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玩具名称:触觉游戏材料构成:24块触觉游戏牌,触觉牌表面分别由8种不同材质贴面。游戏价值:1.发展幼儿视觉,能细致观察物品。2.发展幼儿触觉,有较敏锐的感知能力。3.发展幼儿初步的空间建构能力。适宜年龄:3-4岁游戏案例:实施背景:在孩子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
学会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有条理地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就必须准确地把握说明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常以时间先后为序安排材料;说明事物的结构布局或形状等,常以空问为序安排材料;说明事物属性、规律等,常以逻辑为序安排材料。第一册第四单元重点学习说  相似文献   

3.
过去一提到数学,人们常以抽象、深奥来形容。而对幼儿的数学教育,则认为不过是单调、枯燥的数数和加减法而已。在今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观念,即帮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似文献   

4.
亲子游戏     
游戏一:与球泡澡游戏创意:通过与水、球等物品的接触,让孩子体验触觉感受,启发孩子对数量多少的基本认知。  相似文献   

5.
正触觉发育在儿童生命早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适宜有效的触觉刺激,可以给宝宝的大脑提供各种感觉信息,促进大脑发育,并且能给宝宝提供安全感,增进情感。除了日常的皮肤呵护,家长可以经常为宝宝创造良性的皮肤刺激机会。3岁以前是宝宝触觉发育的敏感期,在这期间经常和宝宝玩触觉游戏,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都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6.
触觉对于感知世界和评价事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感觉定位及反应速度方面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特殊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为平面设计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在平面设计中把握触觉特征并合理应用触觉元素成为时下视觉形式范畴的重要内涵。本文以平面设计与触觉设计为视角,重点探究触觉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表现以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并从对比度、整体性和情感需求等不同角度分析了触觉设计在平面设计中的渗透路径,以期传达出超越视觉的感动。  相似文献   

7.
五感训练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宝宝从出生起,就会借助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熟悉环境、了解事物。感官在宝宝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如何对宝宝进行感官培训,帮助宝宝更快、更轻松地熟悉环境呢?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衣服上五颜六色的纽扣等都是训练宝宝感官的教具哦。通过简单的五感游戏,宝宝的智力不但能得到提升,还能增进母子之间的亲情呢!  相似文献   

8.
小脚踩一踩适合年龄:18-24个月游戏目的:宝宝体验不同面料的围巾,增强脚的触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夏洁 《教育艺术》2010,(5):49-50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关注细节的分析、研究、改造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智慧呢?一、培养敏锐的细节触觉。细节触觉,具体的说就是人类对一些细节感知和把握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做出正确  相似文献   

10.
盲生由于视觉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利用他们的触觉、听觉,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认知事物、感受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成了特教工作者最基本的课题了.  相似文献   

11.
大量符合各种感知觉特点的教具是盲校直观教学实践的基础。触觉教具是盲校直观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理解各种类型触觉教具的直观层次。盲校教师在制作、使用触觉教具时,不应受视觉规律的主导。多感官教具的效果通常较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具对盲生只是听觉教具,并不适应盲童缺乏事物客观表象的特点。语言在直观教学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把抽象的语言作为直观的一种方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能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事物的特征因人们观察角度不同和写作目的不同,呈现出多个侧面。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时,可以到原文中找现成的语句,也可以自行归纳而成,重点是从文中捕捉、抽取有关信息。能根据事物特点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世界万物各有特点,要清楚地说明事物,应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相应地确立合理的说明顺序。即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事物的特点决定的。①以说明某一事物的发展变化或生产制作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以时间、过程为顺序说明。②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或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来说明。③以说明事物间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常按先总体后局部的顺序说明。④以实验为主的说明文,按实验本身的顺序说明。⑤以介绍建筑、景观为主的说明,按空间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13.
分辨能力是指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它们异同的能力,它也是宝宝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婴儿降生后,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这种能力随着大脑机能的发展在各种刺激的影响下迅速发展。0-3岁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此时我们要根据宝宝的不同成长阶段为宝宝设计各种游戏,帮助宝宝锻炼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和味觉,让宝宝在玩耍中提高分析辨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于幼儿游戏的本质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游戏的本质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游戏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在这里所谈到的其三个...  相似文献   

15.
幼儿通常是通过视觉、触觉达到对事物的“形”的感知,并产生对“形”的联想。我们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的。  相似文献   

16.
亲子游戏     
游戏一:草木大体验游戏创意:给孩子触觉刺激,让孩子能进一步感受大自然。适合年龄:2-4岁。游戏说明:1、带孩子到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让他用手去触摸树叶、树干、树枝、花朵、草、石头、细沙等等。2、孩子一边触摸,一边告诉他摸的是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7.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在体育活动中运用图谱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游戏材料具体形象化和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论述了体育游戏图谱是什么,为什么要在体育游戏中使用图谱……在幼儿体育游戏中合理使用图谱可提升幼儿体育游戏的自主性,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徐宁 《文教资料》2010,(11):96-98
让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是完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基础教育形式。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需要,在音乐教育中使用游戏,能够使孩子们获得满足和快乐。在音乐游戏中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相互作用,培养儿童的注意力,提高记忆力和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将增强孩子的团结意识、集体观念,促使他们更好地展现自己。  相似文献   

19.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小学生有课本,教师也有课本,即有教材。而幼儿却没有课本,他们不识字,他们的学习媒介是具体事物,是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搭积木,捏橡皮泥,玩娃娃家游戏等各种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离开了具体事物,离开幼儿和游戏材料的相互作用,幼儿就不可能获得发展,这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和游戏材料就是幼儿的“教材”。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把知识划分  相似文献   

20.
儿童的扮演游戏可以分为象征游戏和社会剧游戏。象征游戏指的是儿童独自玩的时候,把一件事物当作另一件事物的游戏。社会剧游戏指的是儿童与同伴一起玩时,扮演不同角色的游戏。刚出世的婴儿,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不舒服就哭,除此再无别的活动。但到了大约12个月,婴儿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为:他拿起不能吃的东西,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