点的文学功用论。  相似文献   

18.
一一部文学史即文学的通古变今史,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变革创新而兴盛而发展的。《易·系辞上》云“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陆机以之观察文学通变,《文赋》有云“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刘勰更在《文心雕龙》中立“通变”篇,专论文  相似文献   

19.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曾指出,《文心雕龙》与《文赋》有着渊源关系,但二者广泛而复杂的内在联系和重要区别,仍然值得我们予以深究。实际上,《文赋》与《文心雕龙》虽皆不遗余力追求文章之美,从而成为六朝“为艺术而艺术”时代的明证,但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却高下有别,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亦不可同日而语,从而其根本的理论追求和价值取向也就貌同而实异。《文赋》是一首文的赞歌、美的赞歌,《文心雕龙》则是一部文的哲学、文的美学。  相似文献   

20.
秦观(《淮海集》所存三篇文赋,按创作时间先后依次为((汤泉赋》、《寄老庵赋》和《叹二鹤赋》。其中,《叹二鹤赋》作于元丰元年(1078),而非熙宁五年(1072)。这三篇文赋,辞藻铺陈逐渐柔和,文字议论趋于精妙,呈现出“理渐胜辞”的变化特征。这与秦观少时博览强志的读书方法有关,也和他长于议论的丈风有密切联系。秦观的文赋创作水平不高,但他的《叹二鹤赋》也初步具备了宋代文赋的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