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继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以来美国宇航局经历的一次最严重的事件。 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的极大震惊,各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同时,也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心愿,航天事业的探索不会停止。美国总统布什说,“哥伦比亚”号的失事“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可怕的消息和巨大的伤悲”。但  相似文献   

2.
新闻照片上的造型是瞬间形象,采访者通过拍摄转瞬即逝的形象传播新闻。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女记者珍妮特·诺特拍摄的突发性新闻照片《“挑战者”号爆炸》,以高超的技巧,及时捕捉了女宇航员麦考利夫的父母弟妹四人在“挑战者”号爆炸前不久,指挥部突然宣布机体运转异常时的各自表情的瞬间变化;父母得意的笑容还未来得及收敛;年少的弟弟只顾高兴,并未听得那么认真,看得却那么仔细;母亲本来就为女  相似文献   

3.
马恬 《航空档案》2003,(5):78-79
2003年2月1日,噩耗突然传遍全球: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当日完成太空任务返回地球时,在大气层突然坠毁,机上7名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损失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在这之前,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于1986年升空时爆炸,所有宇航员死亡。“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也是人类第一架成功飞入太空的航天飞机,美国总统布什极为悲痛,下令全国哀悼。  相似文献   

4.
“美国之音”电台国内新闻组记者戴维·斯汪在《声音》双月刊一九八六年第六、七月号上撰文,记述了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突发情况下,“美国之音”记者如何迅速调整,各就各位进行报道。一九八六年元月二十八日,星期二。这本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可是这一天却向“美国之音”电台进行了极大的挑战,使我们终生难忘。按原定计划,这一天比较重要的新闻有两条:一是里根总统晚上要来电台发表一个年度的国情咨文广播讲话;二是当天上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发  相似文献   

5.
报纸和通讯社做得怎样呢?应该说,同以往类似的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相比,这次也有改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全国性大报,1月30日部在头版刊出“挑战者”号失事的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日报编排也比较醒目),并在当天及以后几天的国际版上,分别作了程度不等的连续报道,其中人民日报尉际版的连续报道最好,基本满足了广大读者渴求了解这一重大事件详情的愿望,弥补了电视报道的不足。但是,我国通讯社和报纸等传播媒介对“挑战者”号失事的报道,就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憾的问  相似文献   

6.
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1961年4月12日——俄罗斯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进入太空第一人;1961年5月5日——美国首次成功进行亚轨道飞行,宇航员是艾伦·谢泼德;1961年5月25日——约翰·F·肯尼迪总统宣布在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的目标;1962年——美国首次成功进行轨道飞行,宇航员是约翰·格伦;1967年1月——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模拟发射时,“阿波罗”1号飞船…  相似文献   

7.
报纸和通讯社做得怎样呢?应该说,同以往类似的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相比,这次也有改进。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等全国性大报,1月30日都在头版刊出“挑战者”号失事的消息(人民日报海外版和  相似文献   

8.
这张美国宇航局公布的电视截图照片显示6月11日,宇航员们在太空行走前做准备。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两名宇航员11日成功完成了太空行走,他们的任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是震惊世界的大事。美国新闻界人士在报道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表现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显示出他们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的确有较丰富的经验。报道“挑战者”号的飞行,对美国新闻界来说,几乎是例行公事,因为这已经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二十五次飞行。他们普遍认为,这次航天飞行比较有新闻价值的只是一名中学女教师麦考利夫将作为第一个平民升上太空,并将在太空轨道上向她的学生讲课。所以美国两大新闻通讯社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均未投入较大的力量。美联社派了一位从1969年以来就报道航天新闻的记者霍德华·本尼迪克和该社驻康柯德城(女教师麦考利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失败》新闻,记者采用了一个长镜头:从航天飞机的发射升空,到瞬间爆炸为一团火球,用的是一个不间断的画面。人类为探寻未知世界的不懈努力和  相似文献   

11.
去年4月间,我国有好几家报刊登载了苏联礼炮六号飞船宇航员,“在太空和外星人相遇”的消息,后来又都作了更正。在西方有些国家,有一种习俗,即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  相似文献   

12.
继里根时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度爆炸解体。至此,美国所拥有的五架航天飞机已失其二。事故原因还要等几个月才能最后真正查清,但人们对现役航天飞机的安全性早已产生了怀  相似文献   

13.
飞龙送珠 1986年2月1日。四川西昌。实用通信广播卫星预定在晚八时后发射。缀满灯光的发射塔架,拥抱着一枚乳白色的巨型火箭。卫星安放在火箭顶部。远远望去,象一条衔珠待飞的长龙。三天前,传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发射升空时发生爆炸,机毁人亡的消息。我们都震惊了。心头不免罩上一片阴影。我问一位专家:“我们这次发射有把握吗?”“有把握!”他的回答干脆而又自信。这次发射用的运载火箭是我国自制的“长征三号”。这是一种三级巨型火箭。1984年我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用它送上了天。今天,它将再显神威。此刻,我与来自首都和各地的记者们等侯着这个时刻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望污染而兴叹,临寰球而赋诗。东广公司慷慨解襄,秋山丰宽飘然漫步。请欣赏——1990年12月2日莫斯科11时13分,日本东京广播公司记者秋山丰宽随同两名苏联宇航员搭乘苏联“联盟TM—11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踏上这一高度的新闻工作者。在此后八昼夜的太空旅行期间,“联盟”号飞船实现了与苏联“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太空对接,飞船指令长维克托·阿拉纳西耶夫和随船工程师穆萨·马纳罗夫替换下了在“和平”号停留  相似文献   

15.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艾滋病在西方蔓延,试管婴儿成功,瑞士赞多兹化工厂因火灾大量农药流人莱茵河,夏威夷火山爆发,南极探险,长江飘流探险,抢救熊猫,……这些信手拈来的新闻,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今天“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不仅普  相似文献   

16.
从航天飞机的报道说起美国科学记者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消息灵通,活动能量大。今年4月中旬围绕“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发射和返回的“报道竞争”,很能说明问题。由于早在几年前报刊、电视和广播已经对航天飞机的性能、作用以及宇航员的训练作了介绍,所以这次“哥伦比亚”号的首次发射与返回地面,自然就成了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注视  相似文献   

17.
随笔     
事件 哥伦比亚号和王伟 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了! 中国网民的态度很快出现了分裂。有人幸灾乐祸:“大年初一上帝放爆竹!好大一团火!!”有人如丧考妣:“这些愚昧无知的愤青们居然为航天灾难叫好,这是对人类人性的亵渎!” 7名宇航员死了,都是科学精英!平心而论,我在心底对他们还是尊敬和惋惜的。  相似文献   

18.
去年4月间,我国有好几家报刊登载了苏联礼炮六号飞船宇航员,“在太空和外星人相遇”的消息,后来又都作了更正。在西方有些国家,有一种习俗,即在每年4月1日“愚人节”这天,可以说谎话戏弄别人,报纸电台等宣传机构也不例外。那则有关“外星人”的消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编造出来的。无独有偶。今年4月,我国许多  相似文献   

19.
1986年1月28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上午11点39分许(北京时间为29日零点39分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不久突然爆炸。美国和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媒介立即行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报道这一重大事件及其有关反应。除美国电视在实况转播时,使观众目睹了这  相似文献   

20.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爆炸,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艾滋病在西方蔓延,试管婴儿成功,瑞士赞多兹化工厂因火灾大量农药流入莱茵河,夏威夷火山爆发,南极探险,长江飘流探险,抢救熊猫,……这些信手拈来的新闻,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在今天“信息爆炸”时代,人们不仅普遍关心这个星球上每天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经济活动,而且,对科学技术新闻也越来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