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44年内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的。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今年…  相似文献   

2.
"报纸消亡论"是近年来在世界报业影响较大的一个假说.2008年11月下旬,笔者与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报纸消亡论"提出者、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耳(Philip Meyer)就此问题进行了数次沟通,澄清了有关"报纸消亡论"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3.
李青青 《新闻世界》2009,(12):128-129
当电视诞生的时候,就有人断言报纸即将消亡。2005年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再次提出“报纸消亡论”。在对“报纸消亡论”的内容和背景进行分析后,重要的不是做出报纸究竟是否消失的结论,而是它对我国报业的警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优势互补,报业与新媒体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我认为,"报纸消亡"的预言不符合世界媒体发展的历史走向,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报纸在中国虽不可能长盛不衰,但也绝不会谁说消亡就消亡.报业与新媒体之间不是淘汰与被淘汰的关系,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陈力丹 《今传媒》2007,(1):17-19
1、报纸会消亡吗?报业生死之争 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教授菲利普·迈尔在《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一书中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2006年12月13日,美国《时代》周刊发表分析文章称,很多人都预测报纸将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走向消亡,并引证了迈尔2044年的预言.  相似文献   

6.
2005年以来,报业“寒冬论”甚嚣尘上,中国报业似乎被一种消极气氛所笼罩。一些报社报纸发行量明显下降,广告收入大不如以前,业内人士大喊报业遭遇“寒流”,报业的“冬天”已经到来。更有甚者,有人断言报纸这种媒体形态在几十年后将消亡。  相似文献   

7.
报业"寒流"再次袭来.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2011年11月3日说,数字报纸将在2040年取代纸质报纸,而在美国,它们将于2017年消失."美国报纸六年后就消亡",这是自报纸被人称为进入"严冬"以来的最悲观的论调,自然又引起业内外重大震荡.中国报业怎么办?从接触到的一些纸媒管理者来看,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悲观.笔者认为,要立足中国国情去思考,在这一前提下唯继续创新才是出路.全世界的报纸2040年会不会消亡,笔者无法判断,至于美国报纸6年后是否就消亡,笔者在一个论坛上与人争论过.我说从美国新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来看,肯定还会有一大批报纸跨台,但六年时间一闪而过,真的全部报纸在美国就消亡?不可能!大量报纸垮了,留下少量的稀有之物一定还会有人珍爱.  相似文献   

8.
解放初期大陆私营报业消亡过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私营报业在全国解放前后逐渐在大陆消亡。对于这个问题 ,既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弹压”、“禁止”和“命令”的结果 ,也不能绝对地说旧有报纸全部“被中共关闭或归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考察 ,我们既不否定解放军进城后对具有反动政治背景和立场反动的私营报业的封禁和接管 ,也必须承认该类报纸的消亡过程是多渠道的。大陆私营报业的消亡 ,既有社会制度更迭的原因 ,也有历史的和其自身的原因。大陆私营报业在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到2044年,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此预言在国内外媒体界流传甚广,而去年报业经营遭遇困难。似乎又给这种“报纸消亡论”提供了实证。对报业同行造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不少人认为,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将会颠覆传统媒体,加快报纸消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孙琦  刘冰 《新闻窗》2008,(1):21-22
报业集团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近两年,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数字媒体的冲击下,报纸寒冬论、拐点论弥漫整个报界。2005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新闻学教授菲利普·梅尔甚至做出了报纸将在本世纪50年代前消亡的预言。如果还按照旧有的模式去运作,报业集团的发展就极有可能受挫。报业集团的转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刘绩辉 《新闻实践》2008,(10):62-63
2005年初,香港仅有一份免费报纸:都市日报.至2008年,在全球纸质媒体广告全面下滑、报社裁员、报业将会消亡的呼声日渐高涨的大环境下,香港免费报纸却有了惊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担忧、骚动、郁闷是近五六年来中国报人的普遍心态。担忧是因为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传统媒体造成的冲击,虽然报纸会不会消亡这一问题仍在争议难有定论,但报纸影响力的流失却是事实。骚动是因为报业不愿坐以待毙,是各种拯救报业行为的内在动力,谋求转型升级因而成为全行业的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报业发展面临着转型, “报纸消亡论”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温州报业发展历程表明,目前国内区域性报业发展的关键是——刚刚过去的2005年,对中国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报业竞争加剧及新兴媒体的市场份额的分食,全国报业在经过了改革开放后20多年一路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要刊视点     
《新闻窗》2007,(2)
应该怎样认识当前的报业(《今传媒》2007年第3期)2005年,我国报业的广告收入落入了20年来的最低谷,不少报业集团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因此,不少人把2005年视为报业进入冰河期的“拐点”。国外甚至有人预测,报纸将会在2044年消亡。然而,冷静应对当前市场的变化,选择适当的决策行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报纸仍会与我们同行。这至少有以下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15.
胡思勇 《今传媒》2007,(3):41-45
2005年,我国报纸的广告收入普遍下滑,是20多年来的最低谷.不少报业集团的利润大幅度下降,有些出现了亏损,个别报社甚至到了发不出工资的地步.(1)因此,不论是新闻学术界还是新闻实务界,都有同仁把2005年视为报业进入冰河期的"拐点".国外甚至有人预测,报纸将会在2044年消亡.  相似文献   

16.
报业集团经营之本是发展报业报业集团姓报。报业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最根本的是发展报业。报业是报业集团产业之本。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心二意。所谓实践错误,一是报业的重复建设。新开报纸靠低价倾销,老牌报纸疲于应付,被动挨打。报社的领导者都清楚,市场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承载力,出路在于整  相似文献   

17.
《新闻记者》2012,(9):71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傅绍万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撰文说:报业同仁为什么吃着报业的饭,却又普遍唱衰报业,普遍感到日子艰难呢?这有认识的误区,有实践的错误,也有现实的原因。说到认识误区,从1992年报业进入市场开始,就有报社提出了报纸消亡论,对发展报业三  相似文献   

18.
重提报纸消亡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新闻与写作》编辑之邀,参与对报纸消亡问题的讨论。是件有价值的媒介未来学探索。我最早提出报纸消亡的观点是在2005年7月。由于网络发展来势凶猛,我希冀通过预测报纸的前景,引起报业同仁的警觉与重视,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在第二代互联网建设全面启动之前,重提这个话题,更有迫在眉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逸星 《新闻窗》2010,(1):92-93
2005年,整个报业前三季度广告收入低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整个传媒业正面临一个拐点。2008年始,新闻纸价格连涨,报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在此态势下,报纸是否真如一些人所说,到2036年或2044年就消亡了?  相似文献   

20.
曹鹏 《新闻记者》2006,(5):42-44
近来在报业会议与论坛活动中,“2005年全国报业经济走势出现一个明显的拐点”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尤其是广告研究专家不约而同发出警告,而各地报纸的广告经营者也纷纷传来“预亏”或“利空”信号,兼之与此同时网络与新媒体快速崛起,同为传播媒介而此消彼长,“报纸消亡论”甚嚣尘上,更给报业前景笼罩上一个沉重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