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2.
郭思辰 《科教文汇》2009,(12):224-225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滕倩兰 《科教文汇》2009,(5):235-235
温庭筠与贺铸的词都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其中尤以女性形象的描绘最具特色。他们的词中既有歌姬舞女,又有反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共同丰富他们词作的内容,而他们的描绘手法又各具特色,有所异同。  相似文献   

4.
吴倩 《百科知识》2021,(15):24-25
山若内子被认为是美国戏剧文坛中亚裔美籍女性书写的先驱.她的作品以日裔女性人物为中心,描述了她们随夫赴美后苦不堪言的生活及孤苦的精神世界.在她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诸如《灵魂要起舞》《12-1-A》《音乐课》《母亲教给我的歌》等优秀的戏剧作品.在《灵魂要起舞》中,山若内子记录了这些日裔女性身处异国他乡,在男性中心主义权威社会中的生存境况.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在其《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中,认为男性声音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所以在他们的写作中,女性的形象被固化为"天使"或"妖妇"."天使"将女性推崇为"温柔、美丽、顺从、贞洁、无私、无知的天使形象";反之"妖妇"则是将女性贬化为"淫荡、风骚、凶狠、多嘴、丑陋、自私的妖妇形象".事实上,这两种形象都体现出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歪曲解读和贬抑.此外,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到了"一个女人如果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子".这里的"钱"和"房子"都是对经济独立的隐喻,女性只有在经济上实现独立并且摆脱对男性的依附,才能获得从事写作的独立空间.剧中,花和惠美子象征着生活在父权制权威下的"天使"和"妖妇",但她们都无法实现经济独立,这也成为她们摆脱男性中心主义控制的首要障碍.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18,(4):99-100
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神话中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正好是对是原始人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作为西方文学的启蒙,其描述了众多人类关心的问题,而女性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希腊神话中更是展现地淋漓尽致。本文女性形象出发,探讨随着人类的社会历史、生产劳动的发展,上古女性地位"女神-女人-女奴"这一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嫦娥的神话和《失乐园》中夏娃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叙述模式和文化视角。在文化身份归属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女性角色有着相同的文化母题,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本文从这两方面,强调在父权制社会主导下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苦苦挣扎,用"堕落"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女性人物的文学地位是通过她们犯错,即以男性的观点,犯下原罪来得到彰显的。女性的"叛逆"精神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7.
身处商品经济滔滔洪流中的人们,无时无处都被包围在流光溢彩的广告丛林中,而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则占据了荧屏的大半壁江山,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就以这一"变化"为研究点,以广告案例为支撑点,希望从个案中分析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诉求特点,从而探求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于日据时期台湾文学以及以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环境作为创作母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梳理,发现从日据时期到当代书写台湾小说中的"湾生"形象在共有的写作模式之上也发生了转向,并由此透析台湾小说中"湾生"这一形象书写的独特性,力图从文本中"湾生"形象建构这一视角对于殖民记忆中这段苦难的历史加以观照。  相似文献   

9.
从广告中女性形象窥探中国女性社会价值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处商品经济滔滔洪流中的人们,无时无处都被包围在流光溢彩的广告丛林中,而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则占据了荧屏的大半壁江山,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女性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就以这一"变化"为研究点,以广告案例为支撑点,希望从个案中分析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广告中女性形象的诉求特点,从而探求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高瑞霞 《科教文汇》2009,(25):241-241,266
本文以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女形象的二元对立模式为对照,分析任碧莲在《希望之乡的梦娜》中对传统母女形象的解构与突破。  相似文献   

11.
在儒家思想占主导的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处于集体无意识、紧贴男性的状态,社会要求女性贤淑端正、自尊自爱。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西方女性主义概念"Femi ni sm"被引入中国,女性主义追求女性独立、平等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观念发生碰撞,中国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将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与受西方女性主义影响后的中国女性形象进行比较,提出在女性主义本土化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全盘吸纳、照抄照搬,又不能一味延续传统、故步自封,而是要取长补短,吸收西方女性主义中先进的观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促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好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2.
李娜 《科教文汇》2008,(19):232-232
中国的女性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本文简单梳理了女性主义与女性文学的关系,20世纪的女性文学写作状况。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同时也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者,因此他对于俄罗斯的文学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普希金不仅仅在诗歌方面具有一定的建树,同时在小说领域也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我们从普希金的许多小说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他对于女性的情感,在其许多的文学作品中都刻画出了十分具有时代特点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具有各种各样不同的魅力。本文主要就《上尉的女儿》中的自由女性形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钱海英 《今日科苑》2007,(16):231-231
"西湖小说"是近几年来地域文学与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明代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是西湖小说中的代表作。本文以其中的女性形象为分析视角,将着重从空间场所和民俗风景两方面来探讨女性形象与地域性紧密联系的特点,试图通过对其女性形象的分析论述,来探寻其中隐约可感的地域文化特征,希为其他类似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考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阮氏梅橙 《科教文汇》2020,(11):167-169
近代中越两国在文学方面有着较为相似的历史进程及转折阶段,而"现代性"正是中越两国文学在这个阶段中的核心术语,受到西方社会及文艺思潮的影响,中越两国在摆脱传统文化与文学束缚,要求社会及文学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而新的文艺思潮及文艺观念方兴未艾,这标志着中越文学走向新时期并逐渐融入世界文学潮流,通过探究近代中越两国文学现代化之异同及历史演进,对于中越文学之互相影响与借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梅 《今日科苑》2009,(12):189-190
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点集《诗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达天子,下至黎庶,反映了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其中《诗经》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传神,对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刻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诗经》刻画女性形象的手法主要有言行刻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对比与反衬、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17.
饶巾琦 《科教文汇》2009,(21):247-247
嫦娥的神话和《失乐园》中夏娃的故事有着相似的叙述模式和文化视角。在文化身份归属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两位女性角色有着相同的文化母题,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本文从这两方面。强调在父权制社会主导下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苦苦挣扎,用“堕落”的方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女性人物的文学地位是通过她们犯错,即以男性的观点,犯下原罪来得到彰显的。女性的“叛逆”精神强烈要求打破传统文化强加于她们的种种精神桎梏,创造反传统的女性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文学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克莱曼性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玛丽莲·亚隆在其专著《乳房的历史》中这样说:"乳房虽是性、生命与哺育亘古不变的符号,但也同时承载了疾病与死亡。"10月是国际乳腺癌关注月,常被称为"粉色10月"。世界各国的不同组织会在这段时间举办活动,以促进公众关注全球女性所面临的最常见的癌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50岁的城市女性,癌症发病率均高于同龄男性。其中,大城市中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最高。2015年,我国新发乳腺癌27  相似文献   

19.
王梵志诗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梵志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几乎没有一个正面形象,都是些外貌丑陋,品性极端恶劣的丑妇人、妒妇人、懒妇人、凶妇人、势力妇人、长舌妇人、自私妇人等形象,从内到外都是让人感到“丑陋”,几乎汇集了天下女人所有缺点,几乎看不到作为女性的,或者是人类的一点点闪光点。在文学表现上所采取的这种极端主义即一味地讽刺和嘲弄、绝对写丑的方法,同敦煌文学受佛教艺术的影响有关,它是佛教文化二重性的表现;和王梵志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王梵志诗歌劝惩令善的创作主旨分不开;北朝遗风对唐代社会的影响;王梵志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对女性有着轻视,这是他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比分析了电视广告中的两性形象,认为电视广告存在将男性形象抽象化和丑化的现象,探寻其原因,在于广告主过分钟情于女性消费者、对男性消费者研究肤浅,在技术层面上缺乏创意造成的,文章最后指出此类现象的社会负面影响,以引起广告创作者的警诫,从而传播更优秀的广告文化,创造更和谐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