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的教育是怎样的教育呢?当代的教师又是怎样的教师呢?前一段时间,我偶尔到一所小学去听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所有老师的课我都听了。听课期间曾因一位老师生病,我有幸代了一节课。在上课的时候,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微笑地看着他,用眼神鼓励他说下去:当学生讲话调皮时,我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他的小头,让他安静地听课;学生答对了,我鼓励他,“请”他坐下;答错了,我也鼓励他,“请”他坐下……总之,我认为他们年龄虽然很小,但他们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2.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一、课堂的纪律如此“井然”上课伊始,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环视教室一周后,微笑着说:“第×组的×××同学坐得…  相似文献   

3.
曾经在杂志上渡过这样一个案例:作者听过的一节六年级《最后的姿势》一课,这节课教学过程很顺利,学生几乎是对答如流,上课教师感觉也很好。课后,作者找了三个学生交谈,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四位学生,他真伟大。”“我懂得了谭千秋身上充满了爱与责任,他的灵魂很美。”  相似文献   

4.
开学初,于永正老师将来本地讲学,地点就设在我校,领导安排我班的学生配合于老师上一节作文课。上课了,我和所有的老师、学生一起走进了于老师用微笑和诙谐营造成的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中。在整个教学中,会场里掌声、笑声不绝于耳。两节课下来,我沉浸其中,听课笔记上竟未着一字,但于老师那融融的爱心、博大的胸怀、幽默的谈吐、儒雅的风度、精湛的教学艺术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难以磨灭。于老师以“趣”字贯穿教学始终。这是一节描写人物的作文课,于老师构思非常巧妙,他不是直接地出示挂图,或者让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人物,而是首…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到一所农村初中听“推门课”,我从课程表中随机选了一节数学课(用华东师大版教材)。上课铃响了,但任课老师没有进教室,我和学生不由产生了疑问:“什么原因迟到呢?”“今天要上什么内容呢?”过了大约两分钟,教师匆忙走进教室。“对不起,我从家里来学校的途中,摩托车没油了,就到路边的电脑加油站加油。在加油过程中,我发现显示器上一些数量很有趣(边讲边画显示器草图),如‘3.18元/升’一动不动,而两个小窗格的数字却不停地跳动着,这两个数表示什么呢?”(生答:一个是油量,一个是金额。)“为什么这两个量要一起跳动呢?”(生答:因为进油时,…  相似文献   

6.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能用直尺画一个圆吗?为什么?(在翟老  相似文献   

7.
下面这幅图是“用2、3、4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情境图。上课之前,我总认为这个内容太简单,没意思,就一个算式2×3=6,学生一看就明白了,没讲的必要。那么怎样上好这节课呢?学生学这个内容有什么价值呢?上课铃声响了,我拿着这张挂图(小精灵的问题和解答都被覆盖),走上讲台。我对学生说:“孩子们,这节课咱们进行四项比赛:一、看谁的眼睛最明亮。二、看谁是提问题大王。三、看谁是解决问题冠军。四、看谁最会听别人发言。”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学生们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这幅图。接着,都抢着说:老师,我来说……生:3只小象一共运了…  相似文献   

8.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其中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引起我的反思。这是一节“情境-体验-话题”作文指导课,习作目的是“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1)上课伊始,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朋  相似文献   

9.
[案例]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第3册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上课伊始,我一边写课题一边说:“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读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一位小男孩说:“小柳树的枝条绿绿的,老师用绿色的粉笔写。小枣树结出的枣子红红的,老师就用红色的粉笔写。”听了小男孩的回答,我表扬他不仅会观察还会思考,并趁机引导:“是呀,小柳树在春天里长出了绿绿的枝叶,小枣树在秋天里结出了红红的枣子。上节课小朋友们读了这个童话故事,你喜欢谁?喜欢他的哪些地方?”教室里一阵七嘴八舌之后,小手高高举起来了:生1:我喜欢小柳树细细的腰、绿绿的枝条,我觉得…  相似文献   

10.
善讲,是我们很多老师共有的特点。文科爱讲,理科爱讲,中学爱讲,小学爱讲,据说有的幼儿园老师都有讲瘾。有一位幼儿园阿姨向一位“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家长告状:你的孩子不认真听讲。这个孩子只有三岁。很多教师离开了讲,似乎就不是上课,就不会上课。 课堂本应是学生的学堂,为什么教师总要主讲甚至独讲?有一个人所共知的道理:学习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更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课堂教学改来改去,教师主讲课堂的局面总没有多大改变,这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节初中语文听说训练课。在我听课的同时,正好学校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他们用了一种新方式: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而后看录像评课。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就开始了大量的听说活动,课的效果不错。让我疑惑不解的是,摄像机的镜头总是对着教师,而不管教师讲课还是不讲。尽管学生有那么多的学习活动,还  相似文献   

11.
上课没有课本行不行?这个问题在中国提出来,教师会感到荒唐:没有课本怎么能上课呢?而教育管理者则会愤怒: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课本不准上课!这个问题在外国提出来同样使人莫名其妙:上课干吗非要有课本?我们上课经常没有课本。什么是教材?什么是课本?两者有没有区别?假设语文课没有了语文课本,我国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是又要下降一大节?语文课本到底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涛 《山东教育》2003,(13):20-21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双凤奇案》,被剧中的一次次审案所震惊。县官惊堂木一拍,大喊一声“升堂……”的场景,我不由地想起现在的课堂教学来。现在的课堂教学,众多教师伴随着上课的铃声,疾步走上讲台,大喊一声“上课”,下面紧接着就是学生们喊:“老———师———好!”虽有的老师提前进了教室,也是先在教室里巡视,等上课铃声响后,再走上讲台喊“上课”。其实,老师一句“上课”,用以表示这节课开始了,看似无可厚非,但仔细想来,教师一声“上课”,实际就在无形中确定了师生的角色关系,我是教师,你是学生,下面就是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  相似文献   

13.
今天的讲座是罗小维老师给我的“命题作文”:《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我想,既然是网上交流,我也就不正儿八经地讲,就漫谈吧!先从钱梦龙老师谈起。大家知道钱梦龙老师的学历吗?对头,是初中毕业。但他后来成了语文教育的泰斗,因为他自身的追求,自己的人文素养非常高。我曾经对钱老师说,只要教师个人素质高了,他怎么上课,都叫“新课改”!我还说,什么叫“素质教育”?高素质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就叫“素质  相似文献   

14.
吴怀军 《广东教育》2003,(12):32-32
教授“光的衍射”时,我们经常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说明声波比光波更容易衍射。这样讲授,尽管学生能感受和理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情景,但毕竟不能身临其境。一次又讲到这个问题时,恰好听到隔壁课室教师上课的声音,我突发灵感,立刻对原有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我有意停顿一下,这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目光都注视着我。我没有立即讲课,问他们听到了什么。有学生回答:“只听到隔壁老师在讲课。”再问:“你能看见那位老师吗?”他说看不见。此时,学生完全融入老师设置的情景中,深深体验到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听了特级教师翟裕康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我感受颇深,于是决定照葫芦画瓢用他的教案在我班上一节“圆的认识”。上课了,我开始实施翟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画圆。请学生用直尺画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学生很快画好)。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的之后,我提出:你  相似文献   

16.
知识的传递还是经验的改造 --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配合教师”说,体现了知识传递的教学观,认为上课就是学生配合教师传授既定的知识内容。另一种“是学生逼教师”说,体现了经验改造式的教学观,认为上课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验的改造。一个教师的成长之路就是从知识传递的教学观发展到经验改造的教学观。最近常常在中小学校,和教师们生活在一起,听了不少公开课和家常课,也参与了教研组的评课和部分教师的教案设计,感受颇多。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师们经常和我“说学生不配合”或者“这节课学生很配合”。这是我听得最多的话。下课后,如果…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保育员,我对“保教结合”的理解是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还要很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经常看看教师的备课笔记,了解她们是怎样上课,怎样组织教育活动的,以便随时配合教师组织好活动。我还经常看看教师制定的周、日计划,根据她们上课的需要,主动寿备教具。我常常询问带成老师:“你这一节上什么课?”“马上做什么游戏?”等等,这样我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了。如果是美工课,就准备好纸。油画棒或颜料;如果是音乐课,就跟幼儿一起唱、跳。等到空余时间,我就帮助教师给幼儿复习。由于我对教师每学期的教育内容都很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批评学生,如果批评不当,很可能就会发生“冲突”,这时你一定要冷静下来,在一种健康的氛围中正确对待“冲突”。   记得去年一个星期四,我到五 (2)班上课,走到教室门口,上课铃响的同时,上节语文也刚下课,我隐着一丝不快让上厕所的同学抓紧时间,其余同学拿出英语课本来先预习,这时语文课代表赵永祥却跑到办公室把语文作业本拿来分发。我制止说:“把作业本放起来,下了课再发,没听到上课铃响吗 ?”他撅着嘴回到座位上。后来趁我板书的时候,他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作业本且扔得教室里到处都是。…  相似文献   

19.
接到送教下乡的通知,我决定上一节以“游戏”为话题的作文课。这一天,我来到五年级二班试教。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做一个“传话”的游戏。我随机叫第一排的4个学生上来接受传话的任务,有3位学生很快上来了,但第四组边上的那个学生却坐着不动。他个子矮小,目光有意避开我。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他:“你怎么啦?”旁边的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不会的!”这时,他把头埋得更低。我一愣,马上意识到了原因,一边用目光示意其他同学不要作声,一边鼓励他:“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大家也相信你能行!”说到下半句,我故意提高声音对全班说。聪明…  相似文献   

20.
小小擂台赛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一(2)班的音乐课,我像平时一样笑容可掬地走进教室,在黑板上用彩笔写上了“小小擂台赛”几个大字,并在旁边画上了美丽的图案,意在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果不其然,孩子们围着我唧唧喳喳地问个不停:“老师这节课我们不是考试吗,你怎么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我神秘地一笑:“上课了你们就知道了。”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很快坐到位置上。“同学们,你们喜欢擂台赛吗?就像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